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18198发布日期:2018-11-20 21:5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坝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重力坝、大头坝和拱坝;按施工特点可分为常态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和装配式混凝土坝;按是否通过坝顶溢流可分为非溢流混凝土坝和溢流混凝土坝。混凝土坝泄水方式除坝顶溢流外,还可在坝身中部设泄水孔(中孔)以便洪水来临前快速预泄,或在坝身底部设泄水孔(底孔)用以降低库水位或进行冲砂。混凝土坝的主要优点是:①可以通过坝身泄水或取水,省去专设的泄水和取水建筑物。②施工导流和施工度汛比较容易。③枢纽布置较土石坝紧凑,便于运用和管理。④当遇偶然事故时,即使非溢流坝顶漫流,也不一定失事,安全性较好。其主要缺点是:①对地基要求比土石坝高。混凝土坝通常建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岩基上,其中混凝土拱坝对坝基和两岸岸坡岩体强度、刚度、整体性的要求更高,同时要求河谷狭窄对称,以充分发挥拱的作用(当坝高较低时,通过采取必要的结构和工程措施,也可在土基上修建混凝土坝,但技术比较复杂)。②混凝土坝施工中需要温控设施,甚至在炎热气候情况下不能浇筑混凝土。③利用当地材料较土石坝少。因此混凝土堤坝一般需要间隔性的设置有堤坝检查井,然后目前施工设计的检查井不够规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其主要构造有:提把、罩面板、管道槽、顶杆柱、柱底座、套筒、弹簧座、底套环、顶套环、闭口插筒、灌浆滴管、开口插管、模板盒、模板底槽、模板分区块、滴孔管,所述的罩面板左右两侧固定有提把,所述的罩面板内环形一圈均布有管道槽;所述的罩面板内中心位置区域固定有两组开口插管;并且每组开口插管数量为2-4根;

所述的模板盒中心位置底部设有模板底槽;所述的模板分区块是由纵横双向的挡片交叉固定所构成,并且在交叉固定位置设有滴孔管,所述的滴孔管底部分别与模板底槽、模板分区块相贯通;

所述的模板盒对角线位置的两个端点上分别固定有闭口插筒;所述的滴孔管内承插有开口插管,所述的闭口插筒、开口插管顶端均插入有灌浆滴管;

所述的罩面板四角位置开有孔洞,所述的孔洞内承插有底套环,所述的底套环内插入有顶杆柱,所述的顶杆柱依次贯通有弹簧座、套筒,且顶杆柱末端固定于柱底座内;所述的顶杆柱顶部通过顶套环固定于罩面板的孔洞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道槽的数量为4-8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簧座自然伸展状态下与套筒的长度比值为0.3-0.7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杆柱的长度为模板底槽距离模板盒最高处的2.5-3.7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灌浆滴管内灌注有混凝土外加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模板盒与水利堤坝检查井设计图纸造型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滴孔管底部设有穿刺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罩面板四角位置开有孔洞,孔洞内承插有底套环,底套环内插入有顶杆柱,顶杆柱依次贯通有弹簧座、套筒,且顶杆柱末端固定于柱底座内;顶杆柱顶部通过顶套环固定于罩面板的孔洞内位置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核心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柱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模板盒结构图。

图中1-提把,2-罩面板,21-管道槽,3-顶杆柱,4-柱底座,5-套筒,6-弹簧座,7-底套环,8-顶套环,9-闭口插筒,10-灌浆滴管,11-开口插管,12-模板盒,121-模板底槽,122-模板分区块,123-滴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市政水利堤坝检查井施工辅助套具及其方法,其主要构造有:提把1、罩面板2、管道槽21、顶杆柱3、柱底座4、套筒5、弹簧座6、底套环7、顶套环8、闭口插筒9、灌浆滴管10、开口插管11、模板盒12、模板底槽121、模板分区块122、滴孔管123,所述的罩面板2左右两侧固定有提把1,所述的罩面板2内环形一圈均布有管道槽21;所述的罩面板2内中心位置区域固定有两组开口插管11;并且每组开口插管11数量为2-4根;

所述的模板盒12中心位置底部设有模板底槽121;所述的模板分区块122是由纵横双向的挡片交叉固定所构成,并且在交叉固定位置设有滴孔管123,所述的滴孔管123底部分别与模板底槽121、模板分区块122相贯通;

所述的模板盒12对角线位置的两个端点上分别固定有闭口插筒9;所述的滴孔管123内承插有开口插管11,所述的闭口插筒9、开口插管11顶端均插入有灌浆滴管10;

所述的罩面板2四角位置开有孔洞,所述的孔洞内承插有底套环7,所述的底套环7内插入有顶杆柱3,所述的顶杆柱3依次贯通有弹簧座6、套筒5,且顶杆柱3末端固定于柱底座4内;所述的顶杆柱3顶部通过顶套环8固定于罩面板2的孔洞内位置。

所述的管道槽21的数量为4-8孔。

所述的弹簧座6自然伸展状态下与套筒5的长度比值为0.3-0.7之间。

所述的顶杆柱3的长度为模板底槽121距离模板盒12最高处的2.5-3.7倍。

所述的灌浆滴管10内灌注有混凝土外加剂。

所述的模板盒12与水利堤坝检查井设计图纸造型尺寸相匹配。

所述的滴孔管123底部设有穿刺膜。

本发明核心结构在于:整个配套的辅助工具,能够将水利堤坝的检查井在浇筑过程中快速的实现支模的定位、定制。

在结构中,罩面板2四角位置均设有了顶杆柱3;通过人工手持提把1,可以将整套辅助工具通过顶杆柱3在已经设计好位置处的检查口进行支模的定位(由于顶杆柱3内套有弹簧座6,因此其可以往复的上下挤压形成与模板底槽121相匹配的印槽)。

由于罩面板2上开有环形的管道槽21,因此在检查内设有的通信以及一些检查需要的管线等可以通过管道槽21的预留进行通出,从而实现结构上与其他设施的衔接操作。而在本实施方案中,核心设计机构在于模板盒12的构成原理上。由于模板盒12中心位置设有模板底槽121,模板底槽121的作用是将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尺寸、位置进行支模,使得检查井内的空间满足要求,而在模板底槽121外围设有了纵横双向的挡片交叉形成的模板分区块122能够很好的将需要添加了一些混凝土浇筑外加剂混合,并且最终通过滴孔管123底部设有穿刺膜流入混凝土浇筑的检查井内。

在结构中,由于开口插管11顶部插入有灌浆滴管10,而灌浆滴管10内浇筑了有混凝土外加剂的液体,通过开口插管11底部即可渗入模板分区块122。

下面按照具体的本方案实施进行举例:

具体实施例方法1:

所述的罩面板2左右两侧固定有提把1,所述的罩面板2内环形一圈均布有管道槽21;所述的罩面板2内中心位置区域固定有两组开口插管11;并且每组开口插管11数量为3根;所述的模板盒12中心位置底部设有模板底槽121;所述的模板分区块122是由纵横双向的挡片交叉固定所构成,并且在交叉固定位置设有滴孔管123,所述的滴孔管123底部分别与模板底槽121、模板分区块122相贯通;

所述的模板盒12对角线位置的两个端点上分别固定有闭口插筒9;所述的滴孔管123内承插有开口插管11,所述的闭口插筒9、开口插管11顶端均插入有灌浆滴管10;

所述的罩面板2四角位置开有孔洞,所述的孔洞内承插有底套环7,所述的底套环7内插入有顶杆柱3,所述的顶杆柱3依次贯通有弹簧座6、套筒5,且顶杆柱3末端固定于柱底座4内;所述的顶杆柱3顶部通过顶套环8固定于罩面板2的孔洞内位置。

所述的管道槽21的数量为7孔。

所述的弹簧座6自然伸展状态下与套筒5的长度比值为0.45。

所述的顶杆柱3的长度为模板底槽121距离模板盒12最高处的2.7倍。

所述的灌浆滴管10内灌注有混凝土外加剂为早强剂。

所述的模板盒12与水利堤坝检查井设计图纸造型尺寸相匹配,面积为1.2平方米。

所述的滴孔管123底部设有穿刺膜。

具体实施例方法2:

所述的罩面板2左右两侧固定有提把1,所述的罩面板2内环形一圈均布有管道槽21;所述的罩面板2内中心位置区域固定有两组开口插管11;并且每组开口插管11数量为2根;所述的模板盒12中心位置底部设有模板底槽121;所述的模板分区块122是由纵横双向的挡片交叉固定所构成,并且在交叉固定位置设有滴孔管123,所述的滴孔管123底部分别与模板底槽121、模板分区块122相贯通;

所述的模板盒12对角线位置的两个端点上分别固定有闭口插筒9;所述的滴孔管123内承插有开口插管11,所述的闭口插筒9、开口插管11顶端均插入有灌浆滴管10;

所述的罩面板2四角位置开有孔洞,所述的孔洞内承插有底套环7,所述的底套环7内插入有顶杆柱3,所述的顶杆柱3依次贯通有弹簧座6、套筒5,且顶杆柱3末端固定于柱底座4内;所述的顶杆柱3顶部通过顶套环8固定于罩面板2的孔洞内位置。

所述的管道槽21的数量为6孔。

所述的弹簧座6自然伸展状态下与套筒5的长度比值为0.37。

所述的顶杆柱3的长度为模板底槽121距离模板盒12最高处的3.1倍。

所述的灌浆滴管10内灌注有混凝土外加剂为减水剂。

所述的模板盒12与水利堤坝检查井设计图纸造型尺寸相匹配,面积为0.92平方米。

所述的滴孔管123底部设有穿刺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