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8353发布日期:2020-05-06 20: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为圆柱壳体,所述外壳(1)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与外部雨水收集装置相连通的进水口(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静置腔室(4),所述外壳(1)的中部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静置腔室(4)相连通的出水口(3);

溢流结构(5),所述溢流结构(5)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进水口(2)的下方,用来沉淀雨水中的杂质颗粒;

过滤结构(6),所述过滤结构(6)设置在所述溢流结构(5)的下方,用来承接所述溢流结构(5)溢出的雨水,所述溢流结构(5)中在设计的雨水流路上设置有独立于所述过滤结构(6)的滤包,所述过滤结构(6)上设置有分隔环(15),所述分隔环(15)的上部设置第一粒径的滤包,所述分隔环(15)的下部设置第二粒径的滤包,所述第一粒径大于所述第二粒径,所述过滤结构(6)的底部开孔作为所述雨水流路在所述过滤结构(6)中的出口;

分流结构(8),所述分流结构(8)设置在所述过滤结构(6)的下方,所述分流结构(8)呈伞状,所述分流结构(8)的伞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螺旋叶片(9),用来在伞沿处形成多道带有角速度的雨水分流体;以及

搅拌结构(10),所述搅拌结构(10)设置在所述分流结构(8)下方,用来承接并汇聚所述雨水分流体形成水流漩涡,所述搅拌结构(10)中包括多个曝气孔(11),所述曝气孔(11)与充气装置(12)连通,所述搅拌结构(10)的下部设置通孔,所述水流漩涡自所述通孔流出后进入所述静置腔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结构(5)为碗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结构(5)的上边沿设置有一圈阻挡所述杂质颗粒的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6)为碗状且底部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6)的上边沿与所述外壳(1)的内壳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6)与溢流结构(5)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10)的上边沿与所述外壳(1)的内壳壁相连接,所述搅拌结构(10)、过滤结构(6)、外壳(1)共同构成增压腔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中生态治理用污染雨水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圆柱壳体,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与外部雨水收集装置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静置腔室,所述外壳的中部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静置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进水口的下方,用来沉淀雨水中的杂质颗粒;过滤结构;分流结构;以及搅拌结构。本发明能够高效净化受污染的雨水水体。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伟;毛正平;洪隽琰;董尚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3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