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2935发布日期:2019-10-28 21:4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在现实建筑施工中,常会遇见地下室漏水的问题。地下室包括顶板、侧墙和底板,施工时,为降低建筑开裂的风险,顶板、侧墙及底板上通常均设有变形缝;然而,经研究发现,地下室渗漏多集中发生于变形缝处。

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106759516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变形缝防水系统及防水工艺,其中所述地下室顶板变形缝防水系统包括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金属板承压止水带以及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层处理层和弹性防水毡。

上述技术方案所公开的地下室顶板变形缝防水系统通过设置外贴式金属板承压止水带,在地下室顶板变形缝防水的薄弱节点进行隔离环境水处理。但是,该技术方案单纯从防水的角度去进行防水设计,当借鉴该方案对地下室侧墙变形缝进行防水处理时,一旦发生渗漏,渗漏的水在侧墙变形缝处无法快速排出将间接影响整个防水设计的防水效果;因此,针对侧墙变形缝防水的问题,应当从防排结合的角度重新设计一种防水效果更为突出的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效果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通过在第一复合防水层和第二复合防水层之间设置加强层和排水板,极大提高地下室侧墙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侧墙在侧墙变形缝处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防水层和第二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靠近第二复合防水层一侧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固定嵌设于侧墙变形缝中;所述加强层与第二复合防水层之间设有排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复合防水层和第二复合防水层共同作用,能够对侧墙变形缝起到防水密封效果,降低侧墙在变形缝处发生渗水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层能够提高该防水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防水结构整体使用寿命,保证侧墙变形缝的防水效果长期有效。此外,通过在加强层与第二复合防水层之间设置排水板,排水板是由聚苯乙烯(HIPS)或者是聚乙烯(HDPE)为原料的塑胶底板经过冲压制成,其上成型有圆锥突台或者加劲肋的凸点(或中空圆柱形多孔),圆锥突台的顶面胶接一层过滤土工布,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渗水、贮水和排水功能的系统;实际应用中,渗漏至排水板处的水能够向下流动并流入盲沟,实现排水。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在多道设防的同时,实现防排结合,极大提高侧墙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层为不锈钢板层;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为遇水膨胀止水带,且所述第一防水层贴合固定于加强层背离排水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板材质的加强层能够提高该防水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防水效果的有效期;同时,遇水膨胀止水带遇水会发生膨胀,从而有效封堵侧墙变形缝,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还包括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且所述第二防水层贴合固定于第一防水层背离加强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元乙丙丁基胶带是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一种,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是以三元乙丙橡胶掺入适量的丁基橡胶、硫化剂、促进剂、软化剂和补强剂等,经密炼、拉片过滤、技术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耐老化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重量轻,适用温度范围广,是一种高效防水材料;因此,借助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制成第二防水层,能够提高侧墙变形缝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还包括第三防水层,所述第三防水层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且所述第三防水层位于第二防水层背离第一防水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三防水层,实现多层设防,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水层与第三防水层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涂料层能够有效密封第二防水层和第三防水层的缝隙,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还包括第四防水层,所述第四防水层为挤塑板层,且所述第四防水层填充设置于第三防水层背离第一密封涂料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塑板是由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它添加剂经挤压过程制造出的拥有连续均匀表层及闭孔式蜂窝结构的板材,它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和高强度抗压性,还具有优质的憎水和防潮性,能够弥补第二复合防水层防水性能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侧墙在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包括第五防水层,所述第五防水层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且所述第五防水层贴合固定于排水板背离第一复合防水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五防水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包括第六防水层,所述第六防水层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且所述第六防水层贴合固定于侧墙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六防水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五防水层与第六防水层之间均匀涂覆有第二密封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涂料层能够有效密封第五防水层与第六防水层的间隙,降低渗水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复合防水层和第二复合防水层,配合设置于加强层与第二复合防水层之间的排水板,在进行多道设防的同时,还能实现防排结合,极大提高侧墙在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

(2)通过在第一复合防水层和第二复合防水层之间设置加强层,在保证侧墙变形缝内部防水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有助于延长该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该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长期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该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侧墙、101、侧墙变形缝;2、加强层;3、排水板;4、第一复合防水层;41、第一防水层;42、第二防水层;43、第三防水层;44、第一密封涂料层;45、第四防水层;5、第二复合防水层;51、第五防水层;52、第六防水层;53、第二密封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复合防水层4和第二复合防水层5,第一复合防水层4和第二复合防水层5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于侧墙变形缝101处。其中,第一复合防水层4整体嵌设于侧墙变形缝101中,且第一复合防水层4靠近第二复合防水层5的一侧设有加强层2,加强层2与第二复合防水层5之间嵌设有排水板3。

排水板3是由聚苯乙烯(HIPS)或者是聚乙烯(HDPE)为原料的塑胶底板经过冲压制成,其上成型有圆锥突台或者加劲肋的凸点(或中空圆柱形多孔),圆锥突台的顶面胶接一层过滤土工布,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渗水、贮水和排水功能的系统;实际应用中,渗漏至排水板3处的水能够向下流动并流入盲沟,实现排水。排水板3配合上述第一复合防水层4和第二复合防水层5,可实现防排结合,大大提高侧墙1在侧墙变形缝101处的防水效果。

参见附图1,上述加强层2为不锈钢板层,且加强层2整体通过膨胀螺栓锚固在侧墙变形缝101中。第一复合防水层4包括第一防水层41,第一防水层41为遇水膨胀止水带,且第一防水层41贴合固定在加强层2背离排水板3的一侧。

第一防水层41背离加强层2的一侧贴合设置有第二防水层42,第二防水层42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三元乙丙丁基胶带是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一种,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是以三元乙丙橡胶掺入适量的丁基橡胶、硫化剂、促进剂、软化剂和补强剂等,经密炼、拉片过滤、技术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耐老化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重量轻,适用温度范围广,是一种高效防水材料;因此,借助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制成第二防水层42,能够提高侧墙变形缝101的防水性能。

第二防水层42背离第一防水层4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三防水层43,第三防水层43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并且,第二防水层42与第三防水层43之间均匀涂覆有第一密封涂料层44,第一密封涂料层44优选采用非固化密封膏。

非固化密封膏,即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它是以橡胶、沥青为主要组份,加入助剂混合制成的在使用年限内保持粘性膏状体的防水涂料,其对于建筑工程变形缝等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有突出的效果,广泛使用于非外露建筑防水工程。非固化密封膏能封闭基层裂缝和毛细孔,并适应复杂的施工作业面;它与空气接触后长期不固化,始终保持黏稠胶质的特性,自愈能力强、碰触即粘、难以剥离,在一20℃仍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它还能解决因基层开裂应力传递给防水层造成的防水层断裂、挠曲疲劳或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提前老化等问题;同时,蠕变性材料的黏滞性使其能够很好地封闭基层的毛细孔和裂缝,解决了防水层的窜水难题,使防水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还能解决现有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复合使用时的相容性问题。

第三防水层43背离第一密封涂料层44的一侧填充设置有第四防水层45,第四防水层45为挤塑板层。挤塑板是由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它添加剂经挤压过程制造出的拥有连续均匀表层及闭孔式蜂窝结构的板材,它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和高强度抗压性,还具有优质的憎水和防潮性,能够弥补第二复合防水层5防水性能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侧墙1在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

参见附图1,上述第二复合防水层5包括第五防水层51,第五防水层51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且第五防水层51整体贴合设置于排水板3背离加强层2的一侧。同时,第五防水层51背离排水层的一侧还间隔设置有第六防水层52,第六防水层52为三元乙丙丁基胶带层,并整体贴合固定于侧墙1外表面。并且,第五防水层51与第六防水层52之间均匀填充有第二密封涂料层53,第二密封涂料层53优选采用非固化密封膏。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一方面,综合利用呈多层结构的第一复合防水层4和第二复合防水层5,实现多层设防,从“防水”的角度去完善该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在加强层2与第二复合防水层5之间增设排水板3,从“排水”的角度去弥补多层设防防水措施的不足,实现防排结合,从而极大提高侧墙1在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