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1148发布日期:2020-03-31 16: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卫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槽,特别是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水槽,一般仅作为普通清洗使用,当餐具清洗完成后,需要放置于沥水篮上进行沥水处理,避免餐具表面始终附着有水滴,滋生细菌。但是,清洗后的餐具在进行转移时(从水槽转至沥水篮的过程中),附着于餐具上的水滴会沿着餐具的表面滑落,滴于水槽所在的台板表面,从而污染台板表面,另外,餐具在沥水篮中进行沥水操作时,沥出的水滴会积聚在沥水篮的下方,如果想要处理沥水篮下方的水滴,一种方式,是通过抹布进行擦拭,另一种方式,是将沥水篮下方的水滴引流至水槽内,其操作均较为麻烦。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沥水处理,避免餐具在清洗区域与沥干区域之间转移时水滴于台板表面,提高台板表面干净、整洁的水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沥水处理,避免餐具在清洗区域与沥干区域之间转移时水滴于台板表面,提高台板表面干净、整洁的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包括:具有洗涤平面的槽体,沿洗涤平面的厚度方向下凹形成安放平面,沿安放平面下凹形成洗涤槽,其中,在安放平面上搁置有一个沥去清洗后餐具或者砧板表面水滴的沥水架。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洗涤平面与安放平面之间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沥水架包括用以沥去条形餐具和球状清洗工具的架体,和与架体可拆卸连接,用以支撑砧板的支架,其中,在架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沥水孔。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沿架体的横向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沥水空间,分别为第一沥水空间和第二沥水空间,其中,第一沥水空间作为条状餐具的安放空间;第二沥水空间作为清洗工具的安放空间。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第二沥水空间的深度深于第一沥水空间的深度。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第一沥水空间和第二沥水空间的其中一个部角呈弧面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分别沿第一沥水空间的深度方向以及沿第一沥水空间和第二沥水空间交界处的深度方向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孔,或者分别沿第一沥水空间的深度方向和沿第二沥水空间的深度方向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孔,其中,该两个连接孔作为架体与支架相连时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在架体的开口端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沿架体开口端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沿边。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支架包括与两个连接孔嵌套连接的两根立柱,且该两根立柱并排设置,和连接两根立柱上部的第一框体,以及连接两根立柱下部的第二框体,其中,第一框体与砧板的上部相嵌套,第二框体与砧板的下部相嵌套。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第一框体呈环形结构设置,其中,在环形结构的第一框体上开设有一个缺口;第二框体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第二框体的开口端与两根立柱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在两根立柱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加强板,且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相嵌套。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在安放平面上搁置有一个洗涤篮。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中,洗涤篮包括一块底板,沿底板各个侧边向同一个方向延伸,形成密封状的侧板,其中,沿侧板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翻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将沥水架(沥水区域)和洗涤槽(清洗区域)集成设置,可在洗涤槽内将清洗完成的餐具直接放置于沥水架中进行沥水处理,而沥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滴直接滴落于洗涤槽内,通过洗涤槽上的落水器进入下水管道中,从而解决了餐具从清洗区域转移至沥水区域时,水滴落于台板表面的问题,保证台板表面的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沥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槽体;110、洗涤平面;120、安放平面;200、洗涤槽;300、沥水架;310、架体;311、沥水孔;312、第一沥水空间;313、第二沥水空间;314、连接孔;315、沿边;316、部角;320、支架;321、立柱;322、第一框体;323、第二框体;324、加强板;400、砧板;500、洗涤篮;510、底板;520、侧板;530、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包括:具有洗涤平面110的槽体100,沿洗涤平面110的厚度方向下凹形成安放平面120,沿安放平面120下凹形成洗涤槽200,其中,在安放平面120上搁置有一个沥去清洗后餐具或者砧板400表面水滴的沥水架3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洗、沥水集成设置的水槽,将沥水架300(沥水区域)和洗涤槽200(清洗区域)集成设置,可在洗涤槽200内将清洗完成的餐具直接放置于沥水架300中进行沥水处理,而沥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滴直接滴落于洗涤槽200内,通过洗涤槽200上的落水器进入下水管道中,从而解决了餐具从清洗区域转移至沥水区域时,水滴落于台板表面的问题,保证台板表面的干净、整洁。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洗涤平面110与安放平面120之间通过圆弧平滑过渡,从而提高槽体100整体的美观性,同时,提高整个槽体100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沥水架300包括用以沥去条形餐具和球状清洗工具的架体310,和与架体310可拆卸连接,用以支撑砧板400的支架320,其中,在架体310上设置有若干个沥水孔311。

在本实施例中,条形餐具和球状清洗工具直接放置于架体310内,并通过架体310上的沥水孔311将条形餐具和球状清洗工具表面的水滴滴落于洗涤槽200内,后通过洗涤槽200的落水器排入下水管道中;放置于支架320上的砧板400,其表面的水滴顺着砧板400流入架体310内,后经过架体310上的沥水孔311进入洗涤槽200内,最后通过洗涤槽200的落水器排入下水管道中,从而缩减了清洗后的餐具、清洗工具以及砧板400在清洗区域与沥干区域之间转移的距离,保证水槽台面的整洁、干净。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沿架体310的横向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沥水空间,分别为第一沥水空间312和第二沥水空间313,其中,第一沥水空间312作为条状餐具的安放空间,如筷子、汤勺、叉子等;第二沥水空间313作为清洗工具的安放空间,如清洁球、清洗液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餐具清洗过程中,会用到清洗工具,导致清洗工具表面,或者内部充满水滴,而如果将清洗工具始终处于水环境中,会在清洗工具的表面或者内部滋生细菌,影响其使用的卫生,另外,条状餐具在清洗完成后,其表面附着有大量的水滴,如果采用甩干的方式进行沥水操作,会弄湿整个厨房间内的地板或者台板,因此,将清洗工具与条状餐具分别放置于对应的沥水空间内进行沥水处理,操作方便、可靠,而且条状餐具其横截面积较小,能够叠加放置于第一沥水空间312中而不影响其沥水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沥水空间313的深度深于第一沥水空间312的深度。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第二沥水空间313的深度深于第一沥水空间312的深度,是因为第二沥水空间313用以放置清洗工具,其清洗工具的体积一般较大,当清洗工具放置于第二沥水空间313中时,能够形成“下埋”状态的安放方式,避免清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掉落于洗涤槽200内,提高清洗工具使用的可靠性。另外,第一沥水空间312和第二沥水空间313中的沥水孔311呈圆孔状结构设置,分别设置与第一沥水空间312和第二沥水空间313的底部和侧壁,实现快速沥水。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沥水空间312和第二沥水空间313的其中一个部角316呈弧面结构设置,使得整个沥水架300与洗涤槽200槽壁之间紧密贴合,从而提高沥水架300搁置在安放平面120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分别沿第一沥水空间312的深度方向以及沿第一沥水空间312和第二沥水空间313交界处的深度方向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孔314,或者分别沿第一沥水空间312的深度方向和沿第二沥水空间313的深度方向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孔314,其中,该两个连接孔314作为架体310与支架320相连时的安装位置。即架体310与支架320之间通过嵌套插接配合实现连接,提高架体310与支架3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架体310的开口端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沿架体310开口端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沿边315,从而提高架体310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支架320包括与两个连接孔314嵌套连接的两根立柱321,且该两根立柱321并排设置,和连接两根立柱321上部的第一框体322,以及连接两根立柱321下部的第二框体323,其中,第一框体322用于与砧板400的上部相嵌套,第二框体323用于与砧板400的下部相嵌套。从而防止安放在支架320上的砧板400不发生倾倒,实现砧板400的快速沥水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框体322呈环形结构设置,其中,在环形结构的第一框体322上开设有一个缺口;第二框体323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第二框体323的开口端与两根立柱321相连。使用时,直接将砧板400从上至下插入第一框体322与第二框体323之间的空间内,并通过第一框体322和第二框体323限位砧板400的上下两端,实现砧板400的快速沥水。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两根立柱321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加强板324,且加强板32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321相嵌套,用以提高支架320的稳定性和强度。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安放平面120上搁置有一个洗涤篮50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洗涤篮500,将洗涤槽200“严格分割”成两个洗涤区域,一个是由洗涤槽200所构成的洗涤区域,另一个是由洗涤篮500所构成的洗涤区域,两者相互独立存在,进一步提高洗涤槽200使用的灵活性,即当需要清洗较大物件时,如锅具,可直接将洗涤篮500从洗涤槽200中挪移出来,当需要同步清洗两种不同食材时,如海鲜与蔬菜,或者海鲜与肉类,可将洗涤篮500放置于安放平面120上,从而避免气味,或者污水的相互串流,提高食材清洗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洗涤篮500包括一块底板510,沿底板510各个侧边向同一个方向延伸(同步向上或者同步向下延伸),形成密封状的侧板520,其中,沿侧板520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翻边530,作为洗涤篮500搁置于安放平面120上的支撑部。在本实施例中,洗涤篮500可沿安放平面120左右滑移,使得洗涤篮500的内部空间能够尽可能的对准从水龙头(安装于洗涤平面110上)的出水口,从而方面食材或者果蔬的清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