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0038发布日期:2019-09-25 00:5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坡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绿化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护坡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生态护坡,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在护坡绿化中,现在最常见的多采用混凝土喷锚、网格梁等形式,虽然喷锚支护施工可以迅速有效地为围岩提供支护抗力,施工效率高,但是混凝土喷锚形成的护坡无法与生态绿化相结合,混凝土喷锚护坡是一种短期的快速护坡方式,通过喷射的钢筋混凝土层和锚杆组成一个整体来提高坡面的稳定性,但是施工完成后,坡面光秃无种植土覆盖,即使后期进行种植土回填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雨水日晒的侵蚀下,回填土回不断流失,植物会因为土层厚度不够或者缺水根本无法生长,自然恢复基本不可能,开发没有与保护生态同步进行,且在雨水日晒的侵蚀下,裸露的喷砼面层会逐渐风化,强度降低,导致边坡失稳塌方。而网格梁虽然可以保证边坡植被的正常生长,但是施工周期长、造价高。

所以亟待设计一种护坡绿化结构,能稳固地附着混凝土喷锚护坡上,锁住回填土的流逝,保持植被生长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坡绿化结构,用来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喷锚护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雨水日晒的侵蚀下,回填土回不断流失,植物会因为土层厚度不够或者缺水根本无法生长,且裸露的喷砼面层会逐渐风化,强度降低,导致边坡失稳塌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护坡绿化结构,包括若干个绿化种植槽单体组成的绿化板网,所述绿化种植槽单体包括倾斜且开口朝上的种植槽体和位于种植槽体底部的连接带,相邻所述绿化种植槽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形成整体的绿化板网,所述种植槽体与所述连接带之间的夹角α在20°~90°范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体为一端开口的六边形种植槽体。

进一步地,所述六边形种植槽体的各个斜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设置于六边形种植槽体的菱角底部,且相邻所述种植槽体的连接带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的厚度与所述种植槽体的垂直高度的比为1:5~6。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滑固土的颗粒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为45°。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护坡绿化结构利用多个绿化种植槽单体通过连接带连接成一个整体,附着在混凝土喷锚护坡上,同时由于种植槽体与混凝土喷锚护坡存在夹角α,这样回填土置于种植槽体内不易被水冲走,水通过种植槽体通孔流入流出,既灌溉了植被,回填土也不会大量流失。

2、施工周期短、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坡绿化结构中绿化种植槽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坡绿化结构中绿化种植槽单体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坡绿化结构在斜向混凝土喷锚护坡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坡绿化结构在直立混凝土喷锚护坡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坡绿化结构在斜向混凝土喷锚护坡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绿化种植槽单体1、种植槽体11、连接带12、通孔13、斜向混凝土喷锚护坡2、直立混凝土喷锚护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坡绿化结构。

参照图1至图5;

一种护坡绿化结构,包括若干个绿化种植槽单体1组成的绿化板网,绿化种植槽单体1包括倾斜且开口朝上的种植槽体11和位于种植槽体11底部的连接带12,相邻绿化种植槽单体1之间通过连接带12连接形成整体的绿化板网,种植槽体11与连接带12之间的夹角α在20°~90°范围之间。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种植槽体11为一端开口的六边形种植槽体,六边形种植槽体的各个斜面上均设置有七个通孔13;连接带12设置于六边形种植槽体的菱角底部,且相邻种植槽体11的连接带12一体成型。

连接带12的厚度与种植槽体11的垂直高度的比为1:5。

种植槽体与所述连接带之间的夹角α在30°。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2,种植槽体11为一端开口的六边形种植槽体,六边形种植槽体的各个斜面上均设置有七个通孔13;连接带12设置于六边形种植槽体的菱角底部,且相邻种植槽体11的连接带12一体成型。

连接带12的厚度与种植槽体11的垂直高度的比为1:6。

种植槽体与所述连接带之间的夹角α在45°。

连接带12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滑固土的颗粒凸起。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5,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种植槽体11拼接成型的绿化板网铺设在混凝土喷锚护坡上,当混凝土喷锚护坡为斜向混凝土喷锚护坡时,回填土置于种植槽体11内相当于铺设于平面,不会向种植槽体11外洒落流失。

实施例4

如图4,将实施例3中的斜向混凝土喷锚护坡换成直立混凝土喷锚护坡时,每个种植槽体1能保障大量的回填土不被雨水冲刷流失,且相邻的种植槽体1斜向上也能挡住部分回填土的流失。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