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486发布日期:2019-10-19 04:1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所谓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走廊”,即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讯、供排水、供热等各种市政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目前综合管廊的集水坑技术中,综合管廊内的积水不能自排,需要设置集水坑。集水坑主要收集的水主要来源于管廊廊体的渗水、管道零星漏水、以及各种市政管道短时间内放空水及清扫地坪喷洒用水后的污水。每个综合管廊的每个舱体均设置一个集水坑,每个集水坑连接有排污泵,用于将积水抽出集水坑。

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管廊内设置有集水坑18,所述集水坑18上设置有格栅网11,所述格栅网11的顶部靠管廊的侧壁放置有排水泵6,所述排水泵6一端伸入集水坑18内,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沿管廊的侧壁放置,所述排水管13远离排水泵6的一端连接至管廊外部的室外排水检查井61。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管廊内需要铺设大量的城市管道,为了充分利用管廊内的空间,城市管道需要尽量相互贴合设置。但是上述技术排水泵6以及排水管13会占用空间,靠近管廊侧壁的空间无法铺设管道,造成了管廊内空间的浪费,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其具有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内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底壁上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设置有两个,所述潜水泵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管通断的阀体;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和与水位监测装置连接的报警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泵换成潜水泵,使得潜水泵被安装在集水坑内,因此在格栅网上方铺设管道便不会由于排水泵阻碍而浪费空间,从而达到了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率的效果。水位监测装置和报警装置起到了对潜水泵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集水坑中的水位低于潜水泵,造成潜水泵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减少了检修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包括位于集水坑底部位置处的低水位探测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水位探测针对水位进行分析,当低水位探测针探测到水位时,集水坑中的水位位于低水位上方;当低水位探测针未探测到水位时,集水坑中的水位位于低水位探测针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包括电动阀,所述低水位探测针与电动阀的电动执行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低水位探测针感应到的集水坑中的液面,判断水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电动阀打开或者关闭,从而无需工作人员实时关注集水坑中的水量并手动排水,解放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还包括手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阀与电动阀协作,可以应对突发情况,比如电动阀损坏或者停电,从而保障了管廊内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底端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市政照明电缆集线槽、电力电缆集线槽、通信线缆集线槽、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燃气管道放置在放置架上,从而达到装配方便合理的效果。加强筋增大了放置架的承重力,从而提高了放置架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架和加强筋均为镀锌钢层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置架和加强筋外镀锌,提高了放置架和加强筋的抗腐蚀性能,能有效保护钢层架,从而延长了放置架和加强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集水坑通过导水管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坑相互连通,增大了集水坑的最大容量,同时提高了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当一个管道破裂时,水量剧增,潜水泵无法及时排水积水,此时水体由导水管向与该集水坑相通的集水坑内疏导积水,从而有效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管廊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管廊本体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管廊本体的宽度分割成多个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廊内分成多个独立腔室,当意外发生时,减小了独立的腔室之间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管廊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潜水泵的设置,从而达到了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2.通过低水位探测针的设置,从而达到了对集水坑中的水位进行监控的效果;

3.通过导水管的设置,从而有效提高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廊本体;11、格栅网;12、潜水泵;13、排水管;14、低水位探测针;16、电动阀;17、手动阀;18、集水坑;2、报警装置;3、放置架;31、加强筋;4、导水管;5、隔板;51、腔室;6、排水泵;61、室外排水检查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包括管廊本体1,管廊本体1内设置有多个隔板5,多个隔板5之间沿着管廊本体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将管廊本体1分成多个腔室51。在各个腔室51内分别设有集水坑18,主要用于集中管廊本体1的渗水、管道零星漏水、以及各种市政管道短时间内放空水及清扫地坪喷洒用水后的污水。相邻腔室51的集水坑18之间设置有导水管4,各个腔室51的集水坑18通过导水管4彼此连通。当水量较大时,导水管4提供了一条排水路线,从而提高了集水坑18的排水能力。在集水坑18上方罩设有格栅网11,用于保护在管廊中行走的人员。

参照图2,集水坑18的底壁上固定有潜水泵12,每个集水坑18中均设置有两个潜水泵12,潜水泵12上连接有排水管13,将集水坑18中的水输送至管廊外部的室外排水检查井61。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管13通断的阀体,阀体包括电动阀16和手动阀17。集水坑18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和与水位监测装置连接的报警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阀16和手动阀17均设置在排水靠近管廊侧壁和格栅网11的顶壁上。报警装置2为蜂鸣器,一方面蜂鸣器的警示好,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找到水位监测装置异常的集水坑18。将排水泵6换成潜水泵12,使得潜水泵12被安装在集水坑18内,因此增大了格栅网11上方可以铺设管道的空间,从而达到了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参照图2,水位监测装置包括位于集水坑18底部位置处的低水位探测针14。在本实施例中,集水坑18深度为1米,低水位探测针14距离集水坑18的底壁350mm。在本实施例中,蜂鸣器和电动阀16的电动执行器通过PLC与低水位探测针14连接。当低水位探测针14向PLC输出高电平时,水位位于低水位探测针14上方,PLC控制电动阀16的电动执行器开启。当低水位探测针14向PLC输出低电平时,水位位于低水位探测针14下方,PLC控制电动阀16的电动执行器关闭,同时PLC控制蜂鸣器工作。当出现电动阀16损坏无法关闭的情况发生时,可以通过手动阀17关闭排水管13,蜂鸣器工作能够起到提示作用,方便找到需要关闭排水管13的集水坑18。

参照图2,管廊的侧壁上固定有放置架3,将市政照明电缆集线槽、电力电缆集线槽、通信线缆集线槽、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燃气管道放置在放置架3上,从而达到装配方便合理的效果。放置架3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31,加强筋31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管廊本体1的侧壁上,提高了放置架3的结构稳定性。放置架3和加强筋31均为镀锌钢层架,提高了放置架3和加强筋31的抗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

参照图2,管廊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管廊的隔板5,隔板5将管廊的宽度分割成多个腔室51,使得各个腔室51内的管道相对独立,当意外发生时,减小了损失,提高了管廊的结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排水泵6换成潜水泵12,使得潜水泵12被安装在集水坑18内,因此在格栅网11上方铺设管道便不会由于排水泵6阻碍而浪费空间,从而达到了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率的效果。水位监测装置和报警装置2起到了对潜水泵12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集水坑18中的水位低于潜水泵12,造成潜水泵12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减少了检修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