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1513发布日期:2020-02-07 23:12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沟渠,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痼疾。然而,想不在“城中看海”,却不仅仅是进行管道扩容那么简单。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海绵体”,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降低不渗透地面比例,布局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将场地内产生的雨水径流自然引导进入这些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内,实现蓄、滞、净化和下渗,超标径流通过溢流井错峰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包括:

汇流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三素土夯实层、第三碎石垫层、第三素砼层和第三砂垫层,所述第三砂垫层上设有雨水流动的空腔,空腔上盖有盖板;

储水区:承接汇流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素土夯实层、第二碎石垫层、第二素砼层、第二砂垫层、钢板、鹅卵石和养殖土,所述养殖土上种植有半水生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区外部设有围墙,所述围墙下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第一砂垫层、第一素砼层、第一碎石垫层和第一素土夯实层。

进一步的,所述汇流区还包括有道牙,所述道牙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第四素土夯实层、第四碎石垫层、第四素砼层、第四砂垫层以及混凝土道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素砼层、第二素砼层、第三素砼层和第四素砼层均为c20素砼层。

进一步的,所述鹅卵石的直径为20-50mm。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包括相互固定的镂空钢板和钢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镂空钢板和钢条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区内垂直设置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上端盖有多孔盖板,所述集水井外壁设有多个平行于地表平面的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渗水孔,能够收集储水区内的雨水,在没有雨水的情况下,利用集水井中的雨水为半水生植物提供水源。

景观效果根据自然的降雨及水量的大小而变化。在雨量充沛的情况下,则形成景观水池的效果,游人可以在此停留观赏;而在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则成为生态植物种植池,体验另外一番感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明沟集水池、过滤污染物的功能,加大雨水的下渗量,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同时,削减或延缓城市地表径流的产生,可以降低城市发生水涝灾害的风险。开发原位下渗净化技术,同时与不透水地面的镶嵌,对排水沟渠和路边沟种植植物或底部铺设促渗砾石等材料,实现径流量削减和污染物净化,达到从源头上减少雨水径流污染负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的平面图;

图2为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的剖面图;

图3为盖板的放大样图。

图中标号所示:

1、围墙,11、第一砂垫层,12、第一素砼层,13、第一碎石垫层,14、第一素土夯实层,2、储水区,21、第二砂垫层,22、第二素砼层,23、第二碎石垫层,24、第二素土夯实层,25、鹅卵石,26、养殖土,3、汇流区,31、第三砂垫层,32、第三素砼层,33、第三碎石垫层,34、第三素土夯实层,35、盖板,4、道牙,41、第四砂垫层,42、第四素砼层,43、第四碎石垫层,44、第四素土夯实层,45、混凝土道牙,5、集水井,6、多孔盖板,7、渗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可储水的生态沟渠,如图1-2所示,包括:

汇流区3: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三素土夯实层34、第三碎石垫层33、第三素砼层32和第三砂垫层31,所述第三砂垫层31上设有雨水流动的空腔,空腔上盖有盖板35,盖板35为通过点焊方式连接的镂空钢板和钢条(如图3);汇流区还包括有道牙4,道牙4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第四素土夯实层44、第四碎石垫层43、第四素砼层42、第四砂垫层41以及混凝土道牙45。

储水区2:承接汇流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素土夯实层24、第二碎石垫层23、第二素砼层22、第二砂垫层21、钢板、鹅卵石25和养殖土26,所述养殖土26上种植有半水生植物。储水区外部设有围墙1,围墙1下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第一砂垫层11、第一素砼层12、第一碎石垫层13和第一素土夯实层14。

第一素砼层12、第二素砼层22、第三素砼层32和第四素砼层42均为c20素砼层,厚度为100mm。

储水区内垂直设置集水井5,集水井5上端盖有多孔盖板6,集水井5外壁设有多个平行于地表平面的渗水管7,渗水管7的管壁上开有多个渗水孔,能够收集储水区内的雨水,在没有雨水的情况下,利用集水井5中的雨水为半水生植物提供水源。

第一碎石垫层13、第二碎石垫层23、第三碎石垫层33、第四碎石垫层43的厚度均为100mm,第一砂垫层11、第二砂垫层21、第三砂垫层31和第四砂垫层41的厚度为30-50mm,鹅卵石25的直径为20-50mm。

景观效果根据自然的降雨及水量的大小而变化。在雨量充沛的情况下,则形成景观水池的效果,游人可以在此停留观赏;而在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则成为生态植物种植池,体验另外一番感受。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