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8068发布日期:2018-12-28 19:5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



背景技术:

冲击夯是利用冲击和冲击振动作用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分电动冲击夯、汽油冲击夯和振动冲击夯等。冲击夯实粘性土壤的效果较佳,冲击夯适用于建筑、地面、庭院、路基、桥桩、沟槽、野外、狭窄场地等环境的施工能胜任大中型机械无法完成的施工任务。该产品具有设计先进、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夯实力大、操作灵活、使用安全、适应范围广、效率高等特点。但其夯锤面积有限,因此不宜用于大面积土方的夯实作业。对于砂土、砾石则需另选用振动捣固机予以捣实。振动冲击夯依据JG/T5014标准生产。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夯量轻,夯实能力大,生产效率高,贴边性能好,操作灵活、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较我国使用的蛙夯、爆炸夯、平板夯等具有更多的优点。该机不仅适用于砂、三合土和各种砂性土壤的压实,也适用于对沥青砂石、贫混凝土和粘土的压实,特别适用于室内地板面、庭院和沟槽等狭窄地的施工,可以胜任大中型压实机械无法完成的施工任务。

现有技术的冲击夯存在以下问题:1、冲击夯的移动性差,需要人手动控制冲击夯移动,又由于冲击夯的质量较大,操作移动消耗体力;2、冲击夯在工作的过程中震动频率高,工作人员长时间操作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具有便于操作,减震性能好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包括连接套、曲柄连杆机构、驱动电机、手扶把手、移动组件、冲击夯主体和冲压板,所述手扶把手的下方设置有曲柄连杆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安装在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连接套的底部安装有冲击夯主体,所述冲击夯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冲压板;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板、缓冲组件、万向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万向轮;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固定连接板和紧固螺丝,其中,所述弹簧的上下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紧固螺丝。

优选的,所述冲击夯主体通过连接套固定在曲柄连杆机构的底部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冲压板与冲击夯主体之间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冲压板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冲击夯主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通过固定连接板和紧固螺丝固定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架的连接方式为榫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内嵌连接在两个固定连接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冲击夯主体上设置移动组件,该移动组件可方便工作人员将冲击夯移动到所需冲击的区域,同时在冲击夯工作的过程中方便调节冲击夯的位置,使用时节省体力,且整个移动组件与冲击夯主体完美结合,万向轮与冲压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不会影响到冲压板的冲压性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移动组件的内部设置缓冲组件,可利用缓冲组件降低冲击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有利于施工人员的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减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套;2、曲柄连杆机构;3、驱动电机;4、手扶把手;5、移动组件;51、支撑板;52、缓冲组件;521、弹簧;522、固定连接板;523、紧固螺丝;53、万向轮;54、第一支撑架;55、第二支撑架;6、冲击夯主体;7、冲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包括连接套1、曲柄连杆机构2、驱动电机3、手扶把手4、移动组件5、冲击夯主体6和冲压板7,手扶把手4的下方设置有曲柄连杆机构2和驱动电机3,曲柄连杆机构2安装在驱动电机3的一侧,曲柄连杆机构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套1,连接套1的外侧设置有移动组件5,连接套1的底部安装有冲击夯主体6,冲击夯主体6的底部安装有冲压板7;

移动组件5包括支撑板51、缓冲组件52、万向轮53、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其中,支撑板51的下方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支撑架54,第一支撑架54的底部安装有缓冲组件52,缓冲组件5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55,第二支撑架55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万向轮53;

缓冲组件52包括弹簧521、固定连接板522和紧固螺丝523,其中,弹簧521的上下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固定连接板522,固定连接板522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紧固螺丝52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冲击夯主体6通过连接套1固定在曲柄连杆机构2的底部输出轴上。

为了固定安装冲压板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冲压板7与冲击夯主体6之间设置有安装座,冲压板7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冲击夯主体6的底部。

为了将缓冲组件52稳定的安装在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之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组件52通过固定连接板522和紧固螺丝523固定在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之间。

为了固定安装与第一支撑架5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51与第一支撑架54的连接方式为榫接。

为了使弹簧521不会从固定连接板522上脱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簧521内嵌连接在两个固定连接板52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移动组件5安装到连接套1的外侧,随后通过手扶把手4将整个装置推送到待冲击区域,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带动曲柄连杆机构2运动,曲柄连杆机构2带动冲击夯主体6上下往复周期运动,冲击夯主体6则带动冲压板7上下运动来冲击泥土,在冲击夯主体6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移动组件5内的缓冲组件52可有效缓解冲击夯主体6所带来的震感,完成一个区域的冲击后可通过移动组件5将冲击夯主体6移动带下一个需冲击的位置,移动起来方便省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