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1964发布日期:2019-04-02 23:5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即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现有的综合管廊大多是现浇施工完成,其施工成本高,难度大,工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且完工的管廊漏水严重。近来,市面上也有一些预制管廊,但这些管廊通常为单舱结构,使用时还需要进行拼合,增加施工工序,且防水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浇筑成型的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采用该预制管拼装而成的综合管廊防水性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包括支撑体和管体,支撑体和管体采用预制模具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支撑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顶板、底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一空腔;所述管体位于空腔内,管体具有两个舱体,两个舱体间隔设置;所述管体的端面低于支撑体的端面,在管体端面与支撑体端面之间形成一台阶。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预应力孔,该预应力孔沿管体轴线方向开设。

更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内壁开设有与预应力孔相通的侧孔。

更进一步,所述管体内壁设有内防水层。

更进一步,所述支撑体的外壁周向铺设有外防水层,该外防水层的厚度为1.5~3mm。

更进一步,所述外防水层包括顶部外防水层、侧面外防水层和底部外防水层;所述顶部外防水层位于顶板上,侧面外防水层位于侧板上,底部外防水层位于底板上。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外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由外向内分别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紧贴底板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外防水层的外侧依次还设有砂浆层和垫层。

更进一步,所述侧板与侧面外防水层之间、顶板与顶面外防水层之间均设有水泥净浆层。

更进一步,所述侧面外防水层外侧设有保护墙,该保护墙为聚苯乙烯泡沫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支撑体和管体采用预制模具一体浇筑成型,不但工效高,而且成型质量好。多个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端面首尾拼装连接形成综合管廊;管体的端面低于支撑体的端面,在管体端面与支撑体端面之间形成一台阶,该台阶便于拼合管廊预制管时安装橡胶止水条,保证相邻两预制管的防水效果,提高综合管廊整体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为侧板,3为顶板,4为管体,41为预应力孔,42为侧孔,43为舱体,5为内防水层,6为外防水层,7为水泥净浆层,11为找平层,12为第一保护层,13为砂浆层,14为垫层,21为保护墙,31为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和图2: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包括支撑体和管体4,管体4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舱体结构,管体4位于支撑体内,使用时,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工程管线安装在管体的舱体内。支撑体包括顶板3、底板1和两个侧板2,顶板3和底板1平行设置,两个侧板2位于顶板3和底板1之间、且连接顶板3和底板1,顶板3、底板1以及两个侧板2围成一空腔,管体4位于空腔内。管体4具有两个舱体43,两个舱体43间隔设置。支撑体和管体4采用预制模具一体浇筑成型,不但工效高,而且成型质量好。多个双舱综合管廊预制管端面首尾拼装连接形成综合管廊。

管体4的端面低于支撑体的端面,在管体4端面与支撑体端面之间形成一台阶,该台阶便于拼合管廊预制管时安装橡胶止水条,保证相邻两预制管的防水效果,提高综合管廊整体防水性能。

在管体4的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预应力孔41,该预应力孔41沿管体轴线方向开设,在安装预制管时,通过预应力孔41安装预应力钢绞线,使各预制管之间由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在保证相邻两预制管的结合部分在预应力的作用下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全长形成一体化具有一定刚度的柔性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向穿设预应力钢绞线,在管体4的内壁开设有与预应力孔41相通的侧孔42。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预制管的防水性能,在管体4内壁设有内防水层5,该内防水层5采用水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喷涂(CSPA)而成。在支撑体的外壁周向铺设有外防水层6,该外防水层6由反应粘贴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铺设而成,外防水层的厚度为1.5~3mm。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外防水层6包括顶部外防水层、侧面外防水层和底部外防水层。顶部外防水层位于顶板3上,侧面外防水层位于侧板2上,底部外防水层位于底板1上。顶部外防水层厚度为3mm,侧面外防水层和底部外防水层厚度均为1.5mm。

在底部外防水层与底板1之间、由外向内分别设有第一保护层12和找平层11,找平层11紧贴底板设置,找平层11由黄砂抹面形成,其厚度为10mm;第一保护层12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厚度为50mm,混凝土强度为C20。在底部外防水层的外侧依次还设有砂浆层13和垫层14,砂浆层13由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抹面形成,其厚度为20mm;垫层14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为C20。

在侧板2与侧面外防水层之间、顶板与顶面外防水层之间均设有水泥净浆层7,该水泥净浆层7厚度为2mm。

在侧面外防水层外侧设有保护墙21,该保护墙21为聚苯乙烯泡沫板,其厚度为70mm。

在顶面外防水层外侧设有第二保护层31,该第二保护层31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厚度为70mm,混凝土强度为C25。

通过在预制管内设置内防水层,在预制管外周设置外防水层以及各保护层,进一步提高本预制管的防水效果,防水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