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3849发布日期:2019-06-19 02:1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井。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均设置有雨水井,用于收集雨水并导入地下的排水管道中,许多城市在前期规划的时候排水管道通过能力设计不足,导致一下大雨,落叶垃圾等杂物流入排水管导致堵塞,雨水难以排出形成内涝,这就需要雨水井带有初步过滤功能,将大的杂质过滤掉,排水管就不会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雨水井没有过滤功能导致杂物堵塞排水管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井,包括依次嵌套的圆筒形外筒,中筒和内筒,内筒上端开有进水口,下端距中筒的底面留有间隙供水从内筒下端流入中筒,中筒上端设有溢水口供水从中筒上端流入外筒,外筒与排水管联通。

进一步地,中筒靠近底部处设置有过滤栅格,过滤栅格面积与中筒内面积相同,过滤栅格上表面与内筒底端接触。

进一步地,内筒和中筒下半部内设置有过滤层。

进一步地,过滤层采用砂砾石铺设,且内筒内的砂砾石直径大于中筒内的砂砾石直径。

进一步地,进水口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可拆卸滤筐,滤筐内铺设有砂砾石,砂砾石上表面与路面齐平。

进一步地,中筒或者内筒中设置有抽污管,抽污管上端伸出地面,下端深入过滤栅格下方。

进一步地,内筒上段对应溢水口处设置有可从地面开合的应急排水口,如果内筒或中筒下端堵塞,可打开应急排水口使水流不经过过滤直接排入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雨水井采用砂砾石过滤和溢流过滤两种方式,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只需要定期从抽污管将过滤出来的杂物抽出即可;同时我国北方城市普遍缺水,雨水经过收集后可作为灌溉水等耗水量大且对水质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使用,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中筒、3-内筒、4-进水口、5-溢水口、6-过滤栅格、7-过滤层、8-滤筐、9-抽污管、10-应急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井,包括依次嵌套的圆筒形外筒1,中筒2和内筒3,内筒3上端开有进水口4,下端距中筒2的底面留有间隙供水从内筒3下端流入中筒2,中筒2上端设有溢水口5供水从中筒2上端流入外筒1,外筒1与排水管联通;中筒2靠近底部处设置有过滤栅格6,过滤栅格6面积与中筒2内面积相同,过滤栅格6上表面与内3筒底端接触;内筒3和中筒2下半部内设置有过滤层7,过滤层7采用砂砾石铺设,且内筒3内的砂砾石直径大于中筒2内的砂砾石直径,雨水先经过内筒3内的砂砾石过滤一次,在经过中筒2内的砂砾石过滤。

进水口4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可拆卸滤筐8,滤筐8内铺设有砂砾石,砂砾石上表面与路面齐平,雨水首先经过滤筐8的砂砾石过滤,将树叶塑料袋等大的杂物过滤掉,且卸滤筐8可拆卸连接方便清理,同时砂砾石上表面与路面齐平,从表面看出不到该处有雨水井,美观大方。

进一步地,内筒3中设置有抽污管9,抽污管9上端伸出地面,下端深入过滤栅格6下方,定期用水泵通过抽污管9将过滤栅格6下方的杂质抽出,防止雨水井被杂物堵塞。

进一步地,内筒3上段对应溢水口5处设置有可从地面开合的应急排水口10,如果内筒3或中筒2下端堵塞,可打开应急排水口10使水流不经过过滤直接排入排水管。

当下雨时,雨水从进水口流入内筒3,首先经过滤筐8的砂砾石过滤,将树叶塑料袋等大的杂物过滤掉,然后向下流到内筒3底部在向外流到中筒2中,然后向上从溢水口5流到外筒中,再向下排到排水管中,流动过程如图1中曲线和箭头所示,雨水在流动过程中,先经过内筒3内的砂砾石过滤一次,在经过中筒2内的砂砾石过滤,过滤出来的杂质大多收集到过滤栅格6的下方,需要定期用水泵通过抽污管9将过滤栅格6下方的杂质抽出,防止雨水井被杂物堵塞,经过三次过滤后的雨水杂质很少可直接收集起来用于灌溉。

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层7可采用滤网、格栅等过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