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
背景技术:
工程钎探是指在基础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按规定对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进行探索,以判断土质的软硬情况,是整个工程施工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传统的工程钎探要求人数较多,施工误差比较大。在传统的工程钎探前,技术人员要进行钎探点的布置与测量,传统的钎探点布置至少需要无名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放线,两人放轴线的通线,两人不间断的进行细部尺寸测量,另外还需一人进行洒灰点。按照这种传统的钎探工艺进行施工布置点位会使工期增加,且投入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多,难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可移动施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确认完第一个点及方向后实现快速的准确的布点,有效减少对技术人员的数量的依赖,保证现场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包括滚轮、推杆和灰斗,推杆底端与滚轮的轮轴固定,通过推动推杆使滚轮转动前进,灰斗设置在滚轮上,在滚轮前进过程中进行洒灰布点,
滚轮的外圆周面上开设灰斗槽,灰斗槽沿滚轮径向开设,灰斗设置在灰斗槽内,在灰斗槽/灰斗内装灰,在滚动滚轮时进行洒灰布点;
灰斗设置有活动盖板和挡板,挡板固定在灰斗槽口的一侧,活动盖板一端在灰斗槽口处与滚轮铰接,另一端通过挡板限位固定;所述盖板铰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回位弹簧,盖板外侧设置有顶针,回位弹簧自然状态下,盖板与挡板配合将灰斗槽口封堵,顶针高于滚轮圆周面。灰斗设置挡板,防止滚轮在转动过程中漏灰;通过使用顶针,在灰斗到达滚轮正下方时将盖板顶起,实现撒灰操作;通过使用回位弹簧,将被顶起的盖板及时复位,防止滚轮转动过程中漏灰。
优选的,滚轮圆周面上设置有一个灰斗,滚轮圆周尺寸为布点距离尺寸。及布点距离为a,则滚轮直径为a/π,确保滚轮的周长为a,实现每隔距离a,顶针都处于同一个位置,从而实现每隔相同的布点距离,灰斗的顶板打开一次。
优选的,滚轮圆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灰斗,各灰斗之间沿滚轮圆周的线性尺寸为布点距离尺寸。可以通过滚轮转动一周,实现多个布点,适用于布点距离较小的场合。
优选的,所述布点距离尺寸为1.5m。通常的钎探点布置常规间距为1.5m。即在滚轮具有一个灰斗的时候,其直径为1.5/π,周长为1.5m;滚轮具有两个以上灰斗时,各灰斗之间沿滚轮圆周的线性尺寸为1.5m。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高度为0.8m,便于手握操作。
优选的,所述盖板通过合页与滚轮的灰斗槽口铰接固定,结构简单方便,易于制作。
优选的,所述盖板在回位状态下与滚轮圆周面平齐。避免凹陷积尘或突出影响行进精度。
优选的,所述滚轮为实心滚轮。灰斗直接在滚轮上开槽布设。
优选的,滚轮具有轮毂,所述灰斗设置在两个轮毂支柱之间。
进一步的,灰斗槽/灰斗沿滚轮径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滚轮圆心。
使用时,人工确定好第一个点以及布点方向,剩下只需有一人抓住推杆沿既定方向推动滚轮向前进行快速布点即可,布点全程只需要操作者时刻关注自己前进方向并及时关注灰斗内灰面余量即可,使用方便,携带轻巧,实现较少人数短时间内大量且精准布点,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该布点工具,通过确定第一个点及布点方向即可推动滚轮沿前进方向进行布点,减少对技术人员数量的依赖,仅需要两人就可完成钎探点的布点工作,并实现精准的放出点位,既能节约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现场工期;
该工具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型强,携带方便、经济适用,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钎探点布点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滚轮,2、推杆,3、灰斗,4、活动盖板,5、挡板,6、顶针,7、合页,8、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包括滚轮1、推杆2和灰斗3,推杆2底端与滚轮1的轮轴固定,通过推动推杆2使滚轮1转动前进,灰斗3设置在滚轮1上,在滚轮1前进过程中进行洒灰布点。
滚轮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灰斗槽,灰斗槽沿滚轮1径向开设,灰斗3设置在灰斗槽内,在灰斗槽/灰斗内装灰面,在滚动滚轮1时进行洒灰布点。
通常的钎探点布置常规间距为1.5m。故本实施例中滚轮1的直径为1.5/π,圆周尺寸为为1.5m,推杆高度为0.8m,便于手握操作。本实施例中,滚轮1为实心滚轮,灰斗3直接在滚轮上1开槽布设。
灰斗3沿滚轮1的径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滚轮1的圆心。
灰斗3设置有活动盖板4和挡板5,挡板5固定在灰斗槽口的一侧,活动盖板4一端在灰斗槽口处与滚轮1铰接,另一端通过挡板5限位固定。所述活动盖板4铰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回位弹簧8,活动盖板4外侧设置有顶针6,回位弹簧8自然状态下,活动盖板4与挡板5配合将灰斗槽口封堵,顶针6高于滚轮1的圆周面。所述活动盖板4通过合页7与滚轮1的灰斗槽口铰接固定,结构简单方便,易于制作。
灰斗3设置挡板5,防止滚轮1在转动过程中漏灰;通过使用顶针6,在灰斗3到达滚轮1正下方时将活动盖板4顶起,实现撒灰操作;通过使用回位弹簧8将被顶起的活动盖板4及时复位,防止滚轮转动过程中漏灰。
滚轮1圆周尺寸为为1.5m,确保每隔距离1.5m,顶针6都处于同一个位置,从而实现每隔相同的布点距离,灰斗3的活动盖板4打开一次。
活动盖板4在回位状态下与滚轮1的圆周面平齐。避免凹陷积尘或突出影响行进精度。
使用时,手握住推杆2的把手将滚轮1推至第一点前0.75m处,将白灰放入灰斗3,然后沿布点方向逐步向前推进即可完成钎探点布置。传统的施工工艺至少需要五名人员进行操作施工,使用本工具仅需要一人就可精准的放出点位,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包括滚轮1、推杆2和灰斗3,推杆2底端与滚轮1的轮轴固定,通过推动推杆2使滚轮1转动前进,灰斗3设置在滚轮1上,在滚轮1前进过程中进行洒灰布点。
滚轮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灰斗槽,灰斗槽沿滚轮1径向开设,灰斗3设置在灰斗槽内,在灰斗槽/灰斗内装灰面,在滚动滚轮1时进行洒灰布点。
本实施例中,滚轮1具有轮毂,滚轮1的圆周尺寸为为1.5m,推杆高度为0.8m。所述灰斗3设置在两个轮毂支柱之间。
灰斗3沿滚轮1的径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滚轮1的圆心。灰斗3设置有活动盖板4和挡板5,挡板5固定在灰斗槽口的一侧,活动盖板4一端在灰斗槽口处与滚轮1铰接,另一端通过挡板5限位固定。所述活动盖板4铰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回位弹簧8,活动盖板4外侧设置有顶针6,回位弹簧8自然状态下,活动盖板4与挡板5配合将灰斗槽口封堵,活动盖板4在回位状态下与滚轮1的圆周面平齐,顶针6高于滚轮1的圆周面。
灰斗3设置挡板5,防止滚轮1在转动过程中漏灰;通过使用顶针6,在灰斗3到达滚轮1正下方时将活动盖板4顶起,实现撒灰操作;通过使用回位弹簧8将被顶起的活动盖板4及时复位,防止滚轮转动过程中漏灰。
使用时,手握住推杆2的把手将滚轮1推至第一点前0.75m处,将白灰放入灰斗3,然后沿布点方向逐步向前推进即可完成钎探点布置。
实施例三
优选的,滚轮圆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灰斗,各灰斗之间沿滚轮圆周的线性尺寸为布点距离尺寸。可以通过滚轮转动一周,实现多个布点,适用于布点距离较小的场合。滚轮具有两个以上灰斗时,各灰斗之间沿滚轮圆周的线性尺寸为1.5m。
一种钎探点布点工具,包括滚轮1、推杆2和灰斗3,推杆2底端与滚轮1的轮轴固定,通过推动推杆2使滚轮1转动前进,灰斗3设置在滚轮1上,在滚轮1前进过程中进行洒灰布点。
滚轮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两个灰斗槽,灰斗槽沿滚轮1径向开设,灰斗3设置在灰斗槽内,在灰斗槽/灰斗内装灰面,在滚动滚轮1时进行洒灰布点。
本实施例中,钎探点布置间距为1m,滚轮1的直径为2/π,圆周尺寸为为2m。灰斗3沿滚轮1的径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滚轮1的圆心。
灰斗3设置有活动盖板4和挡板5,挡板5固定在灰斗槽口的一侧,活动盖板4一端在灰斗槽口处与滚轮1铰接,另一端通过挡板5限位固定。所述活动盖板4铰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回位弹簧8,活动盖板4外侧设置有顶针6,回位弹簧8自然状态下,活动盖板4与挡板5配合将灰斗槽口封堵,顶针6高于滚轮1的圆周面。所述活动盖板4通过合页7与滚轮1的灰斗槽口铰接固定,结构简单方便,易于制作。
灰斗3设置挡板5,防止滚轮1在转动过程中漏灰;通过使用顶针6,在灰斗3到达滚轮1正下方时将活动盖板4顶起,实现撒灰操作;通过使用回位弹簧8将被顶起的活动盖板4及时复位,防止滚轮转动过程中漏灰。
滚轮1圆周尺寸为为2m,在具有两个灰斗的情况下确保每隔距离1m,顶针6都处于同一个位置,从而实现每隔相同的布点距离,灰斗3的活动盖板4打开一次。两个以上的灰斗布置于本实施例原理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活动盖板4在回位状态下与滚轮1的圆周面平齐。避免凹陷积尘或突出影响行进精度。
使用时,手握住推杆2的把手将滚轮1推至第一点前1m处,将白灰放入灰斗3,到达第一点时,将另一个灰斗3装入白灰,然后沿布点方向逐步向前推进,即可完成钎探点布置。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