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桥梁隧道检测中尤为重要的是地基承载力检测,主要检测地基浅层土的均匀性以及填土的质量,传统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一般通过平板荷载实验检测,但该种方法局限性较大,比较新型的是动力触探检测,该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钻机在检测地面钻取一个纵深为30cm的空洞,然后将检测装置移动到该钻孔上方,并通过检测人员不停的移动整个装置进行多次矫正定位最终使探头处于钻孔的正上方,该方法费时费力,延长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效率,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因此亟需一种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检测装置不能直接定位使得探头处于钻孔的正上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检测腔、钻孔辅助腔和复位弹簧,所述箱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焊接有支架,所述箱体下方的地面上通过钻机钻有钻孔,所述钻孔正上方的箱体底端焊接有抵挡腔,且抵挡腔内壁的两侧皆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内侧的底端皆通过强力胶粘贴有橡胶垫,且橡胶垫上方的转板端部皆焊接有翘板,所述转板的顶端与箱体的底端皆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翘板上方的箱体底端皆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有撬动支杆,且撬动支杆内侧的底端皆焊接有挂环抵槽,所述箱体内部左侧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延伸至箱体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箱体内壁上,所述箱体内部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箱体内部左侧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延伸至箱体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且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皮带右方的箱体内部一端设置有检测腔,且检测腔左侧的箱体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左滑轨,所述检测腔的左端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底端皆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左滑轨相互配合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端皆对称焊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皮带的底端皆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块,所述检测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延伸至箱体内部并贯穿检测腔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检测腔内壁连接,所述检测腔内部的第三转轴上对称设置有限位轴,且限位轴内侧的第三转轴上缠绕有挂绳,所述挂绳延伸至箱体底端外部的一端通过挂环连接有探头,所述检测腔右侧的箱体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右滑轨,所述检测腔的右侧固定有与第一右滑轨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检测腔上方的箱体内部另一端设置有钻孔辅助腔,且钻孔辅助腔左侧的箱体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左滑轨,所述钻孔辅助腔的左侧对称焊接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的底端皆对称设置有与第二左滑轨相互配合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端皆对称固定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皮带的顶端固定有与第二限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块,所述钻孔辅助腔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钻孔辅助通孔,所述钻孔辅助腔右侧的箱体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右滑轨,所述钻孔辅助腔的右侧固定有与第二右滑轨相互配合的第二滑块。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端皆焊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底端截面皆呈梯形,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呈空心状。
优选的,所述钻孔的纵深为30cm,所述箱体的底端距地面的高度为51cm。
优选的,所述抵挡腔和箱体的底端皆开设有与挂绳相互配合的开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延伸至箱体左侧外部的一端皆设置有卡环,且卡环上皆插设有插杆,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插杆相互配合的插槽。
优选的,所述检测腔的长度等于钻孔辅助腔的长度,所述检测腔的宽度等于钻孔辅助腔的宽度,所述钻孔辅助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探头的中心轴线分别与钻孔辅助腔的中心轴线、检测腔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四根,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焊接在箱体的底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焊接在转板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翘板的长度等于撬动支杆外侧端部的长度,所述挂环抵槽上开设有与挂环相互配合的凹槽,且凹槽内部皆通过强力胶粘贴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采用新型的双腔交错结构,使得钻孔后,不需要再多次进行矫正定位使探头处于钻孔的正上方,省时省力,减少了检测前的准备时间,从而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通过设置抵挡结构,不再需要缓慢的转动第三转轴,避免探头晃动,影响下一步检测,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第一转轴、主动轮、第二转轴、从动轮、皮带、检测腔、第一左滑轨、第一固定块、第一滑轮、第一限位块、第一连接块、第一右滑轨、第一滑块、钻孔辅助腔、第二左滑轨、第二固定块、第二滑轮、第二限位块、第二连接块、第二右滑轨以及第二滑块组成定位结构,采用新型的双腔交错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此类装置需要检测人员不停的移动整个装置进行矫正定位使探头处于钻孔的正上方的问题,省时省力,减少了检测前的准备时间,从而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
(2)抵挡腔、挂环、第一铰接轴、转板、橡胶垫、复位弹簧、翘板、第二铰接轴、撬动支杆以及挂环抵槽组合成抵挡结构,解决了检测人员需要缓慢转动第三转轴而使探头缓慢上升,避免其晃动影响装置接下来检测的问题,缩短了向上收探头的时间,并且在收探头的最后,保证了探头的稳定,不会晃动,从而方便快速进行下一次检测的进行,缩短了整个检测所需的时间,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左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左侧视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支架;3、钻孔;4、抵挡腔;5、探头;6、第一转轴;7、主动轮;8、第二转轴;9、从动轮;10、皮带;11、检测腔;12、第一左滑轨;13、第一固定块;14、第一滑轮;15、第一限位块;16、第一连接块;17、第三转轴;18、限位轴;19、挂绳;20、第一右滑轨;21、第一滑块;22、钻孔辅助腔;23、第二左滑轨;24、第二固定块;25、第二滑轮;26、第二限位块;27、第二连接块;28、钻孔辅助通孔;29、第二右滑轨;30、第二滑块;31、挂环;32、第一铰接轴;33、转板;34、橡胶垫;35、复位弹簧;36、翘板;37、第二铰接轴;38、撬动支杆;39、挂环抵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隧道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检测腔11、钻孔辅助腔22和复位弹簧35,箱体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焊接有支架2,支架2的底端皆焊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底端截面皆呈梯形,支撑座的内部呈空心状,其作用是通过支撑座形状的设计使得装置与地面的接触棉结增加,从而增加摩擦力,使得装置可以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不会轻易晃动,箱体1下方的地面上通过钻机钻有钻孔3,钻孔3的纵深为30cm,箱体1的底端距地面的高度为51cm,其作用是依据动力触探检测方法的要求,使得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出现原则上的错误,保证检测的正常进行。
钻孔3正上方的箱体1底端焊接有抵挡腔4,且抵挡腔4内壁的两侧皆通过第一铰接轴32铰接有转板33,抵挡腔4和箱体1的底端皆开设有与挂绳19相互配合的开槽,其作用是使得检测腔11能过正常的进行左右移动,使得结构设计合理,转板33内侧的底端皆通过强力胶粘贴有橡胶垫34,且橡胶垫34上方的转板33端部皆焊接有翘板36,转板33的顶端与箱体1的底端皆通过复位弹簧35连接,复位弹簧35设置有四根,复位弹簧35的顶端焊接在箱体1的底端,复位弹簧35的底端焊接在转板33的顶端,其作用是通过四根设计使得转板33被撞击倾斜时,可以很好的进行倾斜,保证转板33的稳定,而通过焊接使得转板33与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与箱体1连接稳固,翘板36上方的箱体1底端皆通过第二铰接轴37铰接有撬动支杆38,且撬动支杆38内侧的底端皆焊接有挂环抵槽39,翘板36的长度等于撬动支杆38外侧端部的长度,挂环抵槽39上开设有与挂环31相互配合的凹槽,且凹槽内部皆通过强力胶粘贴有软垫,其作用是保证转板33向上倾斜时可以很好的撞击在撬动支杆38上,并使得撬动支杆38在第二铰接轴37的铰接作用下撬动,而通过凹槽与软垫的设计使得挂环31很好的卡进挂环抵槽39上的凹槽中,并且避免其接触时因撞击而损坏。
实施例1,如图2、3和5所示,通过抵挡腔4、挂环31、第一铰接轴32、转板33、橡胶垫34、复位弹簧35、翘板36、第二铰接轴37、撬动支杆38以及挂环抵槽39组合成抵挡结构,解决了检测人员需要缓慢转动第三转轴17而使探头5缓慢上升,避免其晃动影响装置接下来检测的问题,缩短了向上收探头5的时间,并且在收探头5的最后,保证了探头5的稳定,不会晃动,从而方便快速进行下一次检测的进行,缩短了整个检测所需的时间,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箱体1内部左侧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6,且第一转轴6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箱体1内部的第一转轴6上设置有主动轮7,箱体1内部左侧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转轴8,且第二转轴8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1内壁连接,第二转轴8上设置有从动轮9,且从动轮9与主动轮7之间通过皮带10连接,皮带10右方的箱体1内部一端设置有检测腔11,且检测腔11左侧的箱体1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左滑轨12,检测腔11的左端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块13,且第一固定块13的底端皆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左滑轨12相互配合的第一滑轮14,第一固定块13的顶端皆对称焊接有第一限位块15,皮带10的底端皆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块15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块16,检测腔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轴17,且第三转轴17延伸至箱体1内部并贯穿检测腔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检测腔11内壁连接,第一转轴6和第三转轴17延伸至箱体1左侧外部的一端皆设置有卡环,且卡环上皆插设有插杆,箱体1上开设有与插杆相互配合的插槽,其作用是在装置初始时可以对第一转轴6和第三转轴17进行锁定,避免其因无锁定结构或因探头5的重力原因而转动,检测腔11内部的第三转轴17上对称设置有限位轴18,且限位轴18内侧的第三转轴17上缠绕有挂绳19,挂绳19延伸至箱体1底端外部的一端通过挂环31连接有探头5,检测腔11右侧的箱体1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右滑轨20,检测腔11的右侧固定有与第一右滑轨20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块21。
检测腔11上方的箱体1内部另一端设置有钻孔辅助腔22,且钻孔辅助腔22左侧的箱体1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左滑轨23,钻孔辅助腔22的左侧对称焊接有第二固定块24,且第二固定块24的底端皆对称设置有与第二左滑轨23相互配合的第二滑轮25,第二固定块24的顶端皆对称固定有第二限位块26,皮带10的顶端固定有与第二限位块26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块27,钻孔辅助腔2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钻孔辅助通孔28,检测腔11的长度等于钻孔辅助腔22的长度,检测腔11的宽度等于钻孔辅助腔22的宽度,钻孔辅助通孔28的中心轴线与探头5的中心轴线分别与钻孔辅助腔22的中心轴线、检测腔11的中心轴线重合,其作用是使得检测腔11和钻孔辅助腔22的面积相等,并且保证探头5能够稳稳的掉落进钻孔3内部,钻孔辅助腔22右侧的箱体1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右滑轨29,钻孔辅助腔22的右侧固定有与第二右滑轨29相互配合的第二滑块30。
实施例2,如图1、2、3、4、6和7所示,通过第一转轴6、主动轮7、第二转轴8、从动轮9、皮带10、检测腔11、第一左滑轨12、第一固定块13、第一滑轮14、第一限位块15、第一连接块16、第一右滑轨20、第一滑块21、钻孔辅助腔22、第二左滑轨23、第二固定块24、第二滑轮25、第二限位块26、第二连接块27、第二右滑轨29以及第二滑块30组成定位结构,采用新型的双腔交错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此类装置需要检测人员不停的移动整个装置进行矫正定位使探头5处于钻孔3的正上方的问题,省时省力,减少了检测前的准备时间,从而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接着拔出卡环上的插杆,通过顺时针摇动第一转轴6,使得第一转轴6带动主动轮7转动,并在皮带10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转轴8和从动轮9随之转动,此时在第二连接块27和第二限位块26、第一限位块15和第一连接块16的相互作用下使得检测腔11向左移动,钻孔辅助腔22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检测腔11会在第一左滑轨12、第一固定块13、第一滑轮14、第一右滑轨20以及第一滑块21的相互作用下稳定滑动,不会出现滑动不稳的情况,钻孔辅助腔22会在第二左滑轨23、第二固定块24、第二滑轮25、第二右滑轨29和第二滑块30的相互作用下稳定滑动,同样不会出现滑动不稳的情况,当钻孔辅助腔22移动与箱体1内壁贴附无法移动时,停止转动第一转轴6,重新将插杆插进卡环中,此时就可以利用钻机,将钻头经钻孔辅助通孔28向下钻动,钻好30cm的钻孔3后,从钻孔辅助通孔28中取出钻机,然后拔出卡环上的插杆并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6,使得检测腔11和钻孔辅助腔22返回原始位置,再重新将插杆插进卡环中,此时就可以进行动力触探检测了,采用新型的双腔交错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此类装置需要检测人员不停的移动整个装置进行矫正定位使探头5处于钻孔3的正上方的问题,省时省力,减少了检测前的准备时间,从而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
进行动力触探检测时,通过拔出卡环上的插杆,松开第三转轴17,此时会在探头5的重力作用下,使得探头5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探头5与钻孔3底面接触,打入土层中,每次打入土层30cm,记录贯入锤击数n10,若n10超过皮带100或贯入10cm锤击数超过50,则停止贯入,在此过程中,探头5作一次自由落体后,需要转动第三转轴17,使得第三转轴17带动挂绳19转动,并将探头5带动向上移动,由于转动较迅速,探头5会晃动,当探头5上移到抵挡腔4位置时,会通过抵挡腔4的四壁对探头5进行初限位,使得探头5上移进抵挡腔4内部,此时若再向上升,那么探头5的顶端将会撞击到转板33内侧的橡胶垫34,使得转板33在第一铰接轴32的作用下向上倾斜,从而带动翘板36向上撞击撬动支杆38,在第二铰接轴37的铰接作用下使得撬动支杆38的内侧一端会向下,此时挂环31将会卡进挂环抵槽39上的凹槽内,此时人们转动第三转轴17时将会感觉到有个向下的力阻挡探头5继续上移,此时就可以停止转动第三转轴17,然后进行下一次自由落体运动了,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解决了检测人员需要缓慢转动第三转轴17而使探头5缓慢上升,避免其晃动影响装置接下来检测的问题,缩短了向上收探头5的时间,并且在收探头5的最后,保证了探头5的稳定,不会晃动,从而方便快速进行下一次检测的进行,缩短了整个检测所需的时间,并且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操作到此结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