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336发布日期:2019-08-09 21:4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建筑材料,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认识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发展很快。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对施工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市场上的混凝土方桩在浇灌时不具备高强度节能的效果,在生产倒模出料时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强度较低,同时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生产周期较慢,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具备高强度节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场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不具备高强度节能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包括方桩本体,所述方桩本体的内腔设有箍筋,所述箍筋表面的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固定钢筋,所述箍筋内腔的四角棱边处均固定连接有受力筋,所述箍筋的内腔设有加强钢网,所述方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桩尖,所述桩尖内腔的四角棱边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防护钢条。

优选的,所述加强钢网包括有钢制经线和钢制纬线,所述钢制经线和钢制纬线之间为交叉缠绕后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桩尖的使用材质为钢制,所述方桩本体在制备时通过将桩尖放置在模具底部固定后再进行混凝土倒模。

优选的,所述方桩本体的内腔中受力筋的常用直径为:桩直径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所述受力筋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桩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桩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优选的,所述箍筋、受力筋和加强固定钢筋之间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箍筋、受力筋、加强固定钢筋、桩尖、加强钢网和固定防护钢条的表面均涂抹有防锈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箍筋、受力筋、加强固定钢筋、桩尖、加强钢网、钢制经线、钢制纬线和固定防护钢条,可使装置达到高强度节能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混凝土方桩在浇灌时不具备高强度节能的效果,在生产倒模出料时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强度较低,同时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生产周期较慢,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产品推广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钢网,能够使混凝土在凝固后各固定装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提升了方桩本体的整体强度,通过桩尖,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在安装时出现难以下桩的现象,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通过受力筋的安装要求,能够有效提升方桩本体在安装时的整体架构合理性,倒模时整体受力均匀,承重力更强,提升了装置的整体强度,通过防锈漆,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内部的钢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锈蚀挤压混凝土造成开裂或鼓包的现象,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桩本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桩尖俯视图。

图中:1方桩本体、2箍筋、3受力筋、4加强固定钢筋、5桩尖、6加强钢网、7钢制经线、8钢制纬线、9固定防护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包括方桩本体1,方桩本体1的内腔设有箍筋2,箍筋2表面的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固定钢筋4,箍筋2内腔的四角棱边处均固定连接有受力筋3,箍筋2的内腔设有加强钢网6,加强钢网6包括有钢制经线7和钢制纬线8,钢制经线7和钢制纬线8之间为交叉缠绕后通过电焊固定连接,通过加强钢网6,能够使混凝土在凝固后各固定装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提升了方桩本体1的整体强度,方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桩尖5,桩尖5的使用材质为钢制,方桩本体1在制备时通过将桩尖5放置在模具底部固定后再进行混凝土倒模,通过桩尖5,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在安装时出现难以下桩的现象,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桩尖5内腔的四角棱边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防护钢条9,方桩本体1的内腔中受力筋3的常用直径为:桩直径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受力筋3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桩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桩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通过受力筋3的安装要求,能够有效提升方桩本体1在安装时的整体架构合理性,倒模时整体受力均匀,承重力更强,提升了装置的整体强度,箍筋2、受力筋3和加强固定钢筋4之间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连接,箍筋2、受力筋3、加强固定钢筋4、桩尖5、加强钢网6和固定防护钢条9的表面均涂抹有防锈漆,通过防锈漆,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内部的钢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锈蚀挤压混凝土造成开裂或鼓包的现象,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使用时,通过设置箍筋2、受力筋3、加强固定钢筋4、桩尖5、加强钢网6、钢制经线7、钢制纬线8和固定防护钢条9,可使装置达到高强度节能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混凝土方桩在浇灌时不具备高强度节能的效果,在生产倒模出料时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强度较低,同时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生产周期较慢,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产品推广使用的问题,装置在安装骨架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稳定可靠,劳动量较原先使用扎丝固定大大减少,可多道工序同时作业,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源消耗变小,适合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该高强度节能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通过箍筋2、受力筋3、加强固定钢筋4、桩尖5、加强钢网6、钢制经线7、钢制纬线8和固定防护钢条9,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混凝土方桩在浇灌时不具备高强度节能的效果,在生产倒模出料时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强度较低,同时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生产周期较慢,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产品推广使用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