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深基坑支护结构中采用的可回收预应力技术,预应力钢绞线长度一般为30~50m,U型布置的钢绞线长度可达60~100m,钢绞线回收必须采用拉拔方式。受线型、漏浆、锈蚀等不利因素影响,在拉拔过程中所需拉拔力最大可达到5T。
钢绞线回收作业目前采用主要方法及问题:
一、人工拉拔:施工速度慢、效率低,且拉拔力和拉拔长度受人力限制,只适用于短束或直线束;
二、卷扬机牵引:所需场地较长,易受场地限制;施工操作风险较大,特别是所需拉拔力较大时,牵引力控制滞后,易发生飞线等事故隐患,影响施工安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拉拔力大、输出恒定、设备体积小且操作空间要求低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机械拉拔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具有拉拔力大、输出恒定、设备体积小、操作空间要求低等特点,提高了钢绞线的回收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安全施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与拉拔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齿轮变速箱,所述拉拔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夹持钢绞线的两个夹持结构以及用于调整两个夹持结构之间间距的调整机构,每个夹持结构包括两个主动轮、若干从动轮对以及履带,所述履带在主动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从动轮对转动,所述若干从动轮对间隔设置于所述两个主动轮之间,每一从动轮对包括两个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由齿轮变速箱的输出轴驱动,所述调整机构通过调整其中一个夹持结构中从动轮的位置来调整两个夹持结构的履带之间间距。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级液压调节机构以及二级液压调节机构,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对中远离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的轮轴通过第一轮轴梁连接,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对中靠近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的轮轴通过第二轮轴梁连接,所述第一轮轴梁与所述第二轮轴梁之间通过二级液压调节机构连接,二级液压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第一轮轴梁相对第二轮轴梁的距离,一级液压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轮轴梁上远离第二轮轴梁的那一侧,一级液压调节机构能够带动第一轮轴梁、二级液压调节机构以及第二轮轴梁整体移动。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所述一级液压调节机构和二级液压调节机构均包括液压缸和相对液压缸伸缩的输出部,所述一级液压调节机构的液压缸安装于承压梁上,所述一级液压调节机构的输出部与第一轮轴梁连接或者安装于第一轮轴梁下方支撑第一轮轴梁,所述二级液压调节机构的液压缸安装于第一轮轴梁上,所述二级液压调节机构的输出部与第二轮轴梁连接或者安装于第二轮轴梁下方支撑第二轮轴梁。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钢绞线与两个履带中心线相平行。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两个夹持结构上下相对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同一从动轮对的从动轮穿设于一竖向限位槽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还包括箱体,所述两个夹持结构上下对应设置于箱体的侧壁外侧,所述承压梁设置于箱体的底板上。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所述箱体的底板的下方设有若干移动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所述移动轮通过刹车装置锁死固定。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通过所述调整机构调整其中一个夹持结构的从动轮对中从动轮的位置来调整两个夹持结构的履带之间间距,可以调整两个履带对钢绞线的夹持力,具有拉拔力大,且输出恒定,设备体积小,操作空间要求低等特点,提高钢绞线的回收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安全施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通过一级液压调节机构可以调整第一轮轴梁与固定底座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二轮轴梁以及二级液压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一轮轴梁,因此,一级液压调节机构将带动第一轮轴梁、二级液压调节机构以及第二轮轴梁整体移动,由于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对中远离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的轮轴通过第一轮轴梁连接,因此可以使得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对中远离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远离或者靠近另一夹持结构移动,从而改变两个夹持结构中履带的间距,进而改变履带对钢绞线的夹持力。此外,使用一级液压调节机构以及一级液压调节机构,液压驱动调节履带对钢绞线的夹持力,具有拉拔力大,且输出恒定等特点,提高钢绞线的回收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安全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中心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电机、2-主动轮、3-从动轮、4-履带、5-一级液压调节机构、6-二级液压调节机构、7-第一轮轴梁、8-第二轮轴梁、9-箱体、10-承压梁、11-移动轮、12-刹车装置、13-钢绞线、14-限位槽、15-轮轴、16-预应力深基坑支护结构、17-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用于回收浇筑于预应力深基坑支护结构16的无粘结钢绞线的钢绞线13,使之与无粘结钢绞线的护套管17分离,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与拉拔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以及由电机1驱动的齿轮变速箱,所述拉拔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夹持钢绞线13的两个夹持结构以及用于调整两个夹持结构之间间距的调整机构,每个夹持结构包括两个主动轮2、若干从动轮3对以及履带4,两个履带4用于夹持钢绞线13,所述履带4在主动轮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从动轮3对转动,所述若干从动轮3对间隔设置于所述两个主动轮2之间,每一从动轮对包括两个从动轮3,所述主动轮2由齿轮变速箱的输出轴驱动,所述调整机构通过调整其中一个夹持结构中从动轮3的位置来调整两个夹持结构的履带4之间间距。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调整机构调整其中一个夹持结构的从动轮3对中从动轮3的位置来调整两个夹持结构的履带4之间间距,可以调整两个履带4对钢绞线13的夹持力,具有拉拔力大,且输出恒定,设备体积小,操作空间要求低等特点,提高钢绞线13的回收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安全施工。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以及二级液压调节机构6,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3对中远离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3的轮轴15通过第一轮轴梁7连接,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3对中靠近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3的轮轴15通过第二轮轴梁8连接,所述第一轮轴梁7与所述第二轮轴梁8之间通过二级液压调节机构连接,二级液压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第一轮轴梁7相对第二轮轴梁8的距离,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安装于所述第一轮轴梁7上远离第二轮轴梁8的那一侧,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能够带动第一轮轴梁7、二级液压调节机构以及第二轮轴梁8整体移动。
所述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和二级液压调节机构均包括液压缸和相对液压缸伸缩的输出部,所述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的液压缸安装于承压梁10上,所述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的输出部与第一轮轴梁7连接或者安装于第一轮轴梁7下方支撑第一轮轴梁7,所述二级液压调节机构的液压缸安装于第一轮轴梁7上,所述二级液压调节机构的输出部与第二轮轴梁8连接或者安装于第二轮轴梁8下方支撑第二轮轴梁8。
通过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可以调整第一轮轴梁7与固定底座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二轮轴梁8以及二级液压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一轮轴梁7,因此,一级液压调节机构5将带动第一轮轴梁7、二级液压调节机构以及第二轮轴梁8整体移动,由于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3对中远离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3的轮轴通过第一轮轴梁7连接,因此可以使得夹持结构中所有从动轮3对中远离另一夹持结构的所有从动轮3远离或者靠近另一夹持结构移动,从而改变两个夹持结构中履带4的间距,进而改变履带4对钢绞线13的夹持力。
为了使得钢绞线13获得稳定、均匀的夹持力,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钢绞线13与两个履带4中心线相平行。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两个夹持结构上下相对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同一从动轮3对的从动轮3穿设于一竖向限位槽14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还包括箱体9,所述两个夹持结构上下对应设置于箱体9的侧壁外侧,所述承压梁10设置于箱体9的底板上。所述调整机构以及齿轮变速箱设置于所述箱体9内,所述从动轮3的轮轴穿经箱体9的侧壁与对应的第一轮轴梁7或第二轮轴梁8连接。
为了便于整个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移动,所述箱体9的底板的下方设有若干移动轮11。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中,所述移动轮11通过刹车装置12锁死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可回收预应力钢绞线拉拔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外露钢绞线13塞入二根履带4之间,调节从动轮3对内两个从动轮3之间的间距,将钢绞线13夹紧,钢绞线13中心线与履带4中心线相平行;
箱体9的底板四个移动轮11锁死;
启动主动轮2使得履带4转动,开始拉拔钢绞线13;
发现钢绞线13打滑时,停机,调节从动轮3对,提高夹持力,直到进入正常拉拔作业 ;
将钢绞线13完全拔离地下围护结构后,操作完成。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