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2493发布日期:2019-09-06 20:32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当水电站进水口岸坡坡度适中、地质条件较好时,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由于其结构简单、抗震性能好、不受风浪、冰的影响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中,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的操作平台一般布置有启闭机排架柱(含启闭机房)、闸门槽、交通桥、通气孔等水工建筑物和相关启闭设备。当闸门后隧洞有检修要求时,工程设计一般是考虑将通气孔兼作检修通道进行设计。此时通气孔不仅要满足隧洞排水时补气以及充水时排气的功能外,还要满足检修人员的通行要求和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这样给通气孔的设计增加难度。

此外,当进水口通气孔兼检修进人孔时,工程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孔壁上锚固钢筋(或其他材料)作为爬梯供检修人员上下攀爬,或是直接采用吊篮与临时扒杆起吊的检修方式。大型水电站进水口通气孔通常几十米甚至更深,若采用爬梯方式,检修人员上下攀爬费时费力,攀爬途中也不便调整休息,且爬梯空间狭窄不宜携带过多检修装备,从而带来检修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锚固在孔壁的爬梯或者扶手由于生锈、腐蚀等原因可能发生脱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若采用吊篮与临时扒杆方式,起吊深度过长,也存在操作困难和安全问题。

从目前对现有工程设计的分析来看,现有的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检修方便和检修安全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检修方便且检修安全性能好的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包括闸门竖井和位于闸门竖井顶部的操作平台,所述闸门竖井内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上端与大气连通,所述通气孔的下端与位于闸门竖井底部的输水隧洞的顶部连通;所述闸门竖井内还设有贯通操作平台和输水隧洞底部的楼梯间,所述楼梯间内设有楼梯。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的数量至少为1个。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相互平行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楼梯间设置于闸门竖井的侧部,楼梯间的底部与输水隧洞通过进人廊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启闭机排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气孔功能上只需要满足输水隧洞排水时补气以及充水时排气需求即可,无需考虑检修进人要求,通气孔的设计与布置较为简单,可降低工程设计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当闸门后输水隧洞需要检修时,检修人员可通过楼梯间步行至隧洞底部,再经闸门下游侧进人廊道进入输水隧洞。在楼梯间内,检修人员在上下途中还可做适当调整休息。这样,极大降低了检修人员进入隧洞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消除了爬梯因生锈、腐蚀等原因脱落以及采用吊篮与临时扒杆方式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好地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另外,由于无需配置人员操作吊篮等上下行器具,也可降低检修时人员配置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闸门竖井式进水口平面结构布置图。

图2是沿图1中Ⅰ-Ⅰ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中:1—闸门竖井;2—操作平台;3—启闭机排架;4—通气孔;5—楼梯间;6—进人廊道;7—输水隧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电站闸门竖井式进水口结构,包括闸门竖井1和位于闸门竖井顶部的操作平台2,所述闸门竖井1内设有通气孔4,所述通气孔4的上端与大气连通,所述通气孔4的下端与位于闸门竖井1底部的输水隧洞7的顶部连通;所述闸门竖井1内还设有贯通操作平台2和输水隧洞7底部的楼梯间5,所述楼梯间5内设有楼梯8,优选地,所述楼梯间竖向设置。

其中,所述通气孔4竖向设置。所述通气孔4的数量为2个,且相互平行分布。所述楼梯间5设置于闸门竖井的侧部,楼梯间5的底部与输水隧洞7通过进人廊道6连通。所述操作平台2上设有启闭机排架3。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