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双搅动力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9437发布日期:2019-03-02 02:1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大直径双搅动力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桩机领域,特别是大直径双搅动力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增强,国内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立交桥、海港 码头、铁路公路、桥梁、湖泊、矿山等地区的基本建设项目急剧猛增,大口径基础桩工程得到 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地区施工需要使用液压桩机来完成建设项目,液压桩机的需求已然 成为当代建设项目的不二之选。

现在所有的建筑行业、矿山施工、机械制厂、道路施工、桥梁建造等各个行业在进 行施工时,都必然会用到桩机,而桩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方便施工的便利,节省大量的劳动 力,且操作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

但目前搅拌桩机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搅拌桩机的搅拌动力头体积过大,且不便安装,为了实现更大的输出扭矩必然选择体积更大传动效果更好的搅拌动力头,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体积过大的搅拌动力头,不仅在运输上会花费更高的成本,而且在安装拆卸的和维修上也会花费更高的成本。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大直径双搅动力头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大直径双搅动力头,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双搅动力头体积大且不便安装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水平的芯管,芯管的外侧套装有并固定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的外侧啮合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上连接有液压马达,芯管的右端套装有与其同轴的外套管,芯管的右端设有固定在外套管上的旋转连接器,芯管的右端连接有喷浆管。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液压马达经两个斜齿轮传动带动芯管转动,有效的实现了外套管的转动并实现其经旋转连接器带动搅拌桩机内钻杆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的芯管1,芯管1的外侧套装有并固定有第一斜齿轮2,第一斜齿轮2的外侧啮合有第二斜齿轮3,第二斜齿轮3上连接有液压马达4,芯管1的右端套装有与其同轴的外套管5,芯管1的右端设有固定在外套管5上的旋转连接器6,芯管1的右端连接有喷浆管7。

为了实现喷浆管7与芯管1更好的连接关系,所述芯管1左端的内直径大于浆管7的外直径,喷浆管7置于芯管1的左端且芯管1左端设有密封套8,通过密封套8的设置实现了喷浆管7与芯管1链接的更加紧密,有效的防止漏水的发生。

为了实现本装置更好的固定安装,所述芯管1的外侧套有保护套9,芯管1、外套管5可在保护套9内转动,通过保护套9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芯管1和外套管5可转动的技术要求,为本装置提供了旋转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是:首先将本装置通过旋转连接器6连接在双向搅拌桩机内钻杆上,打开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的转动带动第二斜齿轮3,第二斜向齿轮3的直径小于第一斜向齿轮2的直径,第二斜齿轮3的转动啮合带动第一斜向齿轮2转动,第一斜向齿轮2转动带动芯管1转动,芯管1的转动带动外套管5并实现其经旋转连接器6带动搅拌桩机内钻杆转动,当钻杆需要加压钻进和提升时,通过液压操纵机构控制液压马达4的转速和输出实现。

该双搅拌动力头是为双向搅拌桩机内钻杆提供动力的,具有输出扭矩大,动量轻和占地空间小等特点,动力头装卸方便,故障率低,内控由三孔融合为一孔,灌浆效率高、速度快,采用芯管1加套管5的结构,可有效的减少钻杆在钻业过程中的摆动增加其工作时的稳定性,可提高水泥搅拌桩机打桩直径和输出扭矩,提高成桩效率。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液压马达经两个斜齿轮传动带动芯管转动,有效的实现了外套管的转动并实现其经旋转连接器带动搅拌桩机内钻杆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