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5342发布日期:2019-07-31 21:15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城市地铁施工中的重难点,盖挖顺作法的施工艺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地铁施工过程中管线迁改、交通导改等问题。地铁车站及区间主要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但是明挖顺作法施工存在以下缺点:1、繁华街区的十字路口交通导改对交通产生影响;2、管线迁改复杂且施工周期长;3、主体结构施工工期较长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通过将未开挖土体作为对施工顶板的支撑机构,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施工顶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未开挖土体的开挖,同时在施工顶板的上方进行土体回填,及时将路面进行回复同时进行管线迁改,有效的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减低了管线迁改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由于施工对交通及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通过设置支撑件对施工顶板进行支撑,使施工顶板成型后,对未开挖土体进行开挖时,对成型后的施工顶板进行支撑,支撑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施工顶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和对所述施工顶板进行成型的模板结构;所述施工顶板包括顶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下方且与所述顶板本体浇筑为一体的反梁,所述反梁沿所述顶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布设;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设在所述施工顶板下方的支撑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施工顶板上方的加固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所述施工顶板下方未开挖土体组成的基底槽和对所述施工顶板四周进行支撑的支撑件;所述加固装置由竖向布设的挡土墙和水平布设的支撑钢管组成,所述支撑钢管设置在所述施工顶板的上方,所述支撑钢管与所述施工顶板呈平行布设;

所述模板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加固装置之间,所述模板结构由底模板和侧模板组成;所述底模板包括用于成型所述顶板本体的第一底模板和用于成型所述反梁的第二底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用于成型所述顶板本体的第一侧模板和用于成型所述反梁的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一底模板、第二底模板、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围成用于成型所述施工顶板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支设在所述基底槽上。

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沿所述施工顶板下方四周布设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均呈竖向布设,多个所述竖向柱的顶端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通过冠梁连接为一体,所述施工顶板支撑在所述冠梁上。

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槽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侧模板和第二底模板支设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反梁的宽度。

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对所述第二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砖砌墙。

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梁的下方预埋有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反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条形槽的底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槽上设置有砂浆垫层,所述砂浆垫层的厚度为8cm~12cm。

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盖挖顶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钢管沿施工顶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每个所述支撑钢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挡土墙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未开挖土体作为对施工顶板的支撑机构,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施工顶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未开挖土体的开挖,同时在施工顶板的上方进行土体回填,及时将路面进行回复同时进行管线迁改,有效的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减低了管线迁改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由于施工对交通及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件对施工顶板进行支撑,使施工顶板成型后,对未开挖土体进行开挖时,对成型后的施工顶板进行支撑,支撑强度高。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固装置,将施工顶板上方开挖的基坑进行加固,有效的保证基坑侧墙的稳定性,保证施工顶板施工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未开挖土体作为对施工顶板的支撑机构,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施工顶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未开挖土体的开挖,同时在施工顶板的上方进行土体回填,及时将路面进行回复同时进行管线迁改,有效的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减低了管线迁改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由于施工对交通及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通过设置支撑件对施工顶板进行支撑,使施工顶板成型后,对未开挖土体进行开挖时,对成型后的施工顶板进行支撑,支撑强度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施工顶板; 1-1—顶板本体; 1-2—反梁;

2—支撑钢管; 3—挡土墙;

4—冠梁; 5—支撑柱; 6—未开挖土体;

7—砖砌墙; 8—第一底模板; 9—砂浆垫层;

10—第二侧模板; 11—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施工顶板1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和对所述施工顶板1进行成型的模板结构;所述施工顶板1包括顶板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1-1下方且与所述顶板本体1-1浇筑为一体的反梁1-2,所述反梁1-2沿所述顶板本体1-1的长度方向布设;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设在所述施工顶板1下方的支撑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施工顶板1上方的加固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所述施工顶板1下方未开挖土体6组成的基底槽和对所述施工顶板1四周进行支撑的支撑件;所述加固装置由竖向布设的挡土墙3和水平布设的支撑钢管2组成,所述支撑钢管2设置在所述施工顶板1的上方,所述支撑钢管2与所述施工顶板1呈平行布设;

所述模板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加固装置之间,所述模板结构由底模板和侧模板组成;所述底模板包括用于成型所述顶板本体1-1的第一底模板8和用于成型所述反梁1-2的第二底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用于成型所述顶板本体1-1的第一侧模板和用于成型所述反梁1-2的第二侧模板10,所述第一底模板8、第二底模板、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10围成用于成型所述施工顶板1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支设在所述基底槽上。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未开挖土体6作为对施工顶板1的支撑机构,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施工顶板1施工完成后进行未开挖土体6的开挖,同时在施工顶板1的上方进行土体回填,及时将路面进行回复同时进行管线迁改,有效的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减低了管线迁改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由于施工对交通及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通过设置支撑件对施工顶板1进行支撑,使施工顶板1成型后,对未开挖土体6进行开挖时,对成型后的施工顶板1进行支撑,支撑强度高;通过设置加固装置,将施工顶板1上方开挖的基坑进行加固,有效的保证基坑侧墙的稳定性,保证施工顶板1施工的安全性。

实际使用时,所述挡土墙3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其整体性好,且抗倾覆性强。每个所述支撑钢管2均由直径为Φ600钢管加工而成,每个所述支撑钢管2均由活动端、固定端和中间节组成,所述活动端、固定端和中间节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其中活动端处设置有千斤顶,为保证所述支撑钢管2支撑的精度和质量,所述支撑钢管2均在工厂加工制作。所述支撑钢管2与所述挡土墙3通过连接件焊接连接,固定牢靠,防止所述支撑钢管2坠落伤人,并消除所述支撑钢管2传递附加弯矩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沿所述施工顶板1下方四周布设的多个支撑柱5,多个所述支撑柱5均呈竖向布设,多个所述竖向柱的顶端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支撑柱5的顶端通过冠梁4连接为一体,所述施工顶板1支撑在所述冠梁4上。

实际使用时,所述支撑柱5为钢筋混凝土柱。实际施工时,施工顶板1可以支设在所述冠梁4的上部或者将施工顶板1与所述冠梁4通过连接件连接来达到对施工顶板1支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槽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侧模板10和第二底模板支设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反梁1-2的宽度。

实际使用时,所述基底槽与施工顶板1底部的相配合,所述条形槽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反梁1-2的宽度时,所述侧模板无法进行可靠的支撑。所述基底槽通过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配合的方式进行开挖,目的是防止机械开挖时对所述支撑柱5和冠梁4的破坏,而仅采用人工进行开挖,效率低,相应地延长了施工工期。

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对所述第二侧模板10进行支撑的砖砌墙7。

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所述砖砌墙7,有效的对所述第二侧板进行可靠支撑,保证所述反梁1-2的施工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梁1-2的下方预埋有多个立柱11,多个所述立柱11沿所述反梁1-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立柱11的顶部与所述条形槽的底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实际使用时,待施工顶板1施工成型后,要进行未开挖土体6的开挖,从而将所述未开挖土体6对施工顶板1的支撑力转移至所述立柱11和支撑件上,因此需要对所述反梁1-2进行支撑,以保证对施工顶板1足够的支撑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反梁1-2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梁1-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反梁1-2的数量由施工顶板1的跨度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11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立柱11之间的距离为2m~5m。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槽上设置有砂浆垫层9,所述砂浆垫层9的厚度为8cm~12cm。

实际施工时,所述砂浆垫层9为由M10砂浆浇筑而成,所述砂浆垫层9的厚度优选为1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钢管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钢管2沿施工顶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每个所述支撑钢管2的两端均与所述挡土墙3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