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老起身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203发布日期:2019-09-11 22:09阅读:2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老起身马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老起身马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5.5%,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老人。伴随年龄的增长,腿脚不便成了老人生活不便的重要原因,而通常子女并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如厕时,由于身体原因,经常陷入蹲不下去、站不起来的窘境,该现象不能由休息解决,相反的坐的越久越无法站立。同样地,孕妇和腿脚残障人士也会遇到此类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市面上也存在相应地帮助使用者起身的马桶,此类马桶大多采用机械结构,通过摆动的机械结构或者升降的机械结构辅助老人起身,这类马桶由于采用机械结构传动,因此结构十分复杂、成本也比较高,而且机械结构因其容易损坏等等原因导致限制了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并依靠气囊进行升降以对使用者辅助起身的助老起身马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助老起身马桶包括马桶及设置在马桶两侧的辅助起身装置,辅助起身装置包括扶手支架及扶手支架上部的扶手梁,扶手梁上设有气囊出口,气囊出口处连接有支撑气囊,扶手支架上还设有与支撑气囊的气口连接的气泵,至少一侧扶手上设有气泵开关;在使用者起身时,打开气泵开关后支撑气囊被充气并弹出而对使用者腋下进行顶撑;起身后,关闭气泵开关支撑气囊将排出其内气体而缩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气泵开关包括三个档位,分别为控制气泵向支撑气囊充气的充气档、控制气泵关闭的关闭档、控制气泵反向转动而从支撑气囊中抽气的排气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支撑气囊上部具有与人体腋下适配的凹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扶手梁包括水平段以及位于前侧的下弯段,所述气泵开关位于下弯段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扶手支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立柱,所述扶手梁固装在两根立柱的上端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气囊出口的口沿处设有竖直延伸、用于为支撑气囊弹出时导向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可上下伸缩,且导向架的上端与支撑气囊的上端边沿固定连接以便导向架随支撑气囊上下伸缩。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导向架包括四个呈矩形排布的伸缩杆,各个伸缩杆的上端分别从四个角与所述支撑气囊的上端边沿固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支撑气囊的上端边沿的四个角分别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捆绑在对应的伸缩杆的上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助老起身马桶通过在扶手梁上设置支撑气囊,通过气泵开关控制支撑气囊弹出,支撑气囊弹出并继续鼓气后对人体腋下进行顶撑,起到辅助老人起身的目的;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而且相对于传统纯机械式的辅助起身机构具有不易损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手梁上的气囊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支撑气囊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的支撑气囊的外形示意图;

其中:1-马桶,2-扶手支架,3-扶手梁,31-气囊出口,32-水平段,33-下弯段,4-支撑气囊,41-凹槽,5-气泵,6-气泵开关,61-充气档,62-关闭档,63-排气档,7-控制线路,8-导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助老起身马桶包括马桶1及设置在马桶1两侧的辅助起身装置,马桶1为现有技术常规马桶,不再赘述。辅助起身装置包括扶手支架2及扶手支架2上部的扶手梁3,本实施例中的扶手支架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立柱,扶手梁3固装在两根立柱的上端部,扶手梁3包括水平段32以及位于前侧的下弯段33,两根立柱分别连接在水平段32的靠近两端处。扶手梁3由空心管制成,中间具有供气管和线路通过的空腔,扶手梁3的水平段32上设有气囊出口31,气囊出口31的形状呈长条矩形状,也可呈腰形,以方便长条状的支撑气囊4弹出。且气囊出口31位于靠近使用者的腋下的位置设置,下弯段33则靠近使用者的手的位置设置,以方便使用者手握下弯段33。气囊出口31处连接有支撑气囊4,支撑气囊4上部具有与人体腋下适配的凹槽41,以便对使用者的腋下位置进行更好的支撑。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气囊4呈下方矩形、上方月牙形的形状,扶手支架2上还设有与支撑气囊4的气口连接的气泵5,至少一侧扶手上设有气泵开关6,且气泵开关6位于下弯段33上以方便人手操控;本实施例中仅在左手的扶手梁3上设置气泵开关6,当然也可在右侧扶手梁3上设置气泵开关6;气泵开关6包括三个档位,分别为控制气泵5向支撑气囊4充气的充气档61、控制气泵5关闭的关闭档62、控制气泵5反向转动而从支撑气囊4中抽气的排气档63。在使用者起身时,打开气泵开关6后支撑气囊4被充气并弹出而对使用者腋下进行顶撑;起身后,关闭气泵开关6支撑气囊4将排出其内气体而缩回。

气囊出口31的口沿处设有竖直延伸、用于为支撑气囊4弹出时导向的导向架8,导向架8可上下伸缩,且导向架8的上端与支撑气囊4的上端边沿固定连接以便导向架8随支撑气囊4上下伸缩。导向架8包括四个呈矩形排布的伸缩杆,各个伸缩杆的上端分别从四个角与所述支撑气囊4的上端边沿固连。支撑气囊4的上端边沿的四个角分别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捆绑在对应的伸缩杆的上端。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防止前侧立柱妨碍使用者使用马桶1,将立柱后移,使得水平段32大半部分为悬臂状。

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尽量减小气囊出口31的长度和大小,将支撑气囊4设计成上大下小的结构。

实施例4: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提高支撑气囊4对于人体腋下支撑时的舒适度及防滑的需要,将凹槽41的槽壁设计成波浪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扶手支架也可直接固定在马桶本体上,使得马桶与辅助起身装置整体为一体结构;扶手支架的形状也可替换为单柱支撑或者三柱支撑;扶手梁也可替换为弧形或者波浪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