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239发布日期:2019-01-13 16:1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泥沙含量大、杂质多的水电工程,尾水冷却器通常采用循环冷却供水方式,尾水冷却器设置在尾水出口检修闸门机组侧的胸墙上部平台上,考虑不影响冷却效果,尾水冷却器整体设置于正常尾水位下部,现有技术采用潜水员安装及拆除尾水冷却器;具体方法如下:检修时,采用潜水员下潜到冷却器的安装支撑处,拆除连接螺栓后吊出尾水冷却器检修,检修完毕,将尾水冷却器放入,再派潜水员下潜到冷却器的安装支撑处连接固定,这存在检修时每次请潜水员十分麻烦,对于偏远的地方则更不方便,尾水冷却器水下对位安装及拆除准确度差,水下操作难度较大且危险性较高,所以,现有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在尾水冷却器检修时,无需将尾水冷却器吊出平台,也无需潜水员水下操作,检修维护十分方便,可提高检修效率,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包括位于闸门槽孔靠机组侧胸墙顶部的挡水墙;挡水墙设在上部平台顶面靠近闸门槽孔的边缘;挡水墙靠尾水冷却器一侧设有一组分层设置的操作室,每个操作室内均设有连通闸门槽孔的钢管,钢管上安装有阀门,阀门对应的操作室顶部设有竖孔,竖孔内设有操作杆,操作杆下端与阀门连接,操作杆上端从挡水墙顶部穿出,操作杆上端安装有操作手柄。

前述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中,所述挡水墙的顶部略高于正常尾水位或一台机组发电水位的标高。

前述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中,所述一组分层设置的操作室由上至下按等腰三角形排列。

前述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中,所述钢管尾水侧出口为圆弧过渡的喇叭口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尾水冷却器检修采用在机组侧的胸墙上部平台上设置阀门的挡水墙方法,在尾水冷却器检修时,通过关闭阀门后采用临时水泵将挡水胸墙机组侧的水体排除,检修人员通过临时爬梯下至尾水冷却器处检修平台即可实现检修,检修完毕,通过临时水泵向挡水胸墙机组侧充水平压后开启阀门使挡水墙机组侧及尾水侧水域连通实现尾水冷却器的冷却运行,无需请潜水员水下操作,且检修无需将尾水冷却器吊离上部平台,检修维护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阀门在挡水墙机组侧从上至下等腰三角形设置,阀门之间的距离上小下大,下部挡水墙荷载大,阀门距离较远,操作室减小挡水墙截面处弯矩较小,挡水墙厚度增加较少,节省投资。

(3)挡水墙设置竖孔,竖孔用于放置阀门的操作杆,操作杆的手柄位于挡水墙顶部以上,便于操作阀门。

(4)阀门处的挡水墙上设置操作室,便于安装阀门。

(5)挡水胸墙顶部略超正常尾水位或一台机组发电水位,有效防止检修时下游尾水波动涌入尾水冷却器侧,确保检修的安全。

(6)钢管尾水侧出口圆弧过渡,水力学条件好,减少水流从钢管来回流动对挡水墙的气蚀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钢管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部平台、2-挡水墙、3-等腰三角形、4-阀门、5-钢管、6-操作室、7-尾水冷却器、8-竖孔、9-操作杆、10-手柄、11-圆弧过渡、12-闸门槽孔、13-胸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尾水冷却器的检修方法所构成的,如图1所示,所述尾水冷却器7位于上部平台1顶面,该方法是在上部平台1顶面边缘砌一堵挡水墙2,挡水墙2的顶部略高于正常尾水位的标高;通过挡水墙2将闸门槽孔12与尾水冷却器7隔开;挡水墙2靠尾水冷却器7一侧设有一组操作室6。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操作室6内均设有连通闸门槽孔12的钢管5,钢管5上安装有阀门4,阀门4对应的操作室6顶部设有竖孔8,竖孔8内设有操作杆9,操作杆9下端与阀门4连接,操作杆9上端从挡水墙2顶部穿出,操作杆9上端安装有操作手柄10。当尾水冷却器7需要检修时,先通过操作杆9将所有阀门4关闭,再通过临时水泵将挡水墙2靠尾水冷却器7一侧的水体排除;然后检修人员通过临时爬梯下至安装尾水冷却器7的上部平台1对尾水冷却器7进行检修;检修完毕待检修人员撤离上部平台1后,再通过临时水泵向挡水墙2的尾水冷却器7一侧充水平压,然后通过操作杆9将所有阀门4打开,使挡水墙2两侧水域连通实现对尾水冷却器7的冷却;该方法的检修过程无需将尾水冷却器7吊离上部平台1,也无需进行水下作业,检修维护十分方便,可提高检修效率并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图4所示,一组操作室6由上至下按等腰三角形3设置,以适应下部挡水墙荷载大,上部挡水墙荷载小的特点。如图2所示,钢管5尾水侧出口采用圆弧过渡11,以优化水力学条件,减少水流在钢管5内来回流动对挡水墙2的气蚀破坏。

根据上述尾水冷却器的检修方法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位于闸门槽孔12靠机组侧胸墙13顶部的挡水墙2;挡水墙2设在上部平台1顶面靠近闸门槽孔12的边缘;挡水墙2靠尾水冷却器7一侧设有一组分层设置的操作室6,每个操作室6内均设有连通闸门槽孔12的钢管5,钢管5上安装有阀门4,阀门4对应的操作室6顶部设有竖孔8,竖孔8内设有操作杆9,操作杆9下端与阀门4连接,操作杆9上端从挡水墙2顶部穿出,操作杆9上端安装有操作手柄10。挡水墙2的顶部略高于正常尾水位的标高。一组分层设置的操作室6由上至下按等腰三角形3排列。钢管5尾水侧出口为圆弧过渡11的喇叭口状。

实施例

本例尾水冷却器的检修方法如图1~4所示,在机组侧胸墙的上部平台1上设置挡水墙2,在挡水墙2机组侧从上至下设置等腰三角形3布置的阀门4,阀门4通过钢管5与尾水侧连通,钢管5固定在挡水墙2上,阀门4设在操作室6内。尾水冷却器7设在机组侧的胸墙13顶面的上部平台1上;挡水墙2顶部略超正常尾水位,挡水墙2内设有竖孔8;竖孔8用于放置连接阀门4的操作杆9;操作杆9的手柄10位于挡水墙2顶部以上;如图2所示,钢管5尾水侧出口为圆弧过渡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