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用打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2777发布日期:2019-12-17 20:46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施工用打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桥梁施工用打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中,为了桥梁的稳固安全,前期打桩是非常重要的。桥梁打桩是用专用机具将各种材料的桩打入、压入、振入或旋入地基土中的施工方法。常用的有锤击法、振动法、射水法和压桩法。其中,锤击法是利用桩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地基土对桩的阻力,而将桩打入到预定深度,适用于软塑或可塑的粘性土层。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桩架、桩锤、动力设备等。

桩锤在施工时,对地面进行锤击,当形成了有一定深度的空腔时,空腔会对下落的桩锤形成气压阻力,削弱桩锤下落的重力势能,且有一定造成桩锤的下落路线偏斜。同时,随着孔洞加深,孔壁也容易松动坍塌。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克服气压阻力并随时稳固孔壁的桩锤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打桩装置,很好的将打桩时空腔对桩锤的空气阻力转化为横向力,并将横向力用于稳固孔壁,设计巧妙,结构简单。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直放置的圆柱形锤头,锤头下端面开有盲孔,锤头下端面安装有可封闭盲孔的第一弹性气囊,第一弹性气囊与盲孔构成缓冲腔;缓冲腔内有竖直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端装有第二弹性气囊,第二弹性气囊在不受力时与盲孔上端面接触,第一连杆下端与第一弹性气囊相接触;锤头圆周分布有若干第二连杆,每个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置于盲孔内和锤头外部,置于盲孔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气囊始终紧密贴合,锤头外部的一端各连接一个面板;当第一弹性气囊受到向上气压时,第一弹性气囊吸收气压的力并转化为向上运动的力,进而带动第一连杆向上运动挤压第二弹性气囊,使第二弹性气囊挤压第二连杆带动面板圆周向外移动;当向上的气压力消失时,第二连杆复位,第二弹性气囊恢复原形使第一连杆下降,进而第一弹性气囊复位。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削弱了打桩时空腔对桩锤的空气阻力,同时将一部分阻力变为横向力用于稳固筒壁,提高了锤击法打桩的工作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附图1-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放置的圆柱形锤头1,锤头1下端面开有盲孔,锤头1下端面安装有可封闭盲孔的第一弹性气囊2,第一弹性气囊2与盲孔构成缓冲腔3;缓冲腔3内有竖直放置且可以上下移动的的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上端装有第二弹性气囊5,第二弹性气囊5在不受力时与盲孔上端面接触,第一连杆4下端与第一弹性气囊2相接触;锤头1圆周分布有若干第二连杆6,每个第二连杆6的两端分别置于盲孔内和锤头1外部,置于盲孔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气囊5始终紧密贴合,锤头1外部的一端各连接一个面板7;当第一弹性气囊2受到向上气压时,第一弹性气囊2吸收气压的力并转化为向上运动的力,进而带动第一连杆4向上运动挤压第二弹性气囊5,使第二弹性气囊5挤压第二连杆6带动面板7圆周向外移动;当向上的气压力消失时,第二连杆6复位,第二弹性气囊5恢复原形使第一连杆4下降,进而第一弹性气囊2复位。

为了使第二连杆6和第二弹性气囊5在向上气压力消失时快速复位,且每个第二连杆6置于盲孔内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气囊5始终紧密贴合,所述的缓冲腔3内壁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伸入锤头1的一端相连。

为了使第一连杆4和第一弹性气囊2在向上气压力消失时更快速的复位,所述的缓冲腔3内有水平挡板9,挡板9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的下端相连。

为了使第二弹性气囊5与第二连杆6接触面足够大,每个第二连杆6置于盲孔内的一端可做成接触面较大的平板。

为了使筒壁得到圆周稳固,第二连杆6与面板7至少有两对以上。

为了配合所需打桩面积,面板7的外端可设计成不同半径的弧形。

为了尽量多削弱锤头1下落时的气压阻力,第一弹性气囊2在不运动时是向下突起的。

为了防止泥土杂物进入锤头1内部影响运作,锤头1内部是封闭的。

为了方便打桩,锤头1下部圆锥分布有多个梯形锤块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法:在用锤击法进行打桩时,先将锤头1竖直吊起在所需打桩处的上方,让后放松起吊绳使锤头自然落下,利用锤头的重力势能锤击底面打桩;当打桩进行到到有空腔形成时,锤头1在下落时就会受到空腔对锤头的向上空气压力,此时,锤头在下落时,第一弹性气囊2会吸收向上的空气压力并转化为向上的动力,进而带动第一连杆4向上运动挤压第二弹性气囊5,使第二弹性气囊5挤压第二连杆6带动面板7圆周向外移动,面板7击打到打桩形成的空腔内壁上,稳固内壁使之不易坍塌。

当锤头1停止下落时,向上的气压消失,第二弹性件11带动第二连杆6复位,第二弹性气囊5恢复原状,同时第一弹性件10带动第一连杆4向下,使第一弹性气囊2恢复原状,以方便进行下一次打桩。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面板7可以配合不同的打桩需求更换不同的规格形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削弱了打桩时空腔对桩锤的空气阻力,同时将一部分阻力变为横向力用于稳固筒壁,提高了锤击法打桩的工作能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