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8672发布日期:2019-05-15 22:1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河湖生态工程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的河岸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河岸护坡是一种传统的设置在河岸边用于防治河岸水土流失的结构,随着人们对于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岸坡建设也随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河道生态治理、湿地景观营造和内河整治等工程中,河道两岸的软土淤泥质层较深、强度较低、地基承载力不足,在自重作用和河道水头冲刷等动态变化下会发生沉降,导致河道两岸路堤的坍塌和失稳,此时,岸坡的建设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护坡兼具廊道功能、缓冲功能和植被护岸功能,利用和改造护坡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进入水体的水质及防止岸边水土流失,降低河道的污染风险。当前河湖的护坡形式主要有自然护坡、硬质护坡和生态护坡。自然护坡虽能保持河岸生态环境,但在岸坡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仍有不足;硬质护坡常由浆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堆砌而成,虽能有效护坡和防止水土流失,但硬质化护岸使得河湖沿岸生态效应极具下降,引起生态和环境的退化,对污染物的截留净化能力降低,景观视觉感差;生态护坡成为河岸建设和处理的最热门的选择,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河岸带生态护岸工程措施种类各异。其中,石笼护护坡为传统型生态护破方法之一,石笼护岸耐腐蚀、抗冲能力强、能适应河床变形、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可在表层或中间铺设纤维垫,种植植物或播撒植物种子;但是石笼护坡对施工要求高,其上植物生长效果不可控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净化目标。植物混凝土护坡是最常使用的生态护坡方法之一,以水泥为粘结材料,加上特有的添加剂、腐殖质、沙壤土等混合而成,通过植被混凝土喷植技术能够快速营造出一种附着在护坡上的植生型混凝土基材,能够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营造良好的河岸带生态景观,但是植被混凝土由于采用水泥、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固化作用较强,使得植被混凝土也具有较强的锁水性,雨水或者河道水头容易积存在植被混凝土内,加重植被混凝土的整体重量,从而使得植被混凝土容易发生坍塌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该护坡结构采用生态混凝土为基层护坡,同时兼具防护功能、景观功能、净水功能及生态功能,综合性较强的河湖护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根据实际河岸的长度分段开方成阶梯形台,在阶梯形台表面上铺设反滤层;按照由岸到河湖中心方向,从高到低依次设置的直角梯台状的护坡单元;每级护坡单元由现浇的底盘、侧壁挡块和基层构成;所述底盘通过现浇细骨料透水生态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壁挡块由底盘上表面的外周边缘现浇形成的混凝土框格梁构成;若干地脚螺栓的一端拧进侧壁挡块的内表面,另一端水平延伸至基层;延伸至基层中的地脚螺栓的环形头部固定连接有埋设在基层内的加强构件,进而提高基层与侧壁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基层包括浇筑在底盘上表面和两侧壁挡块之间的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以及设置在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之上由客土堆填而成的内凹的滤水植物槽。

其中,所述基层和侧壁挡块均为直角梯台;所述侧壁框格梁水平顶边和斜边的高度均大于基层水平顶边和斜边的高度;位于最底层的底盘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基层和侧壁挡块底端沿水平方向的长度。

其中,所述反滤层为营养型无纺布;所述细骨料透水生态混凝土和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中填充有复合营养土。

其中,所述侧壁挡块内部埋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内,进而提高侧壁挡块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所述侧壁挡块可由普通C20或C25混凝土浇筑而成,抗压强度大于20MPa,浇筑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的基层抗压强度为5MPa~10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呈阶梯状逐级设置,阶梯状的护坡相较于呈斜坡设置的河湖岸边护坡,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护坡更加稳固,将每层护坡单元设置呈直角梯形状,改变了原有长方形石笼单体或竖直挡墙的垂直面无法栽种植物的状况,在直角梯形状护坡单元的水平平台或斜坡面均可种植植物,扩大河湖岸边护坡的绿化面积;水平平台可种植灌木植物,斜坡面可种植草本植物,使河湖岸边护坡兼具景观平台功能。

2、本发明的每层护坡单元上设置由细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浇筑配合复合营养土而成的底盘和粗骨料生态多孔混凝土浇筑配合复合营养土而成的基层,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适合植物根系的生长,同时基层和底盘为具有多孔的生态混凝土浇筑,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减轻护坡自身重量,避免由于积水而发生的护坡坍塌。

3、本实用新型在侧壁挡块和底盘之间设置加强筋,侧壁挡块和基层之间设置加强构件,进而构造稳定的护坡单元。

4、本实用新型在每层护坡单元的水平平台上设置有滤水植物槽,流入河湖的地表径流可以通过滤水植物槽中堆积的客土进行逐级的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壁挡块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层护坡单元侧壁挡块与基层的连接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层护坡单元的正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层护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反滤层;2、护坡单元;21、底盘;22、侧壁挡块;221、混凝土框格梁;223、加强筋;23、基层;231、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5、地脚螺栓;251、环形头部;26、加强构件;27、滤水植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根据实际河岸的长度分段开方成阶梯形台,在阶梯形台表面上铺设反滤层1;所述反滤层1为营养型无纺布,营养型无纺布是在反滤无纺布(土工布)上采用多种纤维携带缓释肥料,同时兼具反滤,防止开方土料杂质进入护坡单元和为植物提供营养的双重作用;按照由岸到河湖中心方向,从高到低依次设置的直角梯台状护坡单元2,将河岸护坡设置成阶梯形台,相较于呈斜坡设置的河湖岸边护坡,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护坡更加稳固;每级护坡单元2由现浇的底盘21、侧壁挡块22和基层23构成;所述基层23和侧壁挡块22均为直角梯台,斜边与护坡单元2的坡度相同;所述底盘21通过现浇细骨料透水生态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壁挡块22由底盘21上表面的外周边缘现浇形成的混凝土框格梁221构成;所述混凝土框格梁221水平顶边和斜边的高度均大于基层23水平顶边和斜边的高度,这样的高度设置能够防止基层23顶部的滤水植物槽27内的水土向两侧流失,基层23斜坡上的覆土向下流失,即使发生少量的水土流失,水土也将会填充到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31的缝隙中;位于最底层的底盘2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基层23和侧壁挡块22底端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底盘21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稍长的部分可作为护坡护脚;若干地脚螺栓25的一端拧进侧壁挡块22的内表面,另一端水平延伸至基层23;延伸至基层23中的地脚螺栓25的环形头部251固定连接有加强构件26,进而提高基层23与侧壁挡块22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基层23包括浇筑在底盘21上表面和两侧壁挡块22之间的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31以及设置在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31之上由客土堆填而成的内凹的滤水植物槽27;流入河湖的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在护坡单元2的水平顶部的滤水植物槽27中堆积的客土进行逐级的净化;所述细骨料透水生态混凝土和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31中填充有复合营养土;复合营养土可为以复合盐碱缓释改良剂,采用缓释离子交换方法,可将混凝土析出的有害盐碱物与添加的复合改良营养材料发生反应,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基层23的斜坡位置可覆土种植草坪、爬藤植物,水平顶部的滤水植物槽27内可种植灌木、花卉;阶梯式的河湖岸边护坡在岸边形成阶梯形的多样化的景观带。

参见图3和图5,所述侧壁挡块22内部埋设有加强筋223,加强筋22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盘21内,进而提高侧壁挡块22与底盘21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所述侧壁挡块22可由普通C20或C25混凝土浇筑而成,抗压强度大于20MPa,浇筑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31的基层23抗压强度为5MPa~10MPa。

本实用新型中每层护坡单元2的浇筑方式:

1)首先用细骨料透水生态混凝土浇筑底盘21;在浇筑底盘21的同时,在需要浇筑侧壁挡块22的底盘21表面周缘固定加强筋223;

2)其次,在底盘21上用混凝土现浇混凝土框格梁221形成侧壁挡块22;在浇筑侧壁挡块22的同时,将地脚螺栓25拧进侧壁挡块22内表面,并在地脚螺栓25的环形头部251固定连接加强构件26,用于固定侧壁挡块22和基层23;将加强筋223一端固定在侧壁挡块22内部,另一端固定在底盘21内,用于固定侧壁挡块22和底盘21;

3)接着,用粗骨料多孔生态混凝土231浇筑基层23,同时在基层23上预留处滤水植物槽27的位置,在滤水植物槽27内堆积客土;

4)最后,在护坡单元2顶部水平平台的滤水植物槽27内种植灌木,在护坡单元2的斜边上种植草本植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河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