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6424发布日期:2019-08-24 10:1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钢管道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是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线经常会与灌溉沟渠交叉。当路基为挖方时,两侧将形成路堑边坡,高度达十米左右,甚至更高,路堑边坡将会切断灌溉沟渠。为保证水流通畅,常用的方式有两种:1、倒虹吸管;若采用倒虹吸管,则管道需要紧贴挖方坡面并穿越路基,将管道稳固在坡面的施工难度大、费用高,灌溉水流中的杂质易在管道中沉积,造成管道淤积和堵塞;2.管桥、若采用管桥,则需要先架设桥梁,然后将输水管道放置于桥面上,该方案虽然管道便于检修和维护,但是桥梁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费用高、工期长。

因此亟需研究一种仅需要采取相对简单的施工工艺、较少的费用和较短的工期,灌溉水流就可以顺利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它位于所述的路堑边坡之间;所述的路堑边坡位于路面两侧,所述的路面的两侧设置有路堑挡墙,所述的路堑挡墙位于所述的路堑边坡底部,且所述的路堑挡墙沿着所述的路堑边坡倾斜方向布置,在所述的路堑挡墙顶部设置有钢桁架,所述的路堑边坡坡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构筑物和出口构筑物,所述的进口构筑物和出口构筑物之间设置相互连通的钢管道;所述的钢管道位于所述的钢桁架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路堑挡墙包括墙体、边沟和排水孔;所述的边沟位于所述的路面两侧,且所述的边沟外侧顶部与所述的路面相衔接;所述的墙体内侧顶部与所述的路堑边坡相衔接;所述的墙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架包括钢桁架基础、立柱、三角支撑架和鞍形支座;所述的钢桁架基础位于所述的墙体顶部,所述的立柱位于所述的钢桁架基础上方,所述的立柱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三角支撑架,所述的三角支撑架顶部设有鞍形支座,所述的钢管道底部固定在所述的鞍形支座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口构筑物包括进口镇墩、沉砂池和拦污栅;所述的沉砂池紧贴进口镇墩上游面布置;所述的沉砂池中部设置有拦污栅,所述的拦污栅采用直径为10毫米,牌号为hpb300的钢筋现场焊接而成,所述的拦污栅的网格间排距为10厘米;所述的出口构筑物包括出口镇墩和出水池;所述的出水池紧贴布置在所述的出口镇墩下游面;所述的进口镇墩、沉砂池、出口镇墩和出水池均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且所述的出口镇墩和进口镇墩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的进口镇墩与所述的出口镇墩之间设置有所述的钢管道;所述的钢管道进口端依次设置有沉砂池和进口镇墩;所述的钢管道出口端依次设置有出口镇墩和出水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路堑挡墙内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排水孔,且间排距为2米,若干个所述的排水孔呈梅花状布置,且所述的排水孔的直径为10厘米,并采用pvc管预埋,所述的排水孔进口设置有反滤料,所述的反滤料采用砂卵石或碎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桁架基础的截面为矩形并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所述的钢桁架基础内预埋有地脚螺栓;所述的立柱现场分节焊接而成,每节所述的立柱的高度为1米,且所述的立柱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所述的钢桁架基础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钢桁架立于路堑挡墙的顶部,具有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大增强了路堑挡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的能力,能够提高路堑边坡的稳定性。2、路堑挡墙墙体与边沟构成整体,增大了挡墙的刚度、抗力与稳定性,有利于路堑边坡和输水钢管道结构的稳定。3、采用l型钢现场加工的钢桁架支撑输水钢管道,不需要建造桥梁作为承载结构跨越路堑边坡,可充分发挥输水钢管道自身的纵向承载能力。钢管道在进口拦污栅和纵向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不易被堵塞和淤积。4、整个钢管道结构体系现场加工,施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工期短,能够快速解决灌溉水流的中断问题。例如当路面左右两侧的路堑边坡高度为14m、两坡口水平间距为37m时,管桥方案所需费用8.54万元,施工工期3个月;本发明的输水钢管道结构所需费用4.87万元,施工工期1个月。

附图说明

图1为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纵剖面图。

图2为输水钢管道进出口平面图。

图3为钢桁架及路堑挡墙侧视图。

图4为钢桁架正视图。

图5为钢桁架基础平面图。

图中:钢管道1、进口构筑物2、进口镇墩2.1、沉砂池2.2、拦污栅2.3、出口构筑物3、出口镇墩3.1、出水池3.2、钢桁架4、钢桁架基础4.1、立柱4.2、三角支撑架4.3、鞍形支座4.4、路堑挡墙5、墙体5.1、边沟5.2、排水孔5.3、路堑边坡6、路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对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本发明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它位于所述的路堑边坡6之间;所述的路堑边坡6位于路面7两侧,所述的路面7的两侧设置有路堑挡墙5,所述的路堑挡墙5位于所述的路堑边坡6底端,且所述的路堑挡墙5沿着所述的路堑边坡6倾斜方向布置,在每个所述的路堑挡墙5顶部均设置有钢桁架4,所述的路堑边坡6坡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构筑物2和出口构筑物3,所述的进口构筑物2和出口构筑物3之间设置相互连通的钢管道1;所述的钢管道1位于所述的钢桁架4上方。

所述的路堑挡墙5包括墙体5.1、边沟5.2和排水孔5.3;所述的边沟5.2位于所述的路面7两侧,且所述的边沟5.2外侧顶部与所述的路面7相衔接;所述的墙体5.1内侧顶部与所述的路堑边坡6相衔接;所述的墙体5.1内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5.3。

所述的钢桁架4包括钢桁架基础4.1、立柱4.2、三角支撑架4.3和鞍形支座4.4;所述的钢桁架基础4.1位于所述的墙体5.1顶部,所述的立柱4.2位于所述的钢桁架基础4.1上方,所述的立柱4.2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三角支撑架4.3,所述的三角支撑架4.3顶部设有鞍形支座4.4,所述的钢管道1底部固定在所述的鞍形支座4.4上方。

所述的进口构筑物2包括进口镇墩2.1、沉砂池2.2和拦污栅2.3;所述的沉砂池2.2紧贴进口镇墩2.1上游面布置;所述的沉砂池2.2中部设置有拦污栅2.3,所述的拦污栅2.3采用直径为10毫米,牌号为hpb300的钢筋现场焊接而成,所述的拦污栅2.3的网格间排距为10厘米;所述的出口构筑物3包括出口镇墩3.1和出水池3.2;所述的出水池3.2紧贴布置在所述的出口镇墩3.1下游面,所述的进口镇墩2.1、沉砂池2.2、出口镇墩3.1和出水池3.2均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且所述的出口镇墩3.1和进口镇墩2.1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的进口镇墩2.1与所述的出口镇墩3.1之间设置有所述的钢管道1;所述的钢管道1进口端依次设置有沉砂池2.2和进口镇墩2.1;所述的钢管道1出口端依次设置有出口镇墩3.1和出水池3.2。

所述的路堑挡墙5内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排水孔5.3,且间排距为2米,若干个所述的排水孔5.3呈梅花状布置,且所述的排水孔5.3的直径为10厘米,并采用pvc管预埋,所述的排水孔5.3进口设置有反滤料,所述的反滤料采用砂卵石或碎石。

所述的钢桁架基础4.1的截面为矩形并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所述的钢桁架基础4.1内预埋有地脚螺栓;所述的立柱4.2现场分节焊接而成,每节所述的立柱4.2的高度为1米,且所述的立柱4.2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所述的钢桁架基础4.1固定连接。

参照图1-4所示:一种跨越路堑边坡的输水钢管道结构,它包括:钢管道1、进口构筑物2、进口镇墩2.1、沉砂池2.2、拦污栅2.3、出口构筑物3、出口镇墩3.1、出水池3.2、钢桁架4、钢桁架基础4.1、立柱4.2、三角支撑架4.3、鞍形支座4.4、路堑挡墙5、墙体5.1、边沟5.2、排水孔5.3、路堑边坡6、路面7。

所述路堑边坡6位于路基两侧,其坡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每10m坡高设一级2m宽的马道,路堑边坡6坡面采用“喷混凝土+锚杆”或“混凝土网格+植草护坡”的型式进行防护。

所述钢管道1位于路堑边坡6顶部,由进口构筑物2、出口构筑物3和钢桁架4对其进行支撑。所述钢管道1表面采取除锈和防腐措施。钢管道1型材为q235,直径、壁厚和纵坡应满足水流要求。

所述进口构筑物2由进口镇墩2.1和沉砂池2.2组成,均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所述进口镇墩2.1截面为矩形,钢管道1埋入进口镇墩2.1的长度应满足稳定要求。所述沉砂池2.2紧贴进口镇墩2.1上游面,沉砂池2.2中部设钢筋网拦污栅2.3。拦污栅2.3采用直径为10mm、牌号为hpb300的钢筋现场焊接而成,拦污栅2.3的网格间排距为10cm。

所述出口构筑物3由出口镇墩3.1和出水池3.2组成,均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所述出口镇墩3.1截面为矩形,钢管道1埋入出口镇墩3.1的长度应满足稳定要求。所述出水池3.2紧贴镇墩下游面。

所述钢桁架4位于钢管道1的下方,由钢桁架基础4.1、立柱4.2、三角支撑架4.3组成。立柱4.2和三角支撑架4.3采用l型钢现场焊接而成,钢材强度为q235。所述钢桁架基础4.1位于路堑挡墙5的顶部,截面为矩形,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钢桁架基础4.1内预埋地脚螺栓。左右两侧钢桁架基础4.1的高度可根据钢管道1和立柱4.2的高度进行调整。所述立柱4.2现场分节焊接而成,每节立柱4.2的高度为1m。立柱4.2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钢桁架基础4.1牢固连接。立柱4.2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三角支撑架4.3。支撑架4.3顶部设有鞍形支座4.4,钢管道1底部固定于鞍形支座4.4上部。

所述路堑挡墙5由墙体5.1和边沟5.2组成整体式结构。墙体5.1内侧顶部与路堑边坡6相衔接,边沟5.2外侧顶部与路面7相衔接。所述路堑挡墙5的地基承载力需满足要求,否则采用级配碎石进行换填。墙体5.1材料优选m7.5浆砌块石,采用质地均匀、耐风化、耐侵蚀、强度高的块石砌筑,当路堑边坡6的稳定性较差时,可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5.1每隔8-10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3厘米,缝中用沥青麻絮沿墙内、外、顶三个方向填塞,深度大于20cm。所述墙体5.1内设有排水孔5.3,间排距均为2米且最下排的排水孔出口应高出地面0.3-0.5米,排水孔5.3呈梅花状布置,孔径为10厘米,采用pvc管预埋。排水孔5.3进口设有反滤料,应采用砂卵石或碎石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

所述路面7位于左右两侧路堑挡墙5之间,其结构根据公路等级和路面荷载的要求确定。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