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451发布日期:2019-08-07 01:05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



背景技术:

在我们使用的商品房中,厨房、阳台、卫生间等地方均分布有排污管道,目前的排污管的安装方法普遍为:事先将可与排水管连接的预埋管件安装在需要使用排水立管的位置,之后连接上下排水管或者室内其他管路。随着预埋接头的大量使用,市面上也相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结构的预埋接头,但现有的预埋管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埋接头的预埋座(预埋主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下主体与楼下排水管相连,上主体与调节圈相连,上下主体使用专用胶水粘结,产品安装一端时间后,胶水受环境及污水影响,老化变质,则上下主体之间出现间隙,污水、臭气等会从缝隙中漏出,长时间会渗透到地面,或者下楼层漏水,造成不便;二是预埋接头中的调节圈上有排水孔,用于排出渗入到底楼板的污水,但是排水管中的污水、废弃物、臭气等也会通过调节孔,渗到地面或者堵塞排水孔,导致室内空气不佳或者排水失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预埋接头会出现污水、臭气等会从缝隙或调节孔中漏出,渗透到地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包括由上主体和下主体构成的连接主体,由内调节圈和外调节圈构成的调节圈组件,所述的上主体与下主体配合成连接主体,并且连接主体上具有竖直贯通的排水通孔,所述的下主体与下楼层管材承插连接,所述的外调节圈与上主体配合连接,所述的内调节圈扣装在外调节圈上,所述的内调节圈与本楼层管材承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主体的底部外周面上设置由卡接扣,所述的下主体的上部内周面上设置有卡接扣凹槽,所述的上主体与下主体通过卡接扣与卡接扣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的卡接扣凹槽的一侧设置有槽深逐渐减小的导槽,上主体与下主体通过卡接扣与卡接扣凹槽配合后,上主体向导槽侧转动直至无法转动,实现上主体和下主体紧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主体在与上主体承接的上端面上分布有若干用于降噪和加强排水的导流筋,若干所述的导流筋以下主体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下主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下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成用于将混凝土中的水引流至下主体的斜坡式下水凹环。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主体的底部侧面上设置有一圈内外相通的侧排水孔,所述的上主体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对外调节圈进行限位的凸台一,所述的外调节圈承插于上主体的内孔中,并且外调节圈的下端抵住凸台一。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调节圈与凸台一之间还设置有防护盖,所述的防护盖位于侧排水孔的上方,且防护盖的中心设置有若干扇形排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调节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对内调节圈进行限位的凸台二,所述的内调节圈插扣在外调节圈上,并且内调节圈的下端抵住凸台二,所述的外调节圈和内调节圈均为内外双层壁的中空立体结构,且内外双层壁偏心设置,所述的外调节圈的上端面设置有外弧形槽,下端面开设有两道外排水槽,且两道外排水槽分别分布在外弧形槽的两侧并与外弧形槽相通,每个外排水槽在靠近外弧形槽的一侧设置有水封板一,所述的外弧形槽上安装一设置有若干长方形排水孔的外排水板,所述的内调节圈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内弧形槽,下端面开设有两道内排水槽,且两道内排水槽分别分布在内弧形槽的两侧并与内弧形槽相通,每个内排水槽在靠近内弧形槽的一侧设置有水封板二,所述的内弧形槽上安装一设置有若干长方形排水孔的内排水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调节圈的内侧面上还设置一开设有补水孔的自动补水结构,所述的补水孔与内弧形槽相通;所述的外调节圈的底面在靠近水封板一处均设置有接口一,所述的内调节圈的底面在靠近的水封板二处均设置有接口二,每个所述的接口一和接口二上均安装有防返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返溢结构包括防臭板、固定座和限位板,所述的防臭板、固定座和限位板依次连接,每个所述的接口一和接口二各通过一连接销与对应防返溢结构上的固定座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调节圈的外弧形槽和内调节圈的内弧形槽上还嵌装有相匹配的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结构合理,上主体和下主体通过卡扣连接方式配合,经济有效,可解决传统预埋接头中采用胶水连接方式因胶水变质失效造成的漏水、漏臭气风险,同时可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内调节圈和外调节圈上均设置有水封板,能够形成水封结构,可防止排水管中的臭气返溢到地面;自动补水结构可满足水封结构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防返溢结构可防止管路中的污水通过内调节圈、外调节圈上的弧形槽底部的排水孔溢出或者堵塞排水孔;导流筋和斜坡式下水凹环可防止排水管中的污水、废弃物从侧排水孔漏到地面或者堵塞侧排水孔;内调节圈、外调节圈可调节施工造成的上下预留孔不对应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与下楼层管材的连接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与下楼层管材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调节圈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调节圈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调节圈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调节圈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排水板和外排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返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阅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包括由上主体3和下主体4构成的连接主体,由内调节圈1和外调节圈2构成的调节圈组件,所述的上主体3与下主体4配合成连接主体,并且连接主体上具有竖直贯通的排水通孔,所述的下主体4与下楼层管材承插连接,所述的外调节圈2与上主体3配合连接,所述的内调节圈1扣装在外调节圈2上,所述的内调节圈1与本楼层管材承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上主体3的底部外周面上设置由卡接扣32,所述的下主体 4的上部内周面上设置有卡接扣凹槽42,所述的上主体3与下主体4通过卡接扣32与卡接扣凹槽42配合连接;所述的卡接扣凹槽42的一侧设置有槽深逐渐减小的导槽,上主体3与下主体4通过卡接扣32与卡接扣凹槽42配合后,上主体3向导槽侧转动直至无法转动,实现上主体3和下主体4紧密连接。上主体3与下主体4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较传统胶水连接方式,能更好地防止因胶水变质失效造成的漏水、漏臭气风险,同时可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主体4在与上主体3承接的上端面上分布有若干用于降噪和加强排水的导流筋41,若干所述的导流筋41以下主体4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下主体4的上端面上,所述的下主体4的上端面设置成用于将混凝土中的水引流至下主体4的斜坡式下水凹环4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主体4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固定脚,每个固定脚处沿下主体各设置一呈弧形结构的加强筋43,增加主体强度的同时可防止固定脚翘曲变形,并且下主体4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连接扣44,保证两个预埋防漏接头的间距为相匹配H管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主体3的底部侧面上设置有一圈内外相通的侧排水孔 31,所述的上主体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对外调节圈2进行限位的凸台一33,所述的外调节圈2承插于上主体3的内孔中,并且外调节圈2的下端抵住凸台一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调节圈2与凸台一33之间还设置有防护盖7,所述的防护盖7位于侧排水孔31的上方,且防护盖7的中心设置有若干扇形排水孔,防护盖7可防止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固体堵塞管道排水孔的问题,内调节圈1的内周也设置有一圈用于限位的凸台三。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调节圈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对内调节圈1进行限位的凸台二22,所述的内调节圈1插扣在外调节圈2上,并且内调节圈1 的下端抵住凸台二22,所述的外调节圈2和内调节圈1均为内外双层壁的中空立体结构,且内外双层壁偏心设置,所述的外调节圈2的上端面设置有外弧形槽20,下端面开设有两道外排水槽21,且两道外排水槽21分别分布在外弧形槽20的两侧并与外弧形槽20相通,每个外排水槽21在靠近外弧形槽20的一侧设置有水封板一26,所述的外弧形槽20上安装一设置有若干长方形排水孔的外排水板23,所述的内调节圈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内弧形槽10,下端面开设有两道内排水槽11,且两道内排水槽11分别分布在内弧形槽10的两侧并与内弧形槽10相通,每个内排水槽11在靠近内弧形槽10的一侧设置有水封板二12,所述的内弧形槽10上安装一设置有若干长方形排水孔的内排水板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调节圈2和内调节圈1的偏心距为10mm,可调节施工造成的上下预留孔不对应的情况,调节范围±10mm。外调节圈2由两个水封板一26形成水封结构,内调节圈1由两个水封板二12形成水封结构,可防止排水管中的臭气返溢到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调节圈1的内侧面上还设置一开设有补水孔的自动补水结构15,所述的补水孔与内弧形槽10相通,当内调节圈1长方形排水孔中的水无法满足水封结构工作所需的水需求量时,可通过自动补水结构15对水封结构进行补水,满足需求;所述的外调节圈2的底面在靠近水封板一26处均设置有接口一24,所述的内调节圈1的底面在靠近的水封板二12处均设置有接口二 14,每个所述的接口一24和接口二14上均安装有防返溢结构5;所述的防返溢结构5包括防臭板51、固定座52和限位板53,所述的防臭板51、固定座52和限位板53依次连接,每个所述的接口一24和接口二14各通过一连接销与对应防返溢结构5上的固定座52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防返溢结构5上的防臭板51位于对应的水封板与弧形槽形成的排水孔下方,可防止管路中的污水通过内调节圈1、外调节圈 2上的弧形槽底部的排水孔溢出或者堵塞排水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外调节圈2的外弧形槽20和内调节圈1的内弧形槽10 上还嵌装有相匹配的密封条6。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安装密封条6就能防止杂物进入外排水板23和内排水板13的排水孔中造成的堵塞问题,投入使用后取下密封条6即可。

本实用新型新型排水用预埋式防漏接头,上主体3和下主体4通过卡扣连接方式配合,经济有效,可解决传统预埋接头中采用胶水连接方式因胶水变质失效造成的漏水、漏臭气风险,同时可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内调节圈1和外调节圈2上均设置有水封板,能够形成水封结构,可防止排水管中的臭气返溢到地面;自动补水结构15可满足水封结构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防返溢结构5可防止管路中的污水通过内调节圈1、外调节圈2上的弧形槽底部的排水孔溢出或者堵塞排水孔;导流筋41和斜坡式下水凹环45可防止排水管中的污水、废弃物从侧排水孔31漏到地面或者堵塞侧排水孔31;内调节圈1、外调节圈2可调节施工造成的上下预留孔不对应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