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2039发布日期:2019-11-01 20:50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沉井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



背景技术:

在一些壁后侧阻力较大的岩土场地中进行沉井施工时,为了使沉井满足自重下沉要求,会采用壁后充填泥浆润滑的方法降低壁后摩阻力辅助下沉,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刃脚和周边岩土体无法完全密贴,壁后泥浆会从刃脚底部渗入井内,影响沉井施工;另外,在采用一些掘进机械进行竖井掘进时,井内还需要注水进行泥浆循环排渣,井壁内外互通后还会使得内外侧泥浆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影响施工或护壁效果,造成较大工程事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带密封功能的沉井刃脚,阻断沉井井壁内外侧泥浆的连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在沉井刃脚台阶面以下设置密封刷,阻断沉井井壁内外侧泥浆的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包括沉井刃脚、壁后岩土体、壁后泥浆槽,还包括密封刷,沉井刃脚临壁后岩土体一侧为台阶结构,台阶面以上沉井刃脚临壁后岩土体侧面与壁后岩土体之间为壁后泥浆槽,在台阶面以下沉井刃脚临壁后岩土体侧面与壁后岩土体之间设有密封刷,密封刷包括刷齿和固定底板,固定底板一面与沉井刃脚临壁后岩土体侧面连接,在固定底板的另一面上间隔设有若干刷齿,刷齿包括若干刷毛、刷毛夹片,刷毛一端由刷毛夹片夹持固定,刷毛夹片固定在固定底板上,刷毛远离刷毛夹片的一端露出在刷毛夹片外。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在沉井刃脚台阶面以下临壁后岩土体侧面上贴合设有预埋固定钢板。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固定底板焊接在预埋固定钢板上或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预埋固定钢板上。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刷毛的长度大于沉井刃脚台阶面以下临壁后岩土体侧面与壁后岩土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刷毛和刷毛夹片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沉井刃脚台阶面以下布置一定高度的密封钢刷,防止壁后泥浆从刃脚底部渗入井内影响施工,同时,也防止了因壁后泥浆泄漏引发的泥浆护壁失效、周边岩土变形,且密封钢刷与沉井壁后岩土间的摩阻力较小,在沉井施工中不会对沉井下沉造成影响;

2.本发明应用在井内需要注水进行泥浆循环排渣竖井掘进时,井壁内外不互通,避免因井壁内外互通导致井壁内外侧泥浆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影响施工或护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刷齿安装示意图;

图中:1、密封刷;2、沉井刃脚;3、壁后泥浆槽;4、台阶面;5、壁后岩土体;6、预埋固定钢板;7、刷毛;8、刷毛夹片;9、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2所述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包括沉井刃脚2、壁后岩土体5、壁后泥浆槽3,还包括密封刷1,沉井刃脚2临壁后岩土体5一侧为台阶结构,台阶面4以上沉井刃脚2临壁后岩土体5侧面与壁后岩土体5之间为壁后泥浆槽3,在台阶面4以下沉井刃脚2临壁后岩土体5侧面与壁后岩土体5之间设有密封刷1,密封刷1包括刷齿和固定底板9,固定底板9一面与沉井刃脚2临壁后岩土体5侧面连接,在固定底板9的另一面上间隔设有若干刷齿,刷齿包括若干刷毛7、刷毛夹片8,刷毛7一端由刷毛夹片8夹持固定,刷毛夹片8固定在固定底板9上,刷毛7远离刷毛夹片8的一端露出在刷毛夹片8外,露出在刷毛夹片8以外的刷毛7具有一定的柔性。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在沉井刃脚2台阶面4以下临壁后岩土体5侧面上贴合设有预埋固定钢板6。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固定底板9焊接在预埋固定钢板6上或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预埋固定钢板6上,密封刷1通过固定底板9固定在沉井刃脚2的预埋钢板6上。

所述的一种带密封刷的沉井刃脚,刷毛7和刷毛夹片8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实施本发明时:先将若干刷毛7一端由刷毛夹片8夹持固定,刷毛夹片8固定在固定底板9上,刷毛7远离刷毛夹片8的一端露出在刷毛夹片8外,密封刷1通过固定底板9固定在沉井刃脚2的预埋钢板6上,在沉井施工中,在沉井刃脚2下降的过程中,在壁后泥浆槽3中注入泥浆润滑剂,密封刷1与壁后岩土体5间的摩阻力较小,在沉井施工中不会对沉井下沉造成影响,设置了密封刷1的沉井刃脚彻底阻断了壁后泥浆槽3与井内的连通,有效防止了壁后泥浆流入井内,在井内需要注水进行泥浆循环排渣竖井掘进时,井壁内外不互通,避免因井壁内外互通导致井壁内外侧泥浆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影响施工或护壁效果。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为了公开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发明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