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8741发布日期:2020-03-31 10:3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具体涉及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现阶段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缺水。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关注的焦点;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控制水流量,人工配置水资源,使水资源的利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边坡被冲刷,导致河岸崩塌,对农作物或建筑物造成安全威胁,因此,做好防坡防护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种植植被,利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美化环境。生态护坡应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护坡技术利用植物自身的功能保护水土,保护护坡。植被的深根具有锚固作用,而浅根对水土具有加固作用。此外,植被保护还能够减少土壤孔隙和截留降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降雨在坡面上的溅蚀,减少了土壤颗粒的损失,保护了坡面原有的结构,减轻了水土流失;然而,这种方法不适合长期浸泡区域。

近年来,岩土材料复合种植技术受到公众的欢迎,可选用钢丝网和砾石复合种植基地作为护坡材料,镀锌或喷涂砂砾网架、肥料网架和一些种植土壤是钢丝网和砂砾复合种植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河道流速,抗冲刷,保护边坡的生态完整性,弥补现浇混凝土护坡的不足,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整个护坡需要一层一层的铺设,并且在每一层加工时,需要与加工好的下一层精准配合,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精力以及很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从而导致护坡的施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通过采用泡沫混凝土通过浇筑口灌入浇筑腔内,泡沫混凝土进入浇筑腔内后能够上下分流,分别渗入固定基层和颗粒加固层内,并且同时将三维网垫覆盖固定,整个上下浇筑层不仅能够用于护坡的固定结构,还用作浇筑模具,无需另外使用模具进行定型,上下浇筑层固定时能够将固定基层罩住,防止石子和砾石随意洒落,加固层铺设在上下浇筑层顶部,并且通过第二钢板桩插入通孔内实现加固层的精准定位,固定基层、上下浇筑层和加固层三者固定和定位都非常方便,不需要很专业的人士施工,施工难度降低很多,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固定基层、上下浇筑层、加固层和三维网垫;

上下浇筑层包括基板、第一钢板桩、固定基层容纳槽、浇筑腔和隔离网板,所述第一钢板桩固定设置于基板底部,所述固定基层容纳槽设置于基板底端面上,所述浇筑腔一端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腔设置于固定基层容纳槽顶部且顶端贯穿基板顶部表面,所述浇筑腔与固定基层容纳槽之间通过隔离网板隔开;

加固层由多个网格单元组成,且每个网格单元包括内管、外管、支撑杆、支撑网板、泥土层和颗粒加固层,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内部且通过支撑杆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网板固定设置于内管内腔底部,所述颗粒加固层放置于支撑网板顶部对应的内管内腔内,所述泥土层铺设于内管与外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层由石子和砾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加固层具体为砾石,所述颗粒加固层顶端高出网格单元顶端面,且顶端面设置为球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浇筑腔内浇筑材料为泡沫混凝土。

进一步地,多个网格单元呈蜂窝状设置,且一体化成型,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多边形,且由聚乙烯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层底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钢板桩,且第二钢板桩对应的网格单元设置为实心状,所述第二钢板桩对应的上下浇筑层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钢板桩贯穿通孔与地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底端均设置为锥形,且外壁均匀设置有倒钩,所述倒钩设置为向上倾斜状,所述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底端均延伸至地面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壁上从上到下均匀设有多个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环半径小于倒钩端部与钢板桩圆心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网垫由聚酰胺单丝干拉成型,孔隙率为95%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上下浇筑层设置于固定基层和加固层之间,并且三者通过浇筑腔相连通,在三者上下对准固定后,采用泡沫混凝土通过浇筑口灌入浇筑腔内,泡沫混凝土进入浇筑腔内后能够上下分流,分别渗入固定基层和颗粒加固层内,从而实现固定基层、上下浇筑层、加固层的固定一体化,并且同时将三维网垫覆盖固定,整个上下浇筑层不仅能够用于护坡的固定结构,还用作浇筑模具,无需另外使用模具进行定型,待固定基层和加固层干燥后,整个护坡加工完成;

、本发明上下浇筑层固定时能够将固定基层罩住,防止石子和砾石随意洒落,加固层铺设在上下浇筑层顶部,并且通过第二钢板桩插入通孔内实现加固层的精准定位,固定基层、上下浇筑层和加固层三者固定和定位都非常方便,且能够起到相互固定的作用,也不需要很专业的人士施工,施工难度降低很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加固层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三维网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下浇筑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加固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网格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下浇筑层与一个网格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基层、2上下浇筑层、21基板、22第一钢板桩、23固定基层容纳槽、24浇筑腔、25隔离网板、26浇筑口、3加固层、31内管、32外管、33支撑杆、34支撑网板、35泥土层、36颗粒加固层、4三维网垫、5倒钩、6通孔、7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7,该实施例的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固定基层1、上下浇筑层2、加固层3和三维网垫4;

上下浇筑层2包括基板21、第一钢板桩22、固定基层容纳槽23、浇筑腔24和隔离网板25,所述第一钢板桩22固定设置于基板21底部,所述固定基层容纳槽23设置于基板21底端面上,所述浇筑腔24一端设有浇筑口26,所述浇筑腔24设置于固定基层容纳槽23顶部且顶端贯穿基板21顶部表面,所述浇筑腔24与固定基层容纳槽23之间通过隔离网板25隔开;

加固层3由多个网格单元组成,且每个网格单元包括内管31、外管32、支撑杆33、支撑网板34、泥土层35和颗粒加固层36,所述内管31设置于外管32内部且通过支撑杆33与外管3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网板34固定设置于内管31内腔底部,所述颗粒加固层36放置于支撑网板34顶部对应的内管31内腔内,所述泥土层35铺设于内管31与外管3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层1由石子和砾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加固层36具体为砾石。

进一步地,所述浇筑腔24内浇筑材料为泡沫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层3底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钢板桩37,且第二钢板桩37对应的网格单元设置为实心状,所述第二钢板桩37对应的上下浇筑层2上设有通孔6,所述第二钢板桩37贯穿通孔6与地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网格单元呈蜂窝状设置,且一体化成型,使整个加固层3加固效果更好,且外表美观,所述内管31和外管32均为多边形,且由聚乙烯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网垫4由聚酰胺单丝干拉成型,孔隙率为95%以上。

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发明在施工安装时,首先确定好施工位置后,将石子和砾石的混合物铺设在相应的区域内,形成固定基层1;

然后将上下浇筑层2罩在固定基层1顶部,使用锤子将上下浇筑层2向下锤,使第一钢板桩22插入泥土中,实现上下浇筑层2的固定,此时固定基层1被固定覆盖在固定基层容纳槽23内;

接着将加固层3铺设在上下浇筑层2顶部,并且通过第二钢板桩37插入通孔6内实现加固层3的精准定位,定位后,使用锤子将加固层3向下锤,使第二钢板桩37插入泥土中,实现加固层3的固定,在固定后向每个内管31中铺设砾石,形成颗粒加固层36,并且向内管31与外管32之间填充泥土,形成泥土层35;

再将三维网垫4罩在整个加固层3顶部;

最后将混合后的泡沫混凝土通过浇筑口26灌入浇筑腔24内,浇筑腔24内不断被填满,并且泡沫混凝土进入浇筑腔24内后能够上下分流,向下流动的泡沫混凝土透过隔离网板25进入固定基层1,将石子和砾石包裹,缝隙被完全填充;向上流动的泡沫混凝土透过支撑网板34进入颗粒加固层36内,将砾石包裹,缝隙被完全填充,从而实现固定基层1、上下浇筑层2、加固层3的固定一体化,浇筑的同时,三维网垫4也与泡沫混凝土和泥土层35贴合,并被泡沫混凝土覆盖,实现三维网垫4与加固层3的固定连接,避免整个护坡顶层的泥土和砾石长时间使用后被水冲击造成流失;

整个基板21作为浇筑模具,无需另外使用模具进行定型,待固定基层1和加固层3干燥后,整个护坡加工完成。

参照说明书附图1-7,所述颗粒加固层36顶端高出网格单元顶端面,且顶端面设置为球形面;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浇筑后及泡沫混凝土未干时,将颗粒加固层36与泡沫混凝土的混合物通过拍打,顶端面形成球形面,且边缘与内管31顶端边缘贴合,此时在后期种植草被种子时,能够直接将草被种子洒在护坡上,此时的种子碰撞到颗粒加固层36后,能够自动落入泥土层35内,便于种植。

参照说明书附图1-8,所述第一钢板桩22和第二钢板桩37底端均设置为锥形,且外壁均匀设置有倒钩5,所述倒钩5设置为向上倾斜状,所述第一钢板桩22和第二钢板桩37底端均延伸至地面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6内壁上从上到下均匀设有多个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的内环半径小于倒钩5端部与钢板桩圆心之间的间距。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深入到泥土中时,倒钩5的设置能够使固定效果更好,且不易反向松动,另外在第二钢板插入时,限位环7的设置,使加固层3也不能够上移,与上下浇筑层2连接固定效果好,增加了整个护坡的稳固性。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施工安装时,首先铺设固定基层1,然后采用第一钢板桩22将上下浇筑层2固定在地面上并将固定基层1罩住限位,接着将加固层3铺设在上下浇筑层2顶部,并且通过第二钢板桩37与加固层3精准定位,并与地面固定,填充好颗粒加固层36和泥土层35后,将三维网垫4罩在整个加固层3顶部,最后使用泡沫混凝土通过浇筑口26灌入浇筑腔24内,泡沫混凝土进入浇筑腔24内后能够上下分流,分别渗入固定基层1和颗粒加固层36内,从而实现固定基层1、上下浇筑层2、加固层3的固定一体化,并且同时将三维网垫4覆盖固定,整个基板21作为浇筑模具,无需另外使用模具进行定型,待固定基层1和加固层3干燥后,整个护坡加工完成。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