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开挖料的经济型泄洪闸导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509发布日期:2019-11-15 21:5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利用开挖料的经济型泄洪闸导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开挖料的经济型泄洪闸导墙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的泄洪闸上、下游导墙及类似工程。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调水、灌溉等工作,往往需要在水库或者河道修建泄洪闸来宣泄洪水并调节控制水位,大部分泄洪闸上、下游两岸需要布置导墙,以起到引导泄洪闸水流,保护两岸免遭水流冲刷的作用。泄洪闸上、下游导墙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结构,结构混凝土量大,经济性不高,增加了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利用开挖料的经济型泄洪闸导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开挖料的经济型泄洪闸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地基上设置铺盖和导墙底板,对应导墙底板设有导墙主体,导墙主体的一侧设有回填料,所述导墙主体内具有腔室,腔室内充填有工程开挖料。

所述腔室内经若干中隔板分隔。

所述导墙主体内设有连通所述回填料和导墙主体的远离回填料侧的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布置于所述中隔板及导墙主体的侧壁内。

所述排水管管径为10cm,该排水管由靠近所述回填料端向远离回填料端倾斜,坡度为5%;所述导墙主体的靠近所述回填料侧对应所述排水管设有反滤体。

所述导墙主体的远离所述回填料侧设有连通导墙主体内腔室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孔径为10cm。

所述中隔板之间间距为5m。

所述工程开挖料为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

所述导墙主体与所述回填料接触面分层涂刷有浓浆。

所述导墙主体内部的转角处经倒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导墙主体内设置腔室,并用工程开挖料填充,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减少结构混凝土用量;施工方便,减少工程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导墙主体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导墙主体的断面示意图。

1、铺盖;2、导墙底板;3、导墙主体;301、顶板;302、端部侧壁;303、中隔板;304、通气孔;305、前侧壁;306、后侧壁;307、排水管;4、工程开挖料;5、回填料;6、反滤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利用开挖料的经济型泄洪闸导墙结构,在地基上设置铺盖1和导墙底板2,对应导墙底板2设有导墙主体3,导墙主体3的后侧设有回填料5。本实施例中导墙主体3与回填料5接触面分层涂刷有浓浆,导墙主体3内具有腔室,腔室内充填有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等工程开挖料4。

本例中导墙主体3具有与回填料5接触的后侧壁306和远离回填料5的前侧壁305、位于导墙主体3端部的端部侧壁302,以及接于前侧壁305、后侧壁306和端部侧壁302上端的顶板301。本例中导墙底板2、前侧壁305、后侧壁306、端部侧壁302和顶板30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具有腔室的导墙主体3。本例中在腔室内设有若干中隔板303,中隔板303之间间距为5m,中隔板303垂直导墙主体3的轴线布置,其两端分别连接前侧壁305和后侧壁306,中隔板303将腔室分隔成多个小腔室。本实施例中导墙主体3内部的转角处均经倒角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导墙主体3内设有若干排水管307,排水管307连通前侧壁305的外表面和后侧壁306的外表面。排水管307布置于中隔板303及端部侧壁302内,排水管307管径为10cm,该排水管由靠近回填料5端向远离回填料5端倾斜,坡度为5%。本例中在导墙主体3的后侧壁306外表面上对应排水管307设有反滤体6。

本例中在导墙主体3的前侧壁305上部对应各个子腔室设有与子腔室连通的通气孔304,通气孔304孔径为10cm。

本实例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进行地基清理及导墙底板2和铺盖1的施工,地基条件较差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基础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分层进行前侧壁305、后侧壁306、端部侧壁302和中隔板303的施工,形成顶端敞口的腔室,并分层填筑导墙主体3内的工程开挖料4和导墙主体3后侧的回填料5;

排水管307预埋在端部侧壁302和中隔板303内通长布置施工;后侧壁306与回填料5接触面分层涂抹浓浆;回填料5施工完成前完成反滤体6的施工;前侧壁305上开设通气孔304;

3、进行顶板301的施工。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