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透水铺装单元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184发布日期:2018-12-05 20:1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含透水铺装单元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透水铺装单元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流。由于综合管廊内地下水渗透;外部通风口、人员进出口、投料口等外部开口进水,消防灭火过程中喷洒的水;内部供水管道、雨污管道、循环热水管道的维修的放空,以及其它一些发生泄露的情况,从而造成一定的积水,因此需要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城市综合管廊内利用排水沟集水坑配合水泵排水是常用手段,但是由于排水沟会导致管廊内存在凹槽,造成管廊地面不平整,且难以避免雨污水在排水沟中滞留以及由于滞留散发气味造成管廊内空气环境恶化,从而影响管廊内的人工作业的安全和环境。同时,现有管廊内集水坑上多采用钢格板形式对集水坑上方进行铺装,存在影响地面平整性,操作时钢格板较重,且集水坑内积水会散发味道影响管廊环境等弊端。

透水铺装是一种具有全透水或半透水结构路面的铺装体系,相对于硬质铺装有着良好的透水性,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是:现有的城市综合管廊排水手段会导致管廊地面不平整,且难以避免雨污水在排水沟中滞留以及由于滞留散发气味造成管廊内空气环境恶化,从而影响管廊内的人工作业的安全和环境。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城市综合管廊排水遇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含透水铺装单元的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通过利用透水铺装的独特优势,解决了城市综合管廊地面不平整、污水滞留和滞留散发气味的问题。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含透水铺装单元的排水系统。

一种包含透水铺装单元的排水系统,其包括透水铺装单元(1)、排水沟(2)、排水管(3)和集水坑(4),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下方设置有所述排水沟(2),所述排水管(3)一端连通且位于所述排水沟(2)槽底下方,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坑(4)相连。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单元、透水砖铺装单元、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单元和透水塑胶铺装单元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集水坑(4)内设有潜污泵(5)。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集水坑(4)上端设有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上设有检修口盖板(8),所述检修口盖板(8)上设有吸气阀(7)。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检修口盖板(8)为滑动式盖板。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检修口盖板(8)为亚克力板。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检修口(6)两端或一端设有附加透水铺装单元,所述附加透水铺装单元下方设有附加排水沟,所述附加排水沟通过排水管与所述集水坑(4)相连。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设置于所述检修口(6)两端或一端。

优选的,上述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系统为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透水铺装的独特优势,解决了城市综合管廊地面不平整、污水滞留和滞留散发气味的问题,保证了管廊内人工作业的安全和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和各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城市综合管廊中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城市综合管廊中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修口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城市综合管廊中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城市综合管廊中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城市综合管廊中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透水铺装单元、2-排水沟、3-排水管道、4-集水坑、5-潜污泵、6-检修口、7-吸气阀、8-检修口盖板、11-附加透水铺装单元、12-附加排水沟单元、01-管廊01、02-管廊02、03-管廊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包含透水铺装的排水系统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透水铺装单元1、排水沟2、排水管3、集水坑4,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下方设置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管3一端连通且位于所述排水沟2槽底下方,另一端与集水坑4相连,所述集水坑4设置在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所在管廊01下方。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1中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和所述排水沟设为两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单元。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单元。

城市综合管廊地面上的水首先通过透水铺装1渗透进入排水沟2,然后通过排水沟2槽底连接的排水管3进入集水坑4中。解决了城市综合管廊地面不平整、污水滞留和滞留散发气味的问题,保证了管廊内人工作业的安全和环境。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透水铺装单元1、排水沟2、排水管3、集水坑4,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下方设置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管3一端连通且位于所述排水沟2槽底下方,另一端与集水坑4相连,所述集水坑4设置在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所在管廊01下方。所述集水坑4内设有所述潜污泵5,所述潜污泵5连通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坑4上端设有所述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上设有所述检修口盖板8,所述检修口盖板8上设有所述吸气阀7,所述检修口盖板8为亚克力板,通过轴向侧方滑动所述的亚克力板,打开检修口。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2中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和所述排水沟设为两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单元。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单元。

城市综合管廊地面上的水首先通过透水铺装1渗透进入排水沟2,然后通过排水沟2槽底连接的排水管3进入集水坑4,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集水坑4上端设置的亚克力板的透光性检查集水坑水位情况,当水位过高时,开启集水坑4内的潜污泵5进行排水,潜污泵5将水排至室外排水管网。在需要进入集水坑4时,只需通过轴向推动亚克力板,让人进入进行检修。在检修口处,采用亚克力板配合吸气阀的封口,来对集水坑上方进行封堵,这样既可以保证管廊内的水可以有效排入集水坑内不造成管廊内积水,且不会因为水的气味等原因给管廊内造成安全隐患,还可以通过亚克力板的透光性便于人员检查集水坑情况。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透水铺装单元1、排水沟2、排水管3、集水坑4,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下方设置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管3一端连通且位于所述排水沟2槽底下方,另一端与集水坑4相连,所述集水坑4设置在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所在管廊01相邻的管廊02下方。所述集水坑4内设有所述潜污泵5,所述潜污泵5连通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坑4上端设有所述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上设有所述检修口盖板8,所述检修口盖板8上设有所述吸气阀7,所述检修口盖板8为亚克力板,通过轴向侧方滑动所述的亚克力板,打开检修口。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4中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和所述排水沟设为两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单元。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单元。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透水铺装单元1、排水沟2、排水管3、集水坑4,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下方设置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管3一端连通且位于所述排水沟2槽底下方,另一端与集水坑4相连,所述集水坑4设置在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所在管廊01相邻的管廊02下方。所述集水坑4内设有所述潜污泵5,所述潜污泵5连通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坑4上端设有所述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上设有所述检修口盖板8,所述检修口盖板8上设有所述吸气阀7,所述检修口盖板8为亚克力板,通过轴向侧方滑动所述的亚克力板,打开检修口。

所述检修口6两端还额外设有附加透水铺装单元11,所述附加透水铺装单元11下方设有附加排水沟12,所述附加排水沟通过排水管与所述集水坑4相连。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5中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和所述排水沟设为两组,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单元。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单元。

实施例五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如图6所示,该排水系统应用于三个管廊01、02和03中;其中,管廊01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设有2组,未设置检修口,该透水铺装单元1通过排水管与位于管廊02下方的集水坑4相连,管廊03和02下方均设有集水坑4,其中管廊02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设置于所述检修口6两端;管廊03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设置于所述检修口6一端。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下方设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管3一端连通且位于所述排水沟2槽底下方,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坑4相连。所述集水坑4内设有所述潜污泵5,所述潜污泵5连通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坑4上端设有所述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上设有所述检修口盖板8,所述检修口盖板8上设有所述吸气阀7,所述检修口盖板8为亚克力板,通过轴向侧方滑动所述的亚克力板,打开检修口。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6中的所述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单元。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铺装单元1为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