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954发布日期:2019-06-14 23:3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路面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础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路面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便于排水,道路的两边通常都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会将水引到集水井或下水道内。普通的排水沟有混凝土浇筑而成,排水沟上设置有漏水板以满足车辆压过的机械强度。雨水通过漏水板上的漏水槽进入到排水沟内,然后从排水沟流到下水道内,完成排水。

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容易冲刷路面上的垃圾杂物,使得垃圾杂物随雨水一同通过漏水槽进入到排水沟内,当路面某个地方的垃圾杂物堆积较多时,则会使得该地随雨水进入排水沟内的垃圾杂物较多,使得垃圾杂物容易集中堆积在排水沟的某个地方,使得排水沟某个地方的径流量减小,甚至导致排水沟某个地方堵塞,由于排水沟是全段连通的,排水沟的某个地方堵塞会导致整段排水沟均堵塞,容易导致排水沟的排水速度减慢,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排水结构,具有加快排水沟的排水速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个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设置于排水沟上的漏水板、均匀分布于漏水板上的若干漏水孔以及置于排水沟内的垃圾过滤收集箱,所述漏水板铰接于地面上,所述垃圾过滤收集箱可拆卸连接于漏水板上,所述垃圾过滤收集箱一端开口,所述漏水板覆盖于垃圾过滤收集箱的开口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较大,并冲刷地面的垃圾杂物,使得垃圾杂物随水流通过漏水板上的漏水孔进入排水沟中时,垃圾杂物会被挡在垃圾过滤收集箱中,不容易掉落至排水沟中,从而使得排水沟中不容易出现局部垃圾堆积的情况,使得排水沟不容易堵塞,进而加快了排水沟的排水速度,同时有利于减少排水沟堵塞的后期维修费用支出,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节能环保。当垃圾过滤收集箱中的垃圾堆积到一定量时,打开漏水板,漏水板会同时带动垃圾过滤收集箱伸出至排水沟外,通过将垃圾过滤收集箱从漏水板上拆卸下来,将垃圾清理干净,再将垃圾过滤收集箱重新安装上去,操作简便。

优选的,所述垃圾过滤收集箱的两端凸起有挂钩,所述漏水板上凹陷有供挂钩嵌入的凹槽,当挂钩与凹槽相嵌合时,所述漏水板的上表面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的设置,使得垃圾过滤收集箱固定于漏水板上时,挂钩不会凸起于漏水板的表面,使得漏水板的上表面齐平,从而减少挂钩对路面上的行人以及行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漏水板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垃圾过滤收集箱包括金属框以及滤袋,所述挂钩固定连接于金属框靠近漏水板一侧的两端,所述滤袋连接于金属框远离漏水板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袋的设置,使得垃圾进入滤袋后,滤袋会根据垃圾量而发生形变,自动适应落入滤袋中的垃圾量;同时,柔性的滤袋使得当漏水板绕铰接一侧转动打开时,滤袋的位置会在垃圾重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下垂的状态,减少垃圾过滤收集箱中的垃圾会随漏水板位置的变化而被倾倒出来的情况;另外,滤袋有利于减少沙石污泥进入排水沟而堆积在排水沟的底部,有利于提高排水沟的排水速度;通过金属框的设置,使得挂钩与刚性的金属框连接,使得挂钩的连接结构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金属框靠近漏水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橡胶框,所述柔性橡胶框截面的形状大小与金属框截面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柔性橡胶框远离金属框的一侧与漏水板的底壁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柔性橡胶框的设置,使得垃圾过滤收集箱靠近漏水板的一侧与漏水板底壁之间没有缝隙,从而使得垃圾不容易从垃圾过滤收集箱中溢出而进入到排水沟中,使得排水沟中不容易堆积有垃圾,进而使得排水沟不容易堵塞,有利于提高排水沟的排水速度。

优选的,所述滤袋可拆卸连接于金属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袋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滤袋损坏时对滤袋进行拆卸以及更换,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金属框与滤袋连接的一侧的外壁凹陷有环绕金属框一周的容纳槽,所述滤袋与金属框连接的部分置于容纳槽内,所述金属框上还可拆卸连接有与容纳槽嵌合的夹持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滤袋与金属框连接的部分置于容纳槽内,然后将夹持框与容纳槽嵌合同时使得夹持框的内壁与金属框设有容纳槽的外壁抵紧,并将夹持框固定于金属框上,使得滤袋被固定于金属框上;通过将夹持框拆卸下来,解除夹持框对滤袋的夹持作用,使得滤袋从金属框上拆卸下来,从而实现了滤袋可拆卸的功能,操作简便。

优选的,所述金属框凹陷有容纳槽的外壁以及夹持框的内壁均覆盖有密封橡胶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橡胶框的设置,使得金属框凹陷有容纳槽的外壁以及夹持框内壁之间的缝隙减小,有利于增强金属框外壁以及夹持框内壁对滤袋的夹持作用,使得滤袋与金属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夹持框的底部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同时贯穿金属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贯穿于夹持框的底部,使得螺栓贯穿夹持框以及金属框的壁厚,使得螺栓不会贯穿滤袋,从而减少螺栓对滤袋的损害作用,有利于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漏水板远离铰接的一侧凹陷有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手通过嵌入卡槽并将漏水板揭开,操作简便,有利于省力。

优选的,所述金属框的截面呈长方形,所述金属框的顶角边倒圆角,所述金属框的顶角边还凹陷有圆弧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框的顶角边倒圆角以及圆弧槽的设置,使得在拆卸垃圾过滤收集箱时人手的受力处均为圆弧面,有利于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漏水孔进入排水沟的垃圾会被挡在垃圾过滤收集箱中,不容易掉落至排水沟中,使得排水沟不容易堵塞,进而加快了排水沟的排水速度;

2.通过打开漏水板,漏水板同时带动垃圾过滤收集箱伸出排水沟外,并将垃圾过滤收集箱从漏水板上拆卸下来,将垃圾清理干净,再将垃圾过滤收集箱重新安装上去,操作简便;

3.通过凹槽的设置,使得挂钩不会凸起于漏水板的表面,从而减少挂钩对路面上的行人以及行车的行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漏水板的安全性能;

4.通过滤袋的设置,使得垃圾进入滤袋后,滤袋会根据垃圾量而发生形变,自动适应落入滤袋中的垃圾量;

5.柔性的滤袋使得当漏水板绕铰接一侧转动打开时,滤袋的位置会在垃圾重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下垂的状态,减少垃圾过滤收集箱中的垃圾会随漏水板位置的变化而被倾倒出来的情况;

6.通过柔性橡胶框的设置,使得垃圾过滤收集箱与漏水板底部之间无缝隙,使得垃圾不容易从垃圾过滤收集箱中溢出,从而减少垃圾会堆积在排水沟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排水沟的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路面排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示意排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排水单元;11、漏水板;111、卡槽;112、凹槽;12、漏水孔;13、垃圾过滤收集箱;131、金属框;1311、排水孔;1312、圆弧槽;1313、容纳槽;132、滤袋;14、挂钩;15、柔性橡胶框;151、方形槽;16、夹持框;161、密封橡胶框;17、螺栓;2、地面;3、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路面排水结构,参见图1以及图2,包括若干个排水单元1,排水单元1包括设置于排水沟3上的漏水板11、均匀分布于漏水板11上的若干漏水孔12以及置于排水沟3内的垃圾过滤收集箱13。垃圾过滤收集箱13一端开口,漏水板11覆盖于垃圾过滤收集箱13的开口处。

参见图2,漏水板11呈长方体状,漏水板11沿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铰接于地面2上,漏水板11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边缘位置凹陷有卡槽111,卡槽111不贯穿漏水板11,卡槽111置于漏水板1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参见图2以及图3,垃圾过滤收集箱13可拆卸连接于漏水板11上,垃圾过滤收集箱13包括金属框131以及滤袋132,滤袋132可拆卸连接于金属框131远离漏水板11的一侧。金属框131的截面呈长方形,金属框13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钩14。挂钩14置于金属框131边上的中间位置。金属框131沿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壁分别与漏水板11端部的漏水孔12最靠近漏水板11端部的内壁齐平,金属框131沿宽度方向两侧的外侧壁分别与漏水孔12最靠近漏水板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侧壁的内壁齐平。金属框131的底部与漏水板11的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比金属框131沿宽度方向远离漏水板11铰接处一侧的侧壁与排水沟3沿宽度方向远离漏水板11铰接处一侧的侧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小。

参见图2以及图3,挂钩14钩在在漏水板11的两端,漏水板11上对应凹陷有供挂钩14嵌入的凹槽112。当垃圾过滤收集箱13钩在漏水板11上时,挂钩14的顶部与漏水板11的上表面齐平。凹槽112置于漏水板11两端端部的漏水孔12。

参见图2以及图3,金属框131的四周侧壁均开有若干排水孔1311,排水沿金属框131的侧壁均匀分布。金属框131的顶角边均倒圆角,金属框131的顶角边上还凹陷有圆弧槽1312,圆弧槽1312置于顶角边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参见图2以及图3,金属框131靠近漏水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橡胶框15,柔性橡胶框15截面的大小形状与金属框131截面的大小形状一致。柔性橡胶框15远离金属框131的一侧与漏水板11的底壁抵接,柔性橡胶框15的高度比挂钩14远离金属框131一端端部的钩子的高度高。柔性橡胶框15在挂钩14与金属框131的连接位置开有方形槽151供挂钩14贯穿。

参见图2以及图3,金属框131远离漏水板11一侧的边缘位置凹陷有容纳槽1313,容纳槽1313围绕金属框131一周。金属框131远离漏水板11一侧还可拆卸连接有夹持框16,夹持框16与容纳槽1313嵌合,当夹持框16与容纳槽1313嵌合时,金属框131的外壁平整。金属框131凹陷有容纳槽1313的部分的外壁以及夹持框16的内壁均覆盖有密封橡胶框161,金属框131以及夹持框16上的密封橡胶框161之间无缝隙。滤袋132与金属框131的连接部分置于金属框131以及夹持框16上的密封橡胶框161之间。

参见图2以及图3,夹持框16的底部贯穿有螺栓17,螺栓17同时贯穿夹持框16以及金属框131的壁厚,在本实施例中,螺栓17设有四个,四个螺栓17分别置于金属框131以及夹持框16的四条顶角边上。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当降雨量较大或路面的流水量较大时,路面的垃圾杂物会随流水流动,并随流水一同通过漏水孔12进入排水沟3中,进入排水沟3的垃圾杂物会落到滤袋132中,被滤袋132挡住而不容易进入到排水沟3中,从而使得排水沟3中不容易出现局部垃圾堆积的情况,使得排水沟3不容易堵塞,进而使得排水沟3的排水速度加快,同时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排水速度,另外,有利于减少排水沟3堵塞导致的后期维修费用,节约资源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能环保。

当滤袋132中的垃圾堆积到一定量时,通过卡槽111推动漏水板11绕铰接一侧转动,使得漏水板11打开,同时带动垃圾过滤收集箱13伸出排水沟3外,操作人员通过将手卡入金属框131的圆弧槽1312中,并推动垃圾过滤收集箱13朝向靠近漏水板11的方向运动,同时压缩柔性橡胶框15,使得挂钩14从凹槽112中分离出来,使得垃圾过滤收集箱13被拆卸下来,并将滤袋132中的垃圾清理干净。

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将手卡入金属框131的圆弧槽1312中,并推动垃圾过滤收集箱13使得挂钩14卡入凹槽112中,使得挂钩14与凹槽112嵌合,从而将垃圾过滤收集箱13固定于漏水板11上,最后将漏水板11盖上以完成垃圾清理以及安装操作,操作简便。

当滤袋132损坏时,通过将螺栓17从夹持框16中旋出,将夹持框16与金属框131上凹陷的容纳槽1313分离,解除夹持框16以及容纳槽1313对滤袋132的固定作用,从而将损坏的滤袋132拆卸出来。然后将需要新的滤袋132与金属框131连接的部分置于容纳槽1313内,并将夹持框16套在容纳槽1313上,使得夹持框16与容纳槽1313嵌合,并将滤袋132固定于容纳槽1313以及夹持框16之间,最后通过将夹持框16四个顶角位置的螺栓17拧紧,使得滤袋132的位置被固定,操作简便。

通过凹槽112的设置,使得挂钩14与凹槽112相嵌合时,漏水板11的上表面齐平,挂钩14不会凸起于漏水板11的表面,减少挂钩14对路面的行人以及行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漏水板11的安全性能,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

通过滤袋132的设置,使得滤袋132会根据落入的垃圾量自动调节,使得滤袋132适应不同的垃圾量;同时,柔性的滤袋132使得在漏水板11打开的过程中,滤袋132会在垃圾的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下垂的状态,减少滤袋132中的垃圾会随漏水板11的倾斜而倾倒出来的情况,柔性的滤袋132同时减少了垃圾过滤收集箱13在随漏水板11的打开伸出排水沟3的过程中,会与排水沟3的侧壁产生干涉,被卡住而无法伸出的情况,使得滤袋132的容积受到的限制减少,有利于增大垃圾储存量;另外,滤袋132还有利于减少沙石污泥进入排水沟3而堆积在排水沟3底部,有利于提高排水沟3的排水速度。

通过挂钩14与金属框131连接,有利于提高挂钩14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排水孔1311的设置,有利于加快垃圾过滤收集箱13的排水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排水沟3的排水速度,减少垃圾过滤收集箱13会存在积水的情况。

通过柔性橡胶框15的设置,使得垃圾过滤收集箱13与漏水板11底部之间无缝隙,使得垃圾过滤收集箱13中的垃圾不容易溢出至排水沟3中,从而使得排水沟3中不容易堆积垃圾,使得排水沟3不容易堵塞,有利于提高排水沟3的排水速度。

通过滤袋132可拆卸,使得滤袋132在损坏时便于拆卸以及更换,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密封橡胶框161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容纳槽1313以及夹持板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得滤袋132更加稳定地被固定于容纳槽1313以及夹持板之间,有利于增强容纳槽1313以及夹持板对滤袋132的夹持作用。

通过螺栓17贯穿夹持框16以及金属框131的壁厚,使得螺栓17不会贯穿滤袋132,有利于减少螺栓17对滤袋132的损害作用,有利于延长滤袋132的使用寿命。

通过卡槽111的设置,便于漏水板11的打开操作,操作简便。

通过金属框131的顶角边倒圆角且凹陷有圆弧槽1312,有利于提高人手操作的舒适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