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井口泄洪行人保护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831发布日期:2018-11-09 20:5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道井口泄洪行人保护隔。



背景技术:

目前,不止一次看见报道新闻,下水道井口卷去鲜活的生命。也许,还有我们没有得知的同类事故!这样的事故让我们感到十分的痛心。

然而,时至今日,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装置能阻止该类事情发生,因此,寻求能有效阻止该类事情发生的装置已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水道井口泄洪行人保护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水道井口泄洪行人保护隔,包括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上设有泄洪装置,所述泄洪装置的下端设有弹簧板,所述弹簧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弹簧板上设有钢丝绳,用来控制限位块沿井口径向收缩。

进一步,所述限位带呈环状。所述限位带的外径大于井口内径,被压在井盖下,所述限位带的外径等于井盖的直径,当然,也可以略小于井盖的直径。所述限位带的厚度为6-10mm(优选8mm),平常状态下合上井盖时,比改造前高出6-10mm。

进一步,所述泄洪装置包括竖筋、圈筋和栅栏,所述竖筋的上端与限位带相连接,且沿限位带均匀布置,所述圈筋沿竖筋上下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栅栏设在顶部的圈筋上,形成网笼。

进一步,所述弹簧板为弹簧钢带。所述弹簧板通过铆钉与泄洪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的两端设有斜面,中间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块通过铆钉与弹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簧板和限位块为六块,均匀布置在泄洪装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泄洪时,凸出井盖平面,提升防护能力;

(2)可实现快速、无缝切换工作状态;

(3)结合反光醒目警示标志牌,提供识别力,降低汽车碾压的风险,提高设施自身的存活能力;

(4)加装改造过程不用改动现有的下水道井口设施,高效低廉,便于推广;

(5)过滤、保护,持续快速泄洪,阻断垃圾等误入下水道,保持畅通排水,减少下水道的维护清理工作,杜绝堵塞隐患。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泄洪工作时限位块卡在井口内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常储存时限位带压在井盖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拨动钢丝绳的控制时,限位块内陷可以拔出或下沉网笼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包括限位带1,所述限位带1上设有泄洪装置2,所述泄洪装置2的下端设有弹簧板3,所述弹簧板3上设有限位块4,所述弹簧板3上设有钢丝绳5,用来控制限位块4沿井口径向收缩。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带1呈环状。所述限位带的外径大于井口内径,压在井盖下,所述限位带的外径等于井盖的直径,当然,也可以略小于井盖的直径。所述限位带的厚度为8mm,平常状态下合上井盖时,比改造前高出8mm。所述限位带的作用是可以将保护隔(网笼)储存在井里,如同消防器材触手可及,方便快捷,平时不用仓库,使用时不要专职人员运输,平常使用与排洪应急的状态在时间上可以达到无缝切换,减少险情出现的机会。

本实施例中,所述泄洪装置2包括竖筋2-1、圈筋2-2和栅栏2-3,所述竖筋2-1的上端与限位带1相连接,且沿限位带1均匀布置,所述圈筋2-2沿竖筋2-1上下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栅栏2-3设置在顶部的圈筋2-2上,形成网笼。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板3为弹簧钢带。所述弹簧板3通过铆钉与泄洪装置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4的两端设有斜面,中间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块4通过铆钉与弹簧板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板3 和限位块4为六块,均匀布置在泄洪装置2上。

工作过程:

将保护隔置于井内储存。泄洪时,打开井盖,上提保护隔,限位块结合弹簧板的作用,快速顺畅的卡在井口边缘,保护隔露出井盖平面650mm的高度,然后可以在顶部固定有反光醒目的警示标志牌,其中,该反光醒目的警示标志牌平常由专职人员保管。

洪水消退后,需要回复平常的状态时,先清理垃圾,取下反光醒目的警示标志牌,然后拉动控制限位块的钢丝绳,使限位块向内收缩,在重力的作用下,结合人力适当配合保护隔下沉,落到预定的位置,合上井盖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要让保护隔凸出井盖几十厘米,而不是平放或下凹。其原因在于,因为内置的、低于地坪面(路面)或者接近地平面的时候,小孩、妇女、残障人士等力量相对小的人在水流中行至排水口时容易跌倒,将无法抵抗或挣脱水流漩涡的强力作用,易出现事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