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混合雨水管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1725发布日期:2018-11-23 18:2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住建设技术领域,涉及雨水收集和雨水管网排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力混合雨水管网。



背景技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现在常采用的有雨水调蓄池,是一种人工建造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的控制措施,收集的雨水一般经处理后作为杂用水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

雨水调蓄池的特点:1、调蓄雨水径流,减少洪峰对周边或下游重要区域造成的水涝灾害,提高防涝标准。2、调蓄的雨水可用于绿化、冲洗道路等,节约自来水。3、减少雨水外排,提高排水系统排涝能力。

雨水在经过路面进入雨水管网时,总会附带很多树叶、污泥等很多杂质,这些杂质会随着雨水最终流向雨水调蓄池,在池子上部停留很久,不易沉淀,不利于雨水调蓄池的净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力混合雨水管网,通过利用水流跌落而产生湍流或改变水流方向以及速度大小对雨水进行水力混合,使雨水与杂质达到一种的混合混凝状态,使杂质快速沉淀,有助于雨水调蓄池的净水处理和利用,并能增长调蓄池的清理周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力混合雨水管网,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管网、雨水井、截污井、混合井、过滤井和雨水调蓄池,所述截污井设置用于去除石子、树叶,塑料袋等大件杂物的拦网栅栏,所述混合井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差大于1米,所述过滤井设置有过滤沉淀装置,所述雨水调蓄池设置有溢流排放管和排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截污井的出水口设置于距底部0.3-1米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井的入口低于所述混合井的出水口。

更优选的,所述拦网栅栏的间距为30-80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斜板沉淀装置和介质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井的底部设置泥浆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水流跌落而产生湍流或改变水流方向以及速度大小对雨水进行水力混合,使雨水与杂物达到一种的混合混凝状态,达到充分混合后有助于快速自然完成絮凝,在进入雨水调蓄池前把杂质沉淀清理出来,这样有助于雨水调蓄池后期的净水处理和利用,也可增长调蓄池的清理周期。

本装置的雨水先经过水力混合雨水管网,雨水中的杂质等在水力混合井内提前达到充分混合混凝的状态后,在进入雨水调蓄池前把杂质沉淀清理出来,使进入雨水调蓄池的雨水更加清洁,能够达到快速被利用的效果,这样就可以简洁的提高雨水的被利用率,还能减少海绵城市中雨水收集池的后期维护和清理费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管网,2-雨水井,3-截污井,4-拦网栅栏,5-混合井、6-过滤井,7-介质过滤器,8-斜板沉淀装置,9-雨水调蓄池,10-排水装置,11-溢流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水力混合雨水管网,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管网1、雨水井2、截污井3、混合井5、过滤井6和雨水调蓄池9,所述截污井3设置用于去除石子、树叶,塑料袋等大件杂物的拦网栅栏4,所述拦网栅栏4的栅栏间距为30-80mm。所述截污井3的出水口设置于距底部0.3-1米的位置,使进入截污井3的石子等重物沉入出口下部,利于雨水的快速排出。

所述混合井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差大于1米,利用水流跌落而产生湍流或改变水流方向以及速度大小对雨水进行水力混合,使雨水与杂质达到一种的混合混凝状态,使杂质快速沉淀,有助于雨水调蓄池9的净水处理和利用,并能增长调蓄池的清理周期。

所述过滤井6设置有过滤沉淀装置,所述过滤井6的入口低于所述混合井5的出水口,所述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斜板沉淀装置8和介质过滤器7,介质过滤器7又叫介质过滤系统,它是一种利用过滤介质去除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最终达到降低水浊度、净化水质效果的一种高效过滤设备。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活性碳、无烟煤、锰砂等。广泛运用到农业灌溉、化工、石油、冶金等各行业。介质过滤器7可以使用单一介质,也可根据不同需要采用多种介质。单一介质的过滤器也叫浅层介质过滤器,它的主要过滤介质一般为石英砂、花岗岩和火山砾等。多层介质过滤器也叫深层次介质过滤器,它的过滤介质是由一种以上过滤介质组成,一般石英砂、活性碳、无烟煤、锰砂及其他接触性介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滤料组成的孔隙,将原水中的泥砂、胶体、悬浮物等杂质截留住。由于滤料进行了科学分布,所以滤床对杂质的截留效果很好,出水质量也大大提高。过滤器的过滤精度最高可达10μm。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砂石作为滤料过滤的砂石过滤器,具有成本低,寿命长的优点。

经过混合井5后的水流通过斜板沉淀装置8和其上部的砂石过滤装置处理后,污泥沉入底部,过滤井6的底部设置有向中心凹陷的斜坡,斜坡中心设置有泥浆泵,定期将淤积之底部的污泥排出。

所述雨水调蓄池9设置有溢流排放管11和排水装置10,所述排水装置10包括水泵和排水管路及其控制装置;当需水量超过雨水调蓄池9的容量后,多余雨水自溢流排放管11排出,或采用排水装置10将蓄积的雨水排往过滤装置后排至市政雨水井2或用于其他用途。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