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是岩土体加固的杆件体系结构,通过锚杆杆体的纵向拉力作用,克服岩土体抗拉能力远远低于抗压能力的缺点。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3481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伸缩型注浆扩大头锚杆,包括锚杆杆体、锚杆托盘以及锚杆伸缩装置。锚杆杆体分为内外两层,内锚杆体嵌于外锚杆体之中,二者通过锚杆伸缩装置相连。内锚杆体由伸缩管、注浆钢管及锚杆体钻进头组成,锚杆体钻进头上均匀设有通孔。锚杆伸缩装置包括高强度弹簧及卡扣,注浆钢管穿过高强度弹簧插入到伸缩管之中,伸缩管与外锚杆体之间相互嵌合,两面之间加有润滑层。锚杆杆体的锚固端粘接稳定土层,锚杆杆体的外部固定端通过紧固螺母连接锚杆托盘。
但是这种伸缩型注浆扩大头锚杆只通过钻头钻进基坑的侧壁内,锚杆与或凝土或者基坑侧壁连接的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增加锚杆与混凝土或者基层侧壁连接强度的锚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杆,包括一级管、二级管、内管和固定组件;一级管和二级管的顶端设置有内螺纹,一级管和二级管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且一级管和二级管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一级管的底端开设有供固定组件滑动的内管与一级管之间为滑动连接;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管、滑动块、斜块以及尖头;固定管固定在内管的底端,且固定管的底端开设有注浆孔;滑动块与斜块且二者贴合的面均为斜面;斜块上开设有连通孔;尖头固定在斜块远离内管的一侧,尖头上开设有与连通孔连通的出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内管,带动尖头滑出一级管的底端,使得尖头钻入基坑的侧壁内,之后向内管内注入混凝土浆,混凝土浆通过注浆孔进入滑动组件的内部并通过连通孔与出浆孔进入到基坑的侧壁内,使混凝土固结破碎的岩体,提高锚杆锚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块与斜块的接触面上固定有T形块;斜块与滑动块的接触面上开设有与T形块配合的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块与T形槽滑动配合,能够提高滑动块与斜块滑动的稳定性;滑动内管带动滑动块的升降,带动与滑动块滑动连接的斜块靠近或远离内管,从而带动尖头伸出或退回一级管的内部。在回收锚杆的过程中,向上滑动内管,带动滑动块上升,使得与斜块固定连接的尖头退回到一级管的内部,方便锚杆的退回和回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管与二级管的顶端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管通过螺纹连接与二级管固定,在需要调节尖头的位置时,只需转动内管,方便控制内管在二级管内的滑动,并且保持滑动完内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钻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头底端的截面较小,增加对基坑侧壁的压力,方便锚索钻入基坑的侧壁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钻头上设置有锯齿,且锯齿呈阶梯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状的钻头能够增加与基坑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提高,提高锚索固定的稳定性,阶梯状的锯齿使为例方便钻头的钻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管的顶端套接有支撑板,二级管的顶端还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并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对锚杆进行支护,增加锚杆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管的顶端还套接有止浆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浆的过程中,因为是高压注浆,止浆塞能够防止混凝土从二级管的顶端溢出,提高注浆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尖头钻入基坑的侧壁内,再向后向尖头内注入混凝土浆,使混凝土固结破碎的岩体,提高锚杆锚固的效果;可以通过将尖头退回到一级管的内部,方便对锚杆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内管的主视图;
图3为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一级管;11、通孔;2、二级管;3、支撑板;4、固定螺母;5、内管;6、止浆塞;7、固定组件;71、固定管;711、注浆孔;72、滑动块;721、T形块;73、斜块;731、T形槽;732、连通孔;74、尖头;741、出浆孔;8、钻头;81、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锚杆,参见图1,包括一级管1、二级管2、支撑板3、固定螺母4、内管5、止浆塞6、固定组件7以及钻头8。
一级管1与二级管2的基础结构相同,顶端设置有内螺纹,底端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实现一级管1与二级管2的固定连接。一级管1的底端开设有通孔11,供固定组件7滑动。
二级管2的顶端套接有止浆塞6和支撑板3,止浆塞6位于支撑板3的底端。止浆塞6能够防止注入到锚杆底端的混凝土从锚杆的顶端溢出。支撑板3与基坑侧壁贴合,增加锚杆固定的稳定性。
内管5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内管5顶端的外螺纹与二级管2顶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并可以通过转动内管5使内管5在二级管2和一级管1的内部发生滑动,从而调节内管5底端距离钻头8的距离。
钻头8的表面设置有锯齿81,且锯齿81呈阶梯状。
参见图2和图3,内管5的底端固定有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在内管5底端的固定管71、固定在固定管71底端的滑动块72、与滑动块72抵接的斜块73以及固定在斜块远离滑动块72一侧的尖头74。
固定管71的底端开设有注浆孔711。
滑动块72与斜块73贴合的面均为斜面。滑动块72与斜块73贴合的面上固定有T形块。斜块73与滑动块72贴合的面上开设有与T形块721配合的T形槽731。T形块721在T形槽731内滑动,实现斜块73与滑动块72的滑动连接,并能够带动斜块73靠近或远离内管5,从而带动尖头74顶出或者退回。
滑动块72与斜块73贴合的面上开设有连通孔732,尖头74上开设有出浆孔741,且出浆孔741与连通孔732连通。混凝土浆体从注浆孔711进入固定组件7内,通过连通孔732和出浆孔741进入到基坑侧壁内,完成锚杆与基坑侧壁的固定。
使用过程:先将带有钻头8的一级管1以及与一级管1螺纹连接的二级管2插入到基坑的侧壁内。插入完成后,转动内管5,使内管5向靠近钻头8的方向运动。此时与滑动块72向靠近内管5的方向运动,带动尖头74顶出一级管1,使尖头74伸入基坑的侧壁内。之后向内管5内注入混凝土浆体,混凝土浆体通过注浆孔711进入连通孔732内,并通过连通孔732进入出浆孔741内,使混凝土固结破碎岩体,改良岩体,提高锚杆的固定效果。
使用完成后,需要将锚杆进行回收,此时反向转动内管5,将伸出一级管的尖头74退回到一级管1内,之后拔出锚杆,完成对锚杆的回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