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955发布日期:2018-09-07 21:58阅读:2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



背景技术:

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等的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或住宅以外的水沟,生态排水沟与传统排水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在排水沟沟体表面采用植草措施且结合排水沟内部的自动吸水装置及排水系统的装置,在长时间处于干旱天气时,可将排水沟内部存储的雨水通过自动吸水装置向沟体表面的植物提供生长用水。但目前的生态排水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排水沟内的泥沙不能及时清理且储存水分有限,导致雨水不能充分利用,生态排水沟的作用大打折扣。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包括种植层、排水沟和储水装置,所述种植层设置在排水沟两侧,包括种植土和煤渣,种植土铺设在煤渣上,种植土表面呈圆弧状结构;所述排水沟上方铺设排水沟盖板,排水沟盖板包括雨水篦子和长方体金属框容器,长方体金属框容器放置在雨水篦子上,长方体金属框容器和雨水篦子中间夹一层土工布,长方体金属框容器用于填装种植土;所述排水沟内部设置有防沉淀装置,防沉淀装置包括红外监测传感器和转刷曝气器,红外监测传感器设置在储水装置下方靠近排水沟壁的一侧,转刷曝气器设置在排水沟底端中部;所述排水沟下方设置有雨水井,雨水井与排水沟之间设置雨水井盖板,雨水井盖板顶端与排水沟底端齐平,雨水井内设置有自动灌溉装置,排水沟尽头下方还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的顶部与排水沟的底部齐平且连通;所述自动灌溉装置包括喷头、抽水管和抽水泵,抽水管设置在排水沟壁的另一侧,并贯穿排水沟盖板和雨水井盖板,抽水管顶端与排水沟盖板顶端齐平,抽水管底端到达雨水井底端,抽水管顶端连接喷头,抽水管底端连接抽水泵;所述储水装置为长方体水泥槽,沿排水沟纵向延伸方向设置于排水沟的一侧,储水装置内设有自动吸水装置,自动吸水装置设置于排水沟壁的一侧,自动吸水装置的顶部贯穿到与雨水篦子顶部齐平,自动吸水装置的底部到达储水装置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长方体金属框容器内部为网格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自动吸水装置包括煤渣,煤渣用土工布包裹成圆柱状,每个排水沟盖板下方均设置一个自动吸水装置。

优选的,所述雨水井沿排水沟纵向延伸方向设置,雨水井为长方体结构,且雨水井长度为排水沟长度的1.5倍-2.5倍,相邻的两个雨水井距离为10m-15m。

优选的,所述雨水井盖板为网篦式机械格栅。

优选的,所述喷头为埋藏升降式草坪喷头。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管径为φ6cm-φ10cm。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为上下可移动的长方体金属箱,长方体金属箱的四周为金属过滤网。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排水沟内部设置有防沉淀装置,防沉淀装置包括红外监测传感器和转刷曝气器,当红外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排水沟内部存在大量泥沙时,红外监测传感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转刷曝气器工作,推动雨水在排水沟内循环流动,最终将泥沙清理到沉淀池内,既有效地防止排水沟内大量的泥沙沉淀,同时又方便了泥沙清理工作;

2.排水沟上方铺设排水沟盖板包括雨水篦子和长方体金属框容器,长方体金属框容器内部为网格状结构可方便对种植物的均匀培养,达到美观效果,长方体金属框容器和雨水篦子中间夹一层土工布,既能透水又能防止种植土流入排水沟内,雨水篦子不仅可以保证透水性,还可以提高排水沟盖板的承重能力;

3.设置储水装置可在干旱初期时通过自动吸水装置为种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自动吸水装置采用土工布将煤渣包裹成圆柱状,既有很好的吸水性能,又经济实用;

4.排水沟下方设置雨水井可大量存储雨水,在长时间处于干旱天气时,可开启自动灌溉装置对排水沟表面的种植物进行灌溉,使雨水得到充分循环利用,采用埋藏升降式草坪喷头,即可提高行车安全,又能提高生态道路排水沟整体的美观性能;雨水井盖板采用网篦式机械格栅,可以有效拦截杂物,防止进入雨水井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沟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种植物,11、12-种植土,13、14、23-煤渣,20-储水装置,21、53-土工布,30-排水沟,40-雨水井,41-喷头,42-抽水管,43-抽水泵,44-雨水井盖板,50-排水沟盖板,51-长方体金属框容器,52-雨水篦子,61-红外监测传感器,62-转刷曝气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包括种植层、排水沟30和储水装置20,种植层设置在排水沟30两侧,包括种植土11、12和煤渣13、14,种植土11、12可采用肥力较高的黑土或沙壤土,具体实施时,将种植土11、12表面铺设成圆弧状结构且坡度较缓,例如排水沟30的宽度为1m时,圆弧状结构半径范围为0.7m-1.1m,以保证行车安全,同时易于汇集雨水,选用煤渣作为种植土下方的垫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使种植层储存较多水分。

排水沟30上方铺设排水沟盖板50,排水沟盖板50包括雨水篦子52和长方体金属框容器51,长方体金属框容器51内部为网格状结构,网格内部填充种植土,可方便对种植物10的均匀培养,达到美观效果,长方体金属框容器51放置在雨水篦子52上,在长方体金属框容器51和雨水篦子52中间夹一层土工布53,既能透水又能防止种植土流入排水沟50内,雨水篦子52不仅可以保证透水性,还可以提高排水沟盖板50的承重能力,具体栽培种植物10时,可在种植层和排水沟盖板50的种植土上种植生命力较强的野牛草。

排水沟30内部设置有防沉淀装置,防沉淀装置包括红外监测传感器61和转刷曝气器62,红外监测传感器61设置在储水装置20下方靠近排水沟30壁的一侧,转刷曝气器62设置在排水沟30底端中部,当红外监测传感器61检测到排水沟30内部存在大量泥沙时,红外监测传感器6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转刷曝气器62电机启动,转刷曝气器62向雨水中充氧,推动雨水在排水沟30内循环流动,泥沙跟随雨水向排水沟30两端移动,最终将泥沙清理到排水沟30尽头下方的沉淀池60内,沉淀池60的顶部与排水沟30的底部齐平且连通,沉淀池60为上下可移动的长方体金属箱,长方体金属箱的四周为金属过滤网,在清理泥沙时,将长方体金属箱提升到路面,雨水会透过金属过滤网流入排水沟30,仅需将泥沙清除即可,既有效地防止排水沟30内大量的泥沙沉淀,同时又方便了泥沙清理工作。

排水沟30下方设置有雨水井40,雨水井40沿排水沟30纵向延伸方向设置,雨水井40为长方体结构,且长度为排水沟30长度的1.5倍-2.5倍,相邻的两个雨水井40距离为10m-15m,雨水井40与排水沟30之间设置雨水井盖板44,雨水井盖板44选用网篦式机械格栅,可以有效拦截杂物,防止进入雨水井40中,雨水井盖板44顶端与排水沟30底端齐平,有利于转刷曝气器62清理转移泥沙,雨水井40内设置有自动灌溉装置,自动灌溉装置包括喷头41、抽水管42和抽水泵43,抽水管42设置在排水沟30壁的另一侧,并贯穿排水沟盖板50和雨水井盖板44,抽水管42顶端与排水沟盖板50顶端齐平,抽水管42底端到达雨水井40底端,抽水管42管径为φ6cm-φ10cm,以确保有合适的抽水量用于灌溉,抽水管42顶端连接喷头41,底端连接抽水泵43,喷头41选用埋藏升降式草坪喷头,即可提高行车安全,又能提高生态道路排水沟整体的美观性能。

储水装置20为长方体水泥槽,沿排水沟30纵向延伸方向设置于排水沟30的一侧,储水装置20内设有自动吸水装置,自动吸水装置设置于排水沟30壁的一侧,自动吸水装置的顶部贯穿到与雨水篦子52顶部齐平,自动吸水装置的底部到达储水装置20的底部,每个排水沟盖板50下方均设置一个自动吸水装置,使每个排水沟盖板50表面的种植物10都能汲取水分,自动吸水装置采用土工布21将煤渣23包裹成圆柱状,既有很好的吸水性能,又经济实用。

在干旱初期时,储水装置20储存的少量雨水可通过自动吸水装置为种植物10生长提供水分;当长时间处于干旱天气时,雨水井40存储有大量雨水,此时可人工开启自动灌溉装置对排水沟30表面的种植物10进行灌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在不影响排水功能的同时,对雨水的汇集和存储以用于种植物10生长所需水分,实现雨水充分循环利用,泥沙清理工作也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道路排水沟的美观性能、安全性能和实用性能。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