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4494发布日期:2018-12-25 20:2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振动法施工加密松软地基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

背景技术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指砂土地基通过加水振动可以使之密实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地基加固方法,后来又被用于黏性土层中设置振冲置换碎石桩。振冲法是为改善不良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基础要求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振冲器是振冲法施工中主要的施工设备。现有的振冲器如cn201730088u中公开的一种振冲器,包括偏振轴、振冲头、电机、主轴承、连接法兰,偏振轴通过主轴承设在振冲器壳体内,振冲器壳体的周壁连接有防扭护板,振冲器壳体的前端设有振冲头,偏振轴通过连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设在电机壳体中,电机壳体的后端装有电机压盖,电机压盖上设有压力水管接口,其特征在于,偏振轴上装有四到八个半圆柱形筒状的注铅偏心块;电机壳体与防扭护板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接,连接法兰上设有一添油孔;偏振轴及振冲头上装有四到八个磁铁。其轴承组冷却润滑液,均密封在振冲器壳体内部,且没有流动的可能性,轴承组在高速、重载情况下所产生的热量,始终在振冲器壳体内部散发不出去,只能靠壳壁散发出微量的热量,该振冲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轴承抗重载能力逐步减弱,轴承抗疲劳寿命大幅降低;

第二、轴承经常损坏,更换频繁,浪费不必要的更换时间,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

第三、停机维修时,拧开放油螺塞,高温高压的润滑液会冲出筒体,对维修人员也是有烫伤的可能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其轴承组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使用此振冲器进行施工时能够节省不必要的更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包括振冲筒体、转动设置于振冲筒体中的振冲主轴和嵌设于振冲筒体中的多口接盘,振冲筒体的内腔被用于支撑振冲主轴的一端轴轴承的轴承座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中设置有驱动振冲主轴转动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设置在多口接盘上的系统进油接管和系统回油接管与油箱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系统回油接管包括系统回油部、堵塞部和马达回油部,堵塞部位于系统回油部和马达回油部之间,振冲筒体的侧壁设置有与马达回油部相连通的马达回油流道和与系统回油部相连通的系统回油流道,马达回油流道的出口与第二空腔直通,轴承座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系统回油流道的入口与第一空腔直通。

为了便于液压马达机振冲主轴的装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振冲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马达护罩、连接法兰和筒体,马达护罩通过用于支撑液压马达的马达基座与连接法兰连接,连接法兰通过轴承座与筒体连接。

具体的,轴承座两端用螺钉分别与连接法兰和振冲筒体连接,马达护罩与连接法兰之间用螺钉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系统回油流道和马达回油流道位于振冲筒体的连接处分别用插装式接管连接。

插装式接管能够防止高温高压的润滑液渗出振冲筒体。

为了方便液压马达的回油,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系统进油接管和所述系统回油接管设置在所述多口接盘上,多口接盘上还设置有马达回油槽和系统回油槽,马达回油槽通过第一通油孔与马达回油部相连通,系统回油槽通过第二通油孔与系统回油部相连通。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振冲器还包括设置在筒体底部的振冲头,振冲头的中部开设有冲压孔,振冲筒体的侧壁还设置有与冲压孔相连通的高压介质流道,高压介质流道的顶部与设置在多口接盘中的高压介质接管相连接。

具体的,振冲头和筒体之间用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介质可以采用高压水、高压气或者高压水与高压气的混合物。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高压介质流道位于振冲筒体的连接处和振冲头的连接处用插装式接管连接。插装式接管能够防止高压介质渗出振冲筒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多口接盘的盘体外缘还设置有介质槽,介质槽与高压介质接管相连通。

为了便于增设马达回油流道和/或系统回油流道和/高压介质流道,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马达回油槽、系统回油槽和介质槽为环形槽。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此振冲器具有回油冷却结构,保持液压油始终处于最佳温度状态,保证油泵、马达使用性能的最佳发挥;

第二、减少了更换轴承的频率及减少了维修更换时间,在提高生产效率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

第三、避免了维修时,液压油烫伤维修人员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系统回油流道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沿系统回油流道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振冲筒体;11、马达护罩;12、连接法兰;13、筒体;14、系统回油流道;15、马达回油流道;16、高压介质流道;151、高压介质接管;2、振冲主轴;3、多口接盘;31、系统进油接管;32、系统回油接管;321、系统回油部;322、堵塞部;323、马达回油部;33、马达回油槽;331、第一通油孔;34、系统回油槽;341、第二通油孔;35、介质槽;4、液压马达;41、进油口;42、出油口;43、马达基座;5、轴承;51、轴承座;511、通孔;6、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插装式接管;9、振冲头;91、冲压孔;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的具有回油冷却结构的振冲器,包括振冲筒体1、通过轴承5转动设置于振冲筒体1中的振冲主轴2和嵌设于振冲筒体1中的多口接盘3,振冲筒体1包括依次通过螺钉10螺纹连接的马达护罩11、连接法兰12和筒体13,马达护罩11通过马达基座43与连接法兰12连接,连接法兰12通过轴承座51与筒体13连接;

振冲筒体1的内腔被轴承座分隔成第一空腔6和7第二空腔,液压马达4设置在第一空腔6中,液压马达4的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分别与系统进油接管31和系统回油接管32与油箱相连通,系统回油接管32包括系统回油部321、堵塞部322和马达回油部323,堵塞部322位于系统回油部321和马达回油部323之间,振冲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与马达回油部323相连通的马达回油流道15和与系统回油部321相连通的系统回油流道14,马达回油流道15的出口与第二空腔7直通,轴承座51设置有通孔511,通孔511用于连通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7,系统回油流道14的入口与第一空腔6直通,系统回油流道14和马达回油流道15位于振冲筒体1的连接处分别用插装式接管8连接;

多口接盘3上设置有马达回油槽33和系统回油槽34,马达回油槽33通过第一通油孔331与马达回油部323相连通,系统回油槽34通过第二通油孔341与系统回油部3221相连通;

此振冲器还包括设置在筒体13底部的振冲头9,振冲头9的中部开设有冲压孔91,振冲筒体1的侧壁还设置有与冲压孔91相连通的高压介质流道16,高压介质流道16的顶部与设置在多口接盘3中的高压介质接管151相连接,高压介质流道16位于振冲筒体1的连接处和振冲头9的连接处用插装式接管8连接。

在振冲器作业时,其回油冷却过程:油箱中的液压油通过系统进油接管31和液压马达4的进油口41流入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驱动振冲主轴2转动使得液压马达4中的油增温、增速,高温、高速的液压油由液压马达4的出油口42流出,再通过马达回油部323和第一通油孔331流入马达回油槽33,经过马达回油槽33的降速后,液压油经马达回油流道15向下沿路冷却后进入第二空腔7,进入第二空腔7内部的液压油再次降速后,沿筒体13内壁反向流动,经筒壁再次冷却后通过轴承组51上的通孔511流入第一空腔6中,把因高速旋转、重负荷所产生的热量带走,流入第一空腔6中的液压油降温、降速后经过系统回油流道14流入系统回油槽34,再通过第二通油孔342流入系统回油接管32中,最后排出至油箱。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设置有两条系统回油流道。

具体的,马达回油流道的个数和/或系统回油流道的个数和/或高压介质流道的个数还可以设置多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