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809发布日期:2019-11-15 21:5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挡墙排水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



背景技术:

挡土墙作为路堤边坡、路堑边坡等的支挡结构,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了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在有降雨入渗墙背土体时,需及时将水排出。

目前,挡土墙普遍采用墙背回填碎石反滤层结合横向泄水孔的排水方式,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一方面,碎石反滤层的现场施工质量可控性差,容易出现泄水孔堵死而导致横向排水失效,水沿墙顶翻出的现象;另一方面,当上部泄水孔位置较高时,雨季墙后积水易在泄水孔出水端形成喷流,影响挡土墙立面美观,甚至影响行人、非机动车辆通行。

为实现挡土墙背部土体快速、有效的排水,相继出现若干种挡墙排水结构,通过在墙背设置无砂混凝土、在基础底部设置排水沟,可增强墙背反滤层的透、排水性能,在降雨时可较快的将渗入墙背的水先向下排至排水沟内,再通过排水沟排至挡墙外。

在上述方法中,水渗入反滤层后至进入基础排水沟的路径较长,在水量较大时仍难以及时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在各种工况下均能迅速排水,安装施工方便,且节约材料的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位于挡土墙墙背一侧的若干叠层放置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最下层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的底部设置预制排水沟槽,最上层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的顶部设置预制压顶块,预制透水混凝土块的迎坡侧设置反滤材料;所述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含有完整落水孔、缺口;所述的预制排水沟槽含有u型凹槽;所述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叠层放置后,落水孔、缺口组合形成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孔道,孔道与预制排水沟槽的u型凹槽连通;所述的u型凹槽沿挡土墙纵向连通形成排水沟。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横截面为双“工”字型,高度为20cm~60cm,长度为40cm~70cm,宽度为15cm~40cm。

上述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的混凝土孔隙率为10%~40%,透水系数不小于2mm/s,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mpa~30mpa。

上述的落水孔为圆形或多边形,直径或边长为5cm~25cm。

上述的缺口为半圆形或c字形,同一层放置的相邻预制透水混凝土块的缺口围合成组合落水孔,组合落水孔的直径或边长为5cm~20cm。

上述的预制排水沟槽横截面为“凹”字型,其高度为40cm~60cm,长度为40cm~70cm,宽度与预制透水混凝土块的宽度相同,侧壁厚度不小于5cm。

上述的预制排水沟槽的混凝土的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不低于20mpa。

上述的u型凹槽的深度为20cm~55cm,宽度为10cm~25cm,长度与预制排水沟槽的长度相同。

上述的预制压顶块为混凝土块或透水混凝土块,且不含有贯通的开放式竖向孔洞。

上述的反滤材料为透水的土工布或土工膜。

上述的排水沟底部的纵坡为0.5%~5%,且排水沟与挡土墙的横向排水沟或排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有部件均为预制或工厂化生产,质量稳定可控;采用模块化安装,施工方便,节约人工;采用设置落水孔的透水混凝土块,透水性强,并使入渗的水经过很短的路径后直接进入落水孔,并流入排水沟中,可真正意义上实现快速排水;设置落水孔的透水混凝土块所用材料较少,可节约砂石等材料,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横截面图,完整落水孔(11)为圆形,缺口(12)为半圆形;

图3为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横截面图,完整落水孔(11)为圆形,缺口(12)为c字形;

图4为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横截面图,完整落水孔(11)为多边形,缺口(12)为半圆形;

图5为预制排水沟槽(2)的横截面图,u型凹槽(21)的底面为平面;

图6为预制排水沟槽(2)的横截面图,u型凹槽(21)的底面为曲面;

图7为如图2形式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单层安装的示意图;

图8为如图3形式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单层安装的示意图;

图9为如图4形式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单层安装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2形式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如图6形式的预制排水沟槽(2)组合安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a-挡土墙,1-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1-完整落水孔,12-缺口,13-组合落水孔,2-预制排水沟槽,21-u型凹槽,22-侧壁,3-预制压顶块,4-反滤材料,5-孔道,6-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包括位于挡土墙(a)墙背一侧的若干叠层放置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最下层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底部设置预制排水沟槽2,最上层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顶部设置预制压顶块3,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迎坡侧设置反滤材料4。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含有完整落水孔11、缺口12,同一层的相邻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缺口12围合成组合落水孔13;叠层放置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时,使各层的完整落水孔11、组合落水孔13形成若干条上下连通的孔道5。预制排水沟槽2含有u型凹槽21,u型凹槽21沿挡土墙纵向连通形成排水沟6。孔道5与预制排水沟槽2的u型凹槽21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采用透水混凝土制作,透水系数大,透水速度快;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采用双“工”字型截面,既节约了混凝土材料,也提高了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相关力学性能;渗入反滤层的水通过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侧壁后,快速的由孔道5进入排水沟6,排水速度优于现有技术。

实施例中,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横截面为双“工”字型,高度为20cm~60cm,长度为40cm~70cm,宽度为15cm~40cm;其混凝土孔隙率为10%~40%,透水系数不小于2mm/s,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mpa~30mpa。

实施例中,完整落水孔1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直径或边长为5cm~25cm;缺口1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c字形;组合落水孔13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直径或边长为5cm~20cm。

实施例中,预制排水沟槽2的横截面为“凹”字型,其高度为40cm~60cm,长度为40cm~70cm,宽度与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宽度相同,侧壁22的厚度不小于5cm;其混凝土的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不低于20mpa;u型凹槽21的深度为20cm~55cm,宽度为10cm~25cm,长度与预制排水沟槽2的长度相同;排水沟6底部的纵坡为0.5%~5%,且排水沟6与挡土墙的横向排水沟或排水管连通。

实施例中,预制压顶块3为混凝土块或透水混凝土块,且不含有贯通的开放式竖向孔洞。

实施例中,反滤材料4为透水的土工布或土工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用于路堑边坡工业化装配式挡土墙时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坡临空面至预制沟槽2及挡土墙的基底位置;

②沿边坡临空面从沟槽2的底端至坡顶位置铺设反滤材料4;

③使预制沟槽2沿挡墙纵向依次紧贴排列,使形成的排水沟6底部的纵坡满足排水

要求,并使预制沟槽2的一边侧壁贴紧坡面和反滤材料4;

④在预制沟槽2上放置一层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使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一边侧

壁贴紧坡面和反滤材料4,且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沿挡墙纵向依次紧贴排列;

⑤按步骤④的要求依次叠放多层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并使各层的完整落水孔11、

组合落水孔13形成若干条上下连通的孔道5,直至接近待安装的一层预制挡土墙墙

体顶部位置时,沿挡土墙纵向安装一层预制挡土墙墙体;

⑥⑥重复上述步骤⑤,直至接近挡土墙顶部设计高程时,安装压顶块3,再安装最上

层的挡土墙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挡墙快速排水模块化结构用于路堤边坡挡土墙时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开挖挡墙基槽,浇筑或安装挡土墙基础,再安装一层预制挡土墙墙体;

②回填基槽并压实,至预制沟槽2的设计底标高时,安装预制沟槽2,使其一边侧

壁贴紧挡土墙墙背并沿挡墙纵向依次紧贴排列,且形成的排水沟6底部的纵坡满足

排水要求;

③在预制沟槽2上放置一层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使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一边侧

壁贴紧挡土墙墙背并沿挡墙纵向依次紧贴排列;

④按步骤③的要求依次叠放多层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并使各层的完整落水孔11、

组合落水孔13形成若干条上下连通的孔道5;

⑤贴合预制沟槽2及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迎坡面位置铺设反滤材料4;

⑥分层进行路堤填土并压实,使填土与反滤材料4紧密接触;

⑦填土至接近已安装的预制透水混凝土块1的顶部时,安装下一层预制挡土墙墙体,并重复步骤④~⑥,直至接近挡土墙顶部设计高程时,安装压顶块3,再继续完成路堤填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