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四连体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880发布日期:2019-04-23 23:5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四连体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连体生态混凝土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四连体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海岸和河流的边坡防护,传统工程一般采用硬质护坡结构,包括使用干(浆)砌块石,混凝土块体等,该类型结构强度大,稳定性高,对于防止波浪和潮流侵蚀岸线,防止土体滑坡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封闭的堤坝切断了水体和陆地的物质交换途径,侵占了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空间,破坏了海岸和河流的生态系统平衡,且景观效果很差。因此,各种兼具防护、生态和美观作用的护坡结构相继出现在工程应用中,生态护坡概念开始深入人心。目前,国内工程常用于生态护坡的六边形绿化混凝土构件主要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即外框架为高强度混凝土,填充为大孔隙的生态混凝土,并在表面覆土、植草。但是该种类型构件在施工时,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需要一一精确摆放,铺排铺设效率低,施工速度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四连体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新型四连体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凝土外框、第二混凝土外框、第三混凝土外框、第四混凝土外框和生态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外框、第二混凝土外框、第三混凝土外框、第四混凝土外框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混凝土外框的右侧与第二混凝土外框的下侧与第三混凝土外框的上侧与第四混凝土外框的左侧互相连接,所述生态混凝土设于第一混凝土外框、第二混凝土外框、第三混凝土外框和第四混凝土外框内;

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外框包括:第一外框顶边、第一外框左侧上边、第一外框左侧下边、第一外框底边、第一外框右侧下边和第一外框右侧上边,所述第一外框顶边、第一外框左侧上边、第一外框左侧下边、第一外框底边、第一外框右侧下边、第一外框右侧上边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混凝土外框包括:第二外框顶边、第二外框左侧上边、第二外框左侧下边、第二外框底边、第二外框右侧下边和第二外框右侧上边,所述第二外框顶边、第二外框左侧上边、第二外框左侧下边、第二外框底边、第二外框右侧下边和第二外框右侧上边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第二外框左侧下边的外壁与第一外框右侧上边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混凝土外框包括:第三外框顶边、第三外框左侧上边、第三外框左侧下边、第三外框底边、第三外框右侧下边和第三外框右侧上边,所述第三外框顶边、第三外框左侧上边、第三外框左侧下边、第三外框底边、第三外框右侧下边、第三外框右侧上边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第三外框左侧上边的外壁与第一外框右侧下边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三外框顶边的外壁与第二外框底边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四混凝土外框包括:第四外框顶边、第四外框左侧上边、第四外框左侧下边、第四外框底边、第四外框右侧下边和第四外框右侧上边,所述第四外框顶边、第四外框左侧上边、第四外框左侧下边、第四外框底边、第四外框右侧下边、第四外框右侧上边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第四外框左侧上边的外壁与第二外框右侧下边的外壁连接,所述第四外框左侧下边的外壁与第三外框右侧上边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生态混凝土内设有大孔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设计四连体的混凝土外框结构,由四个正六边形的外框单元组成,浇筑为一个整体。每个六边形单元的内部填充为大孔隙的生态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混凝土结合在一起,构成最终的整体。同时内填充的生态混凝土的高度略低于外框架的高度,给表层土壤的覆盖预留空间,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和应用于大型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第一混凝土外框100、第一外框顶边110、第一外框左侧上边120、第一外框左侧下边130、第一外框底边140、第一外框右侧下边150和第一外框右侧上边160。

第二混凝土外框200、第二外框顶边210、第二外框左侧上边220、第二外框左侧下边230、第二外框底边240、第二外框右侧下边250和第二外框右侧上边260。

第三混凝土外框300、第三外框顶边310、第三外框左侧上边320、第三外框左侧下边330、第三外框底边340、第三外框右侧下边350和第三外框右侧上边360。

第四混凝土外框400包括:第四外框顶边410、第四外框左侧上边420、第四外框左侧下边430、第四外框底边440、第四外框右侧下边450、第四外框右侧上边460和生态混凝土5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四连体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外框100、第二混凝土外框200、第三混凝土外框300、第四混凝土外框400和生态混凝土500,第一混凝土外框100、第二混凝土外框200、第三混凝土外框300、第四混凝土外框400为正六边形结构,第一混凝土外框100的右侧与第二混凝土外框200的下侧与第三混凝土外框300的上侧与第四混凝土外框400的左侧互相连接,生态混凝土500设于第一混凝土外框100、第二混凝土外框200、第三混凝土外框300和第四混凝土外框400内。

其中,第一混凝土外框100包括:第一外框顶边110、第一外框左侧上边120、第一外框左侧下边130、第一外框底边140、第一外框右侧下边150和第一外框右侧上边160,第一外框顶边110、第一外框左侧上边120、第一外框左侧下边130、第一外框底边140、第一外框右侧下边150、第一外框右侧上边160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

第二混凝土外框200包括:第二外框顶边210、第二外框左侧上边220、第二外框左侧下边230、第二外框底边240、第二外框右侧下边250和第二外框右侧上边260,第二外框顶边210、第二外框左侧上边220、第二外框左侧下边230、第二外框底边240、第二外框右侧下边250和第二外框右侧上边260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第二外框左侧下边230的外壁与第一外框右侧上边160的外壁连接。

第三混凝土外框300包括:第三外框顶边310、第三外框左侧上边320、第三外框左侧下边330、第三外框底边340、第三外框右侧下边350和第三外框右侧上边360,第三外框顶边310、第三外框左侧上边320、第三外框左侧下边330、第三外框底边340、第三外框右侧下边350、第三外框右侧上边360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第三外框左侧上边320的外壁与第一外框右侧下边150的外壁连接,第三外框顶边310的外壁与第二外框底边240的外壁连接。

第四混凝土外框400包括:第四外框顶边410、第四外框左侧上边420、第四外框左侧下边430、第四外框底边440、第四外框右侧下边450和第四外框右侧上边460,第四外框顶边410、第四外框左侧上边420、第四外框左侧下边430、第四外框底边440、第四外框右侧下边450、第四外框右侧上边460的边尾和边首依次循环连接,第四外框左侧上边420的外壁与第二外框右侧下边250的外壁连接,第四外框左侧下边430的外壁与第三外框右侧上边360的外壁连接。

生态混凝土500内设有大孔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设计混凝土外框的四连体结构的形式,第一混凝土外框100的第一外框右侧上边160连接第二混凝土外框200的第二外框左侧下边230,第一外框右侧下边150连接第三外框左侧上边320,第二外框底边240连接第三外框顶边310,第二外框右侧下边250连接第四外框左侧上边420,第三外框右侧上边360连接第四外框左侧下边430,浇注形成一个四连体结构的整体,每一个混凝土外框的结构内填充有大孔隙的生态混凝土500,内填充的生态混凝土500的高度应略低于外框架的高度,这是为了给表层土壤的覆盖预留空间。

如图2所示,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中将4个四连体护坡结构作为一组进行组合,上下两组四连体护坡结构的底端与顶端连接,形成左右两端槽型结构,左右两组四连体护坡结构的左端和右端互相依靠连接,形成稳定的咬合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