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12107发布日期:2020-04-24 18: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采用长螺旋钻机在明挖地段进行钻孔,钻孔结束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钻孔灌注后48小时,进行下一孔位施工;

s2、钻孔施工完成后对每个孔位进行冠梁施工;

s3、冠梁施工完成后,在冠梁中心标高处挖管廊基坑,并在基坑处进行钢支撑施工;

s4、钢支撑施工完成后进行边坡喷锚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钻孔施工第一步在明挖地段进行测量、定孔位,根据桩位预埋护筒,第二步将钻机移至孔位处并找准方位调整钻机至水平位置,第三步启动钻机通过钻孔在指定位置钻孔至指定深度,进行空转,不进尺,第四步对钻孔出现的问题进行验收,第五步反转提升钻杆将孔中土层压实,第六步从钻杆底部的钻孔内泵送灌注混凝土,第七步灌注混凝土的同时提升钻杆,整体灌注混凝土至指定高程以上0.5m,第八步在孔内的灌注混凝土中吊入钢筋笼至预设高度,第九步移至下一孔位进行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冠梁施工第一步按设计标高开挖覆土及桩间土方,第二步桩头浮浆凿除及锚固钢筋处理,第三步测量放样、钢筋及预埋件安装,第四步模板的安装调整及加固,第五步混凝土施工,第六步混凝土养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钢支撑施工第一步挖深小于10米的管廊基坑并在冠梁中心处设置一道钢管支撑,第二步挖深10m-13m的深基坑,并设置2道钢管支撑,第二道水平支撑间距为5m,两道支撑垂直距离大于3m,钢支撑采用φ=609mm、δ=16mm的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边坡喷锚施工第一步进行土方开挖,第二步修整边壁,第三步测量放线,第四步插筋安装钢筋骨架,第五步插设锚杆并安装钢筋网,第六步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桩,第七步设置安装泄水管,第八步进行喷射砼作业,第九步对喷射后的混凝土终凝后2h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大于7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段分层施工,每段长度控制在25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边坡为人工修整,坡面平整度为±5cm以内,坡度为±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安装采用75pvc管,每级边坡从坡顶至坡底共设四排,竖向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均匀分布,横向间距为200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S1、采用长螺旋钻机在明挖地段进行钻孔,钻孔结束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钻孔灌注后48小时,进行下一孔位施工;S2、钻孔施工完成后对每个孔位进行冠梁施工;S3、冠梁施工完成后,在冠梁中心标高处挖管廊基坑,并在基坑处进行钢支撑施工;S4、钢支撑施工完成后进行边坡喷锚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的施工方法,降低粉质粘土砂砾石区域基坑施工的工艺难度,施工成本大大的降低,采用长螺旋钻孔法形成的成桩承载力和止水效果均得到优化,同时针对较大、较深基坑尺寸的施工能够有效的规避掉土体蠕变性对基坑支护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了基坑支护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