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建设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工程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其中隧道基坑更为复杂,支撑难道更大,稍有不慎便出现塌方,现有隧道基坑支撑结构,结构呆板,功能单一,尤其是需要另外配合喷射机构对基坑侧壁进行喷射支护,这样一来造成结构臃肿复杂,而且不便安装和拆卸,不方便施工,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基坑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撑结构,包括横向分布在基坑内两侧壁竖管;所述竖管沿基坑侧壁均匀分布,竖管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锚杆锚入基坑侧壁上,锚杆外端与竖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竖管靠近基坑侧壁一侧竖向均匀分布横管,横管与竖管垂直设置,并通过卡箍与竖管固定连接,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所述横管靠近基坑一侧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孔,横管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输料管的管接头;横管通过管接头与喷料机构连接;所述基坑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竖管外侧中部的斜撑架,基坑内两侧竖管顶部之间设置有水平撑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管上喷孔在横管一侧呈扇形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斜撑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基坑底板上,所述固定座上铰接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上套装有斜撑管,斜撑管外端与竖管中部铰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套管和斜撑管上均匀设置有销孔,固定套管与斜撑管通过限位插销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平撑架包括左右对齐设置的第一撑管和第二撑管,第一撑管和第二撑管一端分别通过固定铰与两侧竖管铰接连接,第一撑管外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与第一撑管可拆卸连接,第二撑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上套着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另一端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中部设置有调节旋把。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套筒靠近第一撑管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管,第一撑管套装在连接套管上,并通过连接插销固定连接,在第一撑管和第二撑管对接时,第一撑管套装在连接套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料机构包括移动泵车,移动泵车通过输料管与横管连通。
一种基于上述基坑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结构设置对应基坑侧壁安装好支撑结构,使竖管并排设置在基坑侧壁上,其上下两端通过锚杆锚入基坑侧壁内,同时竖管之间竖向均匀分布横管,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且横管上喷孔在横管一侧呈扇形分布。
s2、把喷料机构采用输料管与管接头连接,使输料管的物料直接由横管的喷孔喷出。
s3、采用喷料机构通过横管的喷孔实现对基坑侧壁进行喷射砂浆、混凝土或其他加固物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撑结构,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发明中竖管并排设置在基坑侧壁上,其上下两端通过锚杆锚入基坑侧壁内,同时竖管之间竖向均匀分布横管,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大大提高基坑侧壁支撑稳定性,喷料机构通过横管对基坑侧壁进行喷料,可以喷射砂浆、混凝土或其他加固材料,大大提高基坑侧壁稳定性,支撑效果好。
2、本发明中所述横管上喷孔在横管一侧呈扇形分布,喷射范围大,提高喷射效率。
3、本发明中巧妙设置斜撑架,斜撑架高度方便调节,便于拆卸和安装,方便施工。
4、本发明中巧妙设置水平撑架支撑在两侧竖管顶部,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另外本发明中水平撑架长度可以调节,方便张紧水平撑架,提高支撑力,反之方便拆卸。
5、基于此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且喷射的加固材料均匀,提高施工后的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中横管的剖面图;
图3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中竖管与横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中斜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中增设水平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中水平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基坑支撑结构中第一撑管与螺纹套筒之间连接示意图。
图中:1、隧道基坑;1-1、基坑侧壁;1-2、基坑底板;2、竖管;3、锚杆;4、斜撑架;41、固定座;42、固定螺栓;43、固定套管;44、斜撑管;45、销孔;46、限位插销;5、移动泵车;6、输料管;7、横管;71、喷孔;8、管接头;9、卡箍;10、水平撑架;101、第一撑管;1011、连接套管;1012、连接插销;102、螺纹套筒;103、调节螺杆;104、调节旋把;105、固定轴承;106、第二撑管;107、固定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一种隧道隧道基坑1支撑结构,包括横向分布在隧道基坑1内两侧壁竖管2;所述竖管2沿基坑侧壁1-1均匀分布,竖管2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锚杆3锚入基坑侧壁1-1上,锚杆3外端与竖管2可拆卸连接,所述竖管2靠近基坑侧壁1-1一侧竖向均匀分布横管7,横管7与竖管2垂直设置,并通过卡箍9与竖管2固定连接,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所述横管7靠近隧道基坑1一侧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孔71,横管7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输料管6的管接头8;横管7通过管接头8与喷料机构连接;所述横管7上喷孔71在横管7一侧呈扇形分布,喷射范围大,提高喷射效率。
所述喷料机构包括移动泵车5,移动泵车5通过输料管6与横管7连通。
所述基坑底板1-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竖管2外侧中部的斜撑架4,所述斜撑架4包括固定座41,所述固定座41通过固定螺栓42安装在基坑底板1-2上,所述固定座41上铰接有固定套管43,固定套管43上套装有斜撑管44,斜撑管44外端与竖管2中部铰接连接;斜撑管44能够在固定套管43内伸缩,方便调节斜撑架4高度,便于拆卸和安装;
所述固定套管43和斜撑管44上均匀设置有销孔45,固定套管43与斜撑管44通过限位插销46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5~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
隧道基坑1内两侧竖管2顶部之间设置有水平撑架10;所述水平撑架10包括左右对齐设置的第一撑管101和第二撑管106,第一撑管101和第二撑管106一端分别通过固定铰107与两侧竖管2铰接连接,第一撑管101外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102,所述螺纹套筒102与第一撑管101可拆卸连接,第二撑管106外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承105,所述固定轴承105上套着有调节螺杆103,调节螺杆103另一端与螺纹套筒102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03中部设置有调节旋把104,通过调节旋把104带动调节螺杆103转动,使得调节螺杆103在螺纹套筒102内伸缩,进而调节水平撑架10长度,方便张紧水平撑架10,提高支撑力,反之方便拆卸。
所述螺纹套筒102靠近第一撑管101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管,第一撑管101套装在连接套管1011上,并通过连接插销1012固定连接,在第一撑管101和第二撑管106对接时,第一撑管101套装在连接套管1011上,连接套管1011能够伸缩,方便另一侧调节螺杆103旋入螺纹套筒102,待水平对齐后,通过连接插销1012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竖管2并排设置在基坑侧壁1-1上,其上下两端通过锚杆3锚入基坑侧壁1-1内,同时竖管2之间竖向均匀分布横管7,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大大提高基坑侧壁1-1支撑稳定性,喷料机构通过横管7对基坑侧壁1-1进行喷料,可以喷射砂浆、混凝土或其他加固材料,大大提高基坑侧壁1-1稳定性,支撑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撑结构,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发明中竖管并排设置在基坑侧壁上,其上下两端通过锚杆锚入基坑侧壁内,同时竖管之间竖向均匀分布横管,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大大提高基坑侧壁支撑稳定性,喷料机构通过横管对基坑侧壁进行喷料,可以喷射砂浆、混凝土或其他加固材料,大大提高基坑侧壁稳定性,支撑效果好。
本发明中所述横管上喷孔在横管一侧呈扇形分布,喷射范围大,提高喷射效率。
本发明中巧妙设置斜撑架,斜撑架高度方便调节,便于拆卸和安装,方便施工。
本发明中巧妙设置水平撑架支撑在两侧竖管顶部,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另外本发明中水平撑架长度可以调节,方便张紧水平撑架,提高支撑力,反之方便拆卸。
实施例三,一种基于上述的基坑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结构设置对应基坑侧壁安装好支撑结构,使竖管2并排设置在基坑侧壁1-1上,其上下两端通过锚杆3锚入基坑侧壁1-1内,同时竖管2之间竖向均匀分布横管7,构成格栅式支撑棚架,且横管7上喷孔71在横管7一侧呈扇形分布。
s2、把喷料机构采用输料管6与管接头8连接,使输料管的物料直接由横管7的喷孔71喷出。
s3、采用喷料机构通过横管7的喷孔71实现对基坑侧壁1-1进行喷射砂浆、混凝土或其他加固物料。
基于此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且喷射的加固材料均匀,提高施工后的工程质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