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6638发布日期:2020-01-18 03:28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基坑围护体系在基坑工程结束后即完成其使命,但若能将其重复利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基坑围护工程中,围护桩以受弯构件设计,其刚度一般较大,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必然可以继续作为构件发挥作用,使其与外墙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及侧向的土水压力,所以将围护桩与地下结构外墙相结合,可以使围护桩成为地下永久结构的一部分,实现“桩墙合一”。“桩墙合一”技术可减薄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减少基坑面积,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节能降耗,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基坑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共同作用作为正常使用阶段的地下室外墙结构,考虑外墙节点可能出现渗漏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包括:

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用于设在地下室外墙的墙底;所述排水槽上开设有通孔;

填充物,所述填充物铺设在所述排水槽内;及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上的通孔连通;所述排水管用于与集水井连接。

上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包括排水槽、填充物以及排水管,排水槽用于设在地下室外墙的墙底,填充物铺设在排水槽内,从而增加防水系统的强度,另排水槽上开设有通孔,排水管与排水槽上的通孔连通,该排水管用于与集水井连接,从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可以通过排水槽排出,再通过排水管排出,而排水管与集水井连接,从而可以将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排出,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此外,排水槽内铺设有填充物,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填充物可以对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进行引流,提高水排出效率,进一步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物为卵石。

填充物为卵石,提高排水槽的强度,提高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且起到引流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物还包括织物、滤布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为排水盲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倾斜设置,所述排水管往远离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方向向下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用于设在地下室结构中,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水槽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5米-20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宽度为5厘米-50厘米;所述排水槽的深度为10厘米-80厘米。

一种上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地下室外墙的墙底开设排水槽;

在所述排水槽内敷设填充物;

使用排水管将排水槽与集水井连接起来。

上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的剖面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的剖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100包括排水槽110、填充物120以及排水管130。该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100采用疏堵结合施工工艺,对桩墙合一的地下室外墙施工进行深化,对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进行排出。通过在地下室外墙200和结构底板300(即地下室结构)相交的墙底设置排水槽110,再通过排水管130排出。

具体地,排水槽110用于设在地下室外墙的墙底,请再参考图1,即排水槽110设在地下室外墙200和结构底板300相交的墙底位置。如图2所示,基坑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水引流至排水槽1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水槽的宽度为5厘米-50厘米,排水槽的深度为10厘米-80厘米。需要说明的是,排水槽110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确认。排水槽110在桩墙合一施工过程中进行开设。排水槽100内铺设有填充物120,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填充物可以对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进行引流,提高水排出效率,进一步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填充物120为卵石。填充物120为卵石,提高排水槽的强度,提高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且起到引流作用。由于排水槽110设在地下室外墙200和结构底板300相交的墙底位置,通过在排水槽110内铺设填充物120,加强墙底位置的强度,避免沉降等。此外,填充物120起到引流的作用,加快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的流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填充物120还包括织物、滤布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也就是说,填充物120可以是用织物包裹的卵石等。通过织物和/或滤布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水的排出效率。此外,织物和/或滤布等可以对水进行过滤,防止排水管130被堵塞。其中,滤布可以为土木布等。

排水管130与排水槽110上的通孔连接,通孔开设在排水槽110的侧壁上,排水管130用于与集水井连接,从而可以将经过排水槽110的水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排水管130可以排水盲管。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排水管130倾斜设置,也就是说,排水管130往远离地下室外墙的方向向下倾斜,如图1所示。从而可以通过水的自重,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可以尽快排出。

上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100,包括排水槽110、填充物120以及排水管130,排水槽110用于设在地下室外墙的墙底,填充物120铺设在排水槽110内,从而增加防水系统100的强度,另排水槽110上开设有通孔,排水管130与排水槽110上的通孔连通,该排水管130用于与集水井连接,从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可以通过排水槽110排出,再通过排水管130排出,而排水管130与集水井连接,从而可以将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排出,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此外,排水槽110内铺设有填充物120,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填充物120可以对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进行引流,提高水排出效率,进一步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地下室外墙与地下结构自撑式换撑梁,增强了结构受力的整体性,减小了由于基坑变形引起地下室外墙变形而产生的裂缝,从而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防水系统100还包括排水沟140,如图1所示。排水沟140用于设在地下室结构300中,该排水沟140与排水管130连通。也就是说,排水管130的一端与排水槽110连接,排水管130的另一端与排水沟140连接。排水沟140与集水井连接,从而将水引流至集水井中。通过排水管130引流至排水沟140,达到桩墙合一的地下室外墙防水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水管130的数量为多个,即排水槽1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排水管130一一对应,多个排水管130均与排水沟140连接。相邻的所述排水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米-20米。需要说明的是,排水槽110具有的通孔也可以只有两个或者一个,在此并不做限定。另外,排水管130的管径可以根据施工需求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30的数量为两个,也就是说,排水槽110的两端分别连有一排水管130,如图2所示。

上述防水系统100用于“桩墙合一”技术考虑基坑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共同作用作为正常使用阶段的地下室外墙结构,考虑外墙节点可能出现渗漏情况,采用疏堵结合新型防水工艺。“桩墙合一”技术可减薄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减少基坑面积,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节能降耗,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工程应用考虑实现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考虑了“桩墙合一”技术的防水、传力构造等,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提高施工质量。“桩墙合一”地下室外墙疏堵结合结构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具体排水盲管管径的大小、布设间距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一实施例的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地下室外墙的墙底开设排水槽;在所述排水槽内敷设填充物;使用排水管将排水槽与集水井连接起来。需要说明的是,所形成的防水系统如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