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4320发布日期:2019-05-21 21:4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



背景技术:

现阶段车行道范围内检查井经过一段时间后,井周都会出现沉降,影响道路外观质量和车行效果。

造成原因主要如下:

1、缝与缝之间为砂浆砌成,车碾压,该缝易下沉。

2、整体的结构下沉。

3、井圈与路面的固定:现在一般用水泥砂浆且均为倾斜的(30°或45°角),使井圈周围的水泥砂浆层较薄,易发生变形而造成下沉。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具有改善井周沉降,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包括刚性井圈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刚性井圈主体内壁上的环形井盖承接装置;

所述刚性井圈主体包括一体成形的环状本体和两个环状凸缘;

所述两个环状凸缘分别位于所述环状本体的轴向两端的周向上;

所述环状本体具有第一外径;

所述两个环状凸缘均具有第二外径;

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包括一体成形的环状承接本体、设置在环状承接本体承接面上且竖直排列的多个减振弹簧和位于所述多个减振弹簧的顶部并与所述环状承接本体相匹配的环形承接垫板;

所述多个竖直排列的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状承接本体承接面和环形承接垫板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通过多个连接螺栓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的环形外壁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紧密地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环状承接本体上一段的横截面呈Z形,且所述Z形的折角均为直角;

所述环状承接本体上一段的横截面包括第一折段、第二折段和第三折段;

所述第二折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段和第三折段一体成形;

所述第一折段、所述第二折段和环状本体的内壁构成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由于限位所述多个减振弹簧、所述环形承接垫板和环形井盖。

优选地,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上一段的横切面呈L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径与所述第一外径的比值为1.2-2倍。

优选地,所述刚性井圈主体和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的表面均涂有防腐材料。

优选地,所述环形承接垫板由柔性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两个环状凸缘在周向上呈锯齿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具有改善井周沉降,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发明中的环状凸缘结构能够嵌入路缘混凝土并与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井盖圈与路缘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改善井周下沉情况。

本发明中的环形井盖承接装置能够降低车辆或外力对整个井周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避免井周下沉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形井盖承接装置上的一段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状承接本体上的一段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环状本体;102:环状凸缘a;103:环状凸缘b;201: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1:环形井盖承接装置上的一段横截面;20111:环状承接本体;20112:减振弹簧;20113:环形承垫板;301:固定螺栓;a:第一折段;b:第二折段;c:第三折段;d:环状承接本体承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改善井周下沉的井盖圈,包括刚性井圈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刚性井圈主体内壁上的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

这里的刚性井圈主体采用金属制成,和普通的井盖圈的金属材质相同,当然如果有合适的新材料,也可以采用新材料制备。需要说明的是刚性井圈主体用于同下水道上方的路缘混凝土固定连接,构成下水道的出口。

这里的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用于承接与本实施例中所述井盖圈相匹配的井盖,不仅能够承接所述井盖还能够吸收因车辆的承压或其它外力对井盖的冲击的势能,以延长井盖圈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井盖圈上还设有井盖防盗装置,当然这里所述的就该防盗装置,具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防盗装置,在这里就不再详细的说明。

(1)关于刚性井圈主体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刚性井圈主体包括一体成形的环状本体101和两个环状凸缘(102,103)。

这里的两个环状凸缘分别称为环状凸缘a102和环状凸缘b10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环状凸缘在实际的施工使用中能够与市政道路上的混凝土层紧密地连接为一体,增强连接强度,改善井周下沉现象的发生。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环状凸缘与道路混凝土层的连接结构可以成为相互嵌入式的结构。

这里的所述两个环状凸缘分别位于所述环状本体101的轴向两端的周向上,所述环状本体101具有第一外径;所述两个环状凸缘均具有第二外径。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外径与所述第一外径的比值为1.2-2倍。

这里的比值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路基的强度,弹性地选择合适的比值尺寸、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环状凸缘在周向上能够根据需要设置成多种形状,比如:锯齿形。

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状本体101的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设计成与施工环境和需求向适应的结构。

(2)关于环形井盖承接装置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包括一体成形的环状承接本体20111、设置在环状承接本体承接面d上且竖直排列的多个减振弹簧20112和位于所述多个减振弹簧20112的顶部并与所述环状承接本体20111相匹配的环形承接垫板201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状承接本体20111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环状承接本体20111的材质和刚性井圈主体所采用的材质相同,具体用于承接所述多个减振弹簧20112、和位于所述多个减振弹簧20112上的环形承接垫板20113。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多个竖直排列的减振弹簧20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状承接本体承接面d和环形承接垫板20113固定连接。

应说明的是:这里的减振弹簧20112的两端与所述环状承接本体承接面d和环形承接垫板20113的连接结构采用现有常规的连接方式,在这里就不再详细的说明。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通过多个连接螺栓301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101的内壁上,且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的环形外壁与所述环状本体101的内壁紧密地贴合在一起。

当然,如果制造技术允许,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状承接本体20111也可以与所述环状本体101制造为一体结构,就能够省去固定螺栓301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承接本体20111上一段的横截面呈Z形,且所述Z形的折角均为直角。

详细地,所述环状承接本体上一段的横截面包括第一折段a、第二折段b和第三折段c。

所述第二折段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段a和第三折段c一体成形。

所述第一折段a、所述第二折段b和环状本体101的内壁构成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由于限位所述多个减振弹簧20112、所述环形承接垫板20113和环形井盖。

这里的限位槽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减振弹簧20112偏离应设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上一段的横切面呈L形。

这里所述的刚性井圈主体和所述环形井盖承接装置201的表面均涂有防腐材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承接垫板20113由柔性材质制成。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