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便器排水阀的液压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193发布日期:2019-11-05 23: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便器排水阀的液压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排水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便器排水阀的液压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坐便器的排水控制机构有直按式和间接驱动式两种,其中直按式的排水阀需要的压力较大(>8N,高水位时甚至大于25N)且不具备防倒流功能,而间接驱动式的排水阀,驱动结构复杂,且也不具备防倒流功能,当坐便器堵塞时,锅面的污物经由坐便器管道、排水阀的排水口倒流回水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坐便器排水阀的液压驱动机构,使用液压力作为驱动力,驱动力大,通过设置的弹性元件,可以实现防倒流功能,即防止坐便器堵塞时,锅面的污物经由坐便器管道、排水阀的排水口倒流回水箱。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坐便器排水阀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活塞杆、活塞和弹性元件,所述液压缸具有一缸体,所述缸体内具有能够沿液压缸的轴向做往复运动的活塞,定义轴向中朝向两端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弹性元件对活塞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缸体在第一位置具有限位部,所述活塞在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被限位部限制于第一位置,所述缸体还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被配置为使液体能够进入缸体以推动活塞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活塞在进入缸体内的液体的压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出口设置于缸体的第二位置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活塞连接从缸体穿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往复运动下带动活塞杆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的缸体包括顶盖、侧壁和底盖,所述侧壁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于顶盖,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盖,所述的底盖上设置一用于活塞杆穿出的通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盖,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底盖在通孔边沿处向顶盖方向延伸形成中空筒形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液压缸内的液压作用下能够挤压所述活塞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从靠近通孔处向远离通孔处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最靠近顶盖的末端形成向中空内凸出的密封环。

进一步的,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侧壁的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所述缸体内部还包括设置于底盖上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圆筒形的阻挡件。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靠近底盖的一端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密封部,该第二密封部在液压作用下能够紧靠所述液压缸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出口设置于缸体的第二位置处,所述侧壁的内壁上位于出口的靠近底盖的一侧设置导液槽。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为中空杆件,所述顶盖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中空内的导向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导向杆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并具有有益效果:

(1)、用纯机械的方式实现坐便器排水功能。

(2)、用进水的液压力驱动排水阀,改变了传统的排水阀的驱动方式,不需要额外施加外力即可驱动排水阀排水。

(3)、通过设置弹性元件,使止水阀瓣紧贴排水阀的阀口,可以防止坐便器堵塞时锅面的污物经由坐便器管道、排水阀排水口倒流回水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该实施例的活塞由第一位置变化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塞杆设置于第二方向时,活塞由第一位置变化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排水阀的液压驱动机构,该液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坐便器排水阀的阀口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坐便器水箱中的水从排水阀的阀口排出。

继续参考图1,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活塞杆12、活塞13和弹性元件14。

液压缸的材料为硬质材料,如金属、硬质塑料等,该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液压缸应用于坐便器的水箱中,为了轻便和防腐蚀性,优选使用塑料。

所述液压缸具有一缸体11,该缸体11内具有可沿缸体11的轴向做往复运动的活塞13,定义缸体11轴向中朝向两端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在图1中,活塞下部朝向缸体11底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活塞上部朝向缸体11顶端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弹性元件14对与之接触的活塞13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即向下)的作用力。活塞13连接从缸体11穿出的活塞杆12,活塞13与活塞杆12为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活塞13可在缸体11内沿缸体11轴向作往复运动并带动活塞杆12做往复运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132和第二位置133的具体位置可以参考图3所示。

所述弹性元件14可以为弹簧、阻尼油、硬橡胶等常用的弹性元件,该实施例中设置为弹簧。

继续参考图1,该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的缸体11包括顶盖111、侧壁112和底盖113,侧壁112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于顶盖111,侧壁1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盖113,因此,对于该液压缸来说,所述第一方向为底盖113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顶盖111所在的方向。

活塞杆12可以设置于活塞13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于活塞13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当活塞杆12设置于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时(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元件14设置于活塞13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即所述活塞杆12与所述弹性元件14设置于所述活塞13的两端;当活塞杆12设置于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时(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元件14设置于活塞13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即所述活塞杆12与所述弹性元件14设置于所述活塞13的同一方向上。

继续参考图1,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2设置于活塞13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在缸体11的底盖113上设置一用于活塞杆12穿出的通孔114,弹性元件14的一端与缸体11的顶盖111接触,另一端与活塞13相接触。

图3为该实施例中活塞13从第一位置132移动至第二位置133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初始状态下,活塞13处于第一位置132,在弹性元件14的弹力的作用下,活塞杆12抵靠排水阀的阀瓣,排水阀的阀口关闭,可以防止污水从阀口回流至水箱;当活塞13从第一位置132移动至第二位置133时,阀瓣被活塞杆12提起,排水阀阀口打开,排水开启。

图4为活塞杆12设置于活塞13的朝向第二方向(向下)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初始状态下,活塞13处于第一位置132,在弹性元件14的弹力的作用下,活塞杆12受到向上的作用力,通过杠杆元件的作用对排水阀的阀瓣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排水阀的阀瓣关闭排水阀的阀口,可以防止污水从阀口回流至水箱;当活塞13从第一位置132移动至第二位置133时,活塞杆12向下运动,通过杠杆元件阀瓣被活塞杆12提起,排水阀阀口打开,排水开启。

继续参考图1,所述缸体11具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活塞13在弹性元件14的弹力作用下运动的极限位置,活塞13在弹性元件14的作用力下被限位部限制于所述第一位置132,所述限位部可以额外安装,也可根据第一位置132所在的位置由缸体11直接一体成型制成,例如,由所述缸体11的底盖113作为限位部。

所述缸体还设置有进口15和出口16,进口15被配置为使液体能够进入缸体11以推动所述活塞13由所述第一位置132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活塞13在进入缸体11内的液体的压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133,所述出口16设置于所述缸体11的第二位置133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即图1中第二位置133往上的部分,所述出口16用于在活塞13由所述第一位置132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活塞13上方缸体11内的空气或液体从出口16排出。

该实施例中,为了制作方便,所述出口16可以设置于顶盖111与侧壁112的连接处,所述出口16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其设置于侧壁112的顶端或者顶盖111上。

该实施例中,所述出口16设置于缸体11的第二位置133处,即所述顶盖111和所述侧壁112的连接处位于第二位置133,当活塞13移动至第二位置133时,缸体11内的液体刚好从出口16流出,此时,液体正向压力(进口15进入的液体施加)、液体反向压力(出口16流出的液体施加)和弹性元件14的弹力三者平衡,为了方便液体更好的从出口16流出,所述缸体11的侧壁112的内壁上位于出口16的靠近底盖113的一侧设置导液槽19。在活塞13的移动过程中,首先移动至导液槽19位置,液体可以从导液槽19处流入出口16,提高液体流出的效率。

所述弹性元件14的选择关系到第二位置133的具体位置,当所述弹性元件14的弹力较大时,所述第二位置133的位置越靠近第一位置,当所述弹性元件14的弹力较小时,所述第二位置133的位置越远离第一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需结合实际需要的移动距离来选择适当的弹性元件14。

所述进口15可以直接设置于底盖113上,也可以设置于侧壁112上,该实施例中为了安装和结构的合理性,将所述进口15设置于所述侧壁112的靠近所述底盖113的一端。

继续参考图1,为了防止液压缸中的液体从所述通孔114与活塞杆12的间隙流出,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缸体11与活塞杆12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该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密封,所述缸体11的底盖113在通孔114边沿处向顶盖111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17,所述第一密封部17为中空筒形,较佳的,其内径与所述通孔114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一密封部17在液压缸内的液压作用下能够形变并挤压所述活塞杆12。通过以上设置,当液体从进口15进入液压缸内后,液体会对该第一密封部17施加压力,该第一密封部17在压力作用下紧贴活塞杆12,从而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第一密封部17为薄壁结构,其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需满足在液压缸内的液压作用下能够形变即可,越薄越容易变形,该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密封部17的形变部位为离通孔114的距离越远,变形量越大,因此,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17的厚度从靠近通孔114端向远离通孔114端逐渐减小,通过以上设置,由于厚度越小,变形量越大,通过设置靠近通孔114处厚度大,保障了所述第一密封部17的强度,通过设置远离通孔114处厚度小,保障了密封效果的良好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厚度始终相同。

为了更好的提升密封的效果,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17在最靠近顶盖111的末端形成向中空内凸出的密封环171。

继续参考图1,由于液压直接冲击第一密封部17会影响第一密封部17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该影响,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所述缸体11内部还包括设置于底盖113上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7和侧壁112之间且与所述通孔114同轴设置的圆筒形的阻挡件18,用于阻挡从进口15进入的液体。进入第一密封部17与阻挡件18之间的液体可以对第一密封部17施加足够的压力,以使第一密封部17紧密贴合活塞杆12。通过以上设置,液压缸的进口15处进来的液体被所述阻挡件18阻隔,不能直接作用于第一密封部17。由于从进口15进来的液体需要从侧壁112与阻挡件18的间隙流入,因此,所述阻挡件18与液压缸之间也需具有一定距离间隔。为了使所述阻挡件18能完全阻挡射到第一密封部17上的液体,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所述阻挡件18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7的高度,此时,所述阻挡件18可以充当限位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阻挡件18和第一密封部17的高度均为圆筒的长度。

继续参考图1,为了提高活塞13与液压缸之间的密封性,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活塞13靠近底盖113的一端包括第二密封部131,所述第二密封部131为薄壁圆筒形,其外径略小于所述缸体11的内径,与缸体11内壁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131在液压缸内的液压作用下能够形变,使其紧靠液压缸的缸体11内壁。通过以上设置,当液体进入液压缸内后,会对该第二密封部131施加压力,该第二密封部131在压力作用下紧贴液压缸的内壁,从而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该第二密封部131也为薄壁结构,其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需满足在液压缸内的液压作用下能够形变即可,越薄越容易变形。

继续参考图1,为了使所述活塞杆12始终在轴向上移动而不偏移位置,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一限定所述活塞杆12移动方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可以设置于所述活塞杆12的外侧,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活塞杆12的内部,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于内部,具体的,设定所述活塞杆12为中空杆件,所述导向组件为导向杆115,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顶盖111上,且设置于所述活塞杆12的中空内,所述活塞杆12与所述导向杆115为间隙配合,通过该设置,可以很好的限定所述活塞杆12的移动方向。

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1)、当进口15没有液体流入时,所述活塞13在弹性元件14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132;

(2)、当液体从进口15流入时,由于液压大于弹性元件14的弹力,因此,活塞13在液压作用下从第一位置132向第二位置133移动;

(3)、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元件14的弹力逐渐增大,当移动至第二位置133时,活塞13受到的弹性元件14的弹力和液体的压力的作用相互平衡,活塞13保持在第二位置133处。

(4)、当进口15停止进入液体时,此时液压力为0,活塞13在弹力作用下从第二位置133移动至第一位置132。

在上述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元件14弹力的作用,在有液压时,活塞杆12在活塞13的带动下向第二方向运动,没有液压时,活塞杆12在活塞13的带动下自动回复至原始位置。

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活塞杆12下方连接排水阀的止水阀瓣,可以在初始状态下,通过弹性元件的预压力的作用下,使止水阀瓣紧贴排水阀的阀口,防止污水回流,从而防止坐便器堵塞时锅面的污物经由坐便器管道、排水阀排水口倒流回水箱。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