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型排洪沟单面模板加固支撑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排洪沟的侧壁模板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工艺流程为:绑扎排洪沟底板钢筋、预埋地锚钢筋----浇筑混凝土----在底板上搭设满堂脚手架,利用预埋的地锚进行对拉螺杆的加固,并利用满堂架设置斜支撑加固模板----绑扎第一段钢筋并在上部预埋钢筋、支设第一段模板后浇筑混凝土----然后利用预埋的地锚进行第二段模板对拉螺杆的加固,并利用满堂架设置斜支撑加固模板----在第二段钢筋上部预埋钢筋、支设第二段模板后浇筑混凝土----以此类推,直至排洪沟侧壁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此种施工方法虽然原理简单,但施工过程繁多,且在过程中产生诸多施工缝,并且在耗费加固质量达不到保证,常会发生跑模及胀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的排洪沟模板加固支撑方式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大型排洪沟单面模板加固支撑及施工方法,解决了分段式排洪沟侧壁模板支撑方法的施工繁琐、施工缝多、加固不牢固等弊端,并能极大的提高施工工期,减少周转材料的搬运,提高施工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超大型排洪沟单面模板加固支撑,包括可移动式支架、定型化钢模板和斜拉杆,
所述可移动式支架包括轨道、底座和支撑架,所述轨道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预埋钢筋,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轨道内的滚轮,所述支撑架呈倒梯形结构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面上,
所述定型化钢模板包括连接件、面板和侧板,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面板上,所述面板背对连接件的一侧与侧板贴合,所述侧板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槽钢,两个所述槽钢之间预设有橡胶止水带,
所述斜拉杆的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等间距布置有三条,相邻两条所述轨道的间距为2500~3000mm,所述预埋钢筋等间距设有若干组,相邻两个所述预埋钢筋的间距为500~1000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杆、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所述立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交叉设置在立杆上,所述横向水平板靠近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杆。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均通过扣件连接在立杆上,相邻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水平杆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纵向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均为600~800m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等间距部设有若干个,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件的间距为600~800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大型排洪沟单面模板加固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浇筑底板之前,绑扎好底板钢筋并预留有地锚,后将预埋钢筋和底板钢筋进行绑扎固定,轨道固定后将可移动式支架放置于轨道上,此时可移动式支架上的滚轮在轨道内做前后移动;
s2、绑扎排洪沟侧壁钢筋,在上下两侧钢筋外部按照一定的间距梅花型布置混凝土垫块,并在中间设置钢筋马镫,钢筋马镫设置梅花型布置,间距1000mm;
s3、钢筋绑扎完成之后,由于排洪沟每隔一段距离存在伸缩缝,故在每段的伸缩缝处安装侧板,通过将侧板中上下分布的两个槽钢4夹紧中间的橡胶止水带,当加固整个侧墙模板时,橡胶止水带止水带上下均被槽钢的牢牢卡住,故不会发生位移;
s4、然后进行定型化钢模板的安装,将定型化钢模板靠在已绑扎完的侧壁钢筋上,利用底板上预留的地锚进行支托,使定型化钢模板不下滑;
s5、最后采用斜拉杆进行可移动式支架与定型化钢模板的固定连接,由于定型化钢模板上固定有等间距的连接件,故采用斜拉杆通过扣件将定型化钢模板上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斜拉杆的间距根据可移动式支架上横向水平杆进行设置;
s6、使可移动式支架在轨道上前后移动进行下一施工点施工,以此类推直至整个工程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1、使用可移动式支架、定型化钢模板、斜拉杆、钢筋马镫、混凝土垫块,可移动式支架由轨道、滚轮、底座、支撑架构成,其中轨道由高度400mm、宽度115mm的槽钢制成,将预埋钢筋焊接于槽钢底部,然后绑扎于底板钢筋上,后浇筑混凝土,便可构成轨道;滑轮可沿着轨道进行前后移动,主要作为整体的核心支撑体系,利用呈倒梯形结构的支撑架进行两侧对称的加固,达到加固支撑的目的,还便于排洪沟侧壁的连续施工。
定型化钢模板由φ48钢管制成的连接件、2mm厚钢板的面板和有两个槽钢构成的侧板,连接件的作用是与斜拉杆通过扣件连接,斜拉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架的倾斜杆连接进行定型化钢模板的稳固,采用定型化钢模板,可使侧模的构成模块化,便于安装和周转;槽钢由两块相同的槽钢构成,槽钢的长度随排洪沟侧壁的伸缩缝长度,高度同壁厚的二分之一,可有效固定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并保证侧壁的厚度。
2、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来自施工现场工期的压力,使工期大大缩减,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大量周转材料的安装、拆卸与倒运,不需要再反复搭设架体,在控制施工质量上也有其独特优点,避免了诸多施工缝,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变形,加固支撑稳固,不会发生跑模、胀模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可移动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定型化钢模板的坡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定型化钢模板的主视图。
图中:1、可移动式支架;11、轨道;111、预埋钢筋;12、底座;121、滚轮;13、支撑架;131、立杆;132、横向水平杆;133、纵向水平杆;134、倾斜杆;2、定型化钢模板;21、连接件;22、面板;23、侧板;231、橡胶止水带;3、斜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超大型排洪沟单面模板加固支撑,包括可移动式支架1、定型化钢模板2和斜拉杆3。
可移动式支架1包括由高度400mm、宽度115mm的槽钢制成的轨道11、底座12和支撑架13,轨道11等间距布置有三条,相邻两条轨道11的间距为3000mm,轨道1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等间距设置的预埋钢筋111,每1000mm焊接两根且与底板钢筋绑扎为整体,且使槽钢的底部与混凝土面持平,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底座12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轨道11内的滚轮121,滚轮121设有三排共九个,前后两排间距为2500mm。支撑架13呈倒梯形结构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底座12的顶面上,支撑架13包括均由φ48钢管制成的立杆131、横向水平杆132和纵向水平杆133,立杆131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横向水平杆132和纵向水平杆133交叉设置在立杆131上,横向水平板靠近面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杆134。横向水平杆132和纵向水平杆133均通过扣件连接在立杆131上,相邻两个立杆131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横向水平杆132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纵向水平杆133之间的间距均为800mm。
定型化钢模板2包括由φ48钢管制成的连接件、2mm厚钢板的面板和有两个槽钢构成的侧板,连接件21等间距固定连接在面板22上,相邻的两个连接件21的间距为800mm,面板22背对连接件21的一侧与侧板23贴合,侧板23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槽钢,两个槽钢之间预设有橡胶止水带231,由于由于排洪沟每5000mm存在伸缩缝,当加固整个侧墙模板时,橡胶止水带231上下均被槽钢4的牢牢卡住,故不会发生位移。
斜拉杆3的一端与倾斜杆134通过扣件固定连接,斜拉杆3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通过扣件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超大型排洪沟单面模板加固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浇筑底板之前,绑扎好底板钢筋并预留有地锚,后将预埋钢筋111和底板钢筋进行绑扎固定,轨道11固定后将可移动式支架1放置于轨道11上,此时可移动式支架1上的滚轮121在轨道11内做前后移动,为了使整个可移动式支架1能够适应排洪沟“倒梯形”的形状,可在上部的支架设置倾斜杆134,缩短支撑架与定型化钢模板2的距离,方便加固支撑;
s2、绑扎排洪沟侧壁钢筋,在上下两侧钢筋外部按照一定的间距梅花型布置混凝土垫块,一种混凝土预制垫块,使用时将其绑在两层钢筋的节点处,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并在中间设置钢筋马镫,钢筋马镫设置梅花型布置,间距1000mm,为了保证排洪侧壁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净距;
s3、钢筋绑扎完成之后,由于排洪沟每隔一段距离存在伸缩缝,故在每段的伸缩缝处安装侧板23,通过将侧板23中上下分布的两个槽钢4夹紧中间的橡胶止水带231,当加固整个侧墙模板时,橡胶止水带231止水带上下均被槽钢的牢牢卡住,故不会发生位移;
s4、然后进行定型化钢模板2的安装,将定型化钢模板2靠在已绑扎完的侧壁钢筋上,利用底板上预留的地锚进行支托,使定型化钢模板2不下滑;
s5、最后采用斜拉杆3进行可移动式支架1与定型化钢模板2的固定连接,由于定型化钢模板2上固定有等间距的连接件21,故采用斜拉杆3通过扣件将定型化钢模板2上的连接件21进行连接,斜拉杆3的间距根据可移动式支架1上横向水平杆132进行设置;
s6、使可移动式支架1在轨道11上前后移动进行下一施工点施工,以此类推直至整个工程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