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000发布日期:2019-11-19 21:3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地基加固方式,钻孔桩的混凝土灌注工序是钻孔桩施工的核心工序,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灌注高度的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采用测绳与测锤组合进行测量,测锤在重力作用下,在钻孔内下放,带动测绳下放,依靠感觉及经验来确定混凝土面,通过测绳得到具体数值;这样,新手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测量混凝土灌注高度,并且,仅靠感觉及经验来判断,易造成误判断,导致灌注高度测量不精确。

现有技术中,由于测锤具有一定重量,下放时,测锤会嵌入混凝土中,且嵌入的深度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测绳的测量误差,导致灌注高度测量的精确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精确性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包括钻孔、嵌入钻孔的注浆管、测板以及具有刻度线的测锤结构,所述测锤结构置于所述钻孔且抵触所述测板,所述注浆管的下端贯穿所述测板且延伸至所述测板的下方;当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上升推动所述测板上升。

进一步的,所述测板的中部形成贯通孔,所述注浆管的下端贯穿所述贯通孔且朝下延伸布置;所述注浆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贯通孔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贯通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呈扩口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板呈扁平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板呈水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板的直径小于所述钻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测板呈圆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锤结构包括测绳以及锤体,所述测绳具有所述刻度线,所述测绳的一端连接所述锤体,所述测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钻孔外。

进一步的,所述锤体具有与所述测板抵触的底端面,所述锤体的底端面呈水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锤体具有背离底端面的顶端面,沿背离所述锤体的底端面方向,所述锤体的顶端面呈尖状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通过注浆管对钻孔内进行灌注,随着混凝土灌注高度的上升,推动测板上升,下放测锤结构,直至测锤结构抵触测板,根据测锤结构的刻度线读取混凝土灌注高度的数值,在测板的作用下,对测锤结构下放起到参照作用,便于测锤结构下放,并且,测锤结构不会嵌入混凝土层,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的测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的测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用于解决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精确性不佳的问题。

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包括钻孔40、嵌入钻孔40的注浆管30、测板10以及具有刻度线的测锤结构20,测锤结构20置于钻孔40且抵触测板10,注浆管30的下端贯穿测板10且延伸至测板10的下方;当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上升推动测板10上升。

上升的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结构,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通过注浆管30对钻孔40内进行灌注,随着混凝土灌注高度的上升,推动测板10上升,下放测锤结构20,直至测锤结构20抵触测板10,根据测锤结构20的刻度线读取混凝土灌注高度的数值,在测板10的作用下,对测锤结构20下放起到参照作用,便于测锤结构20下放,并且,测锤结构20不会嵌入混凝土层,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测板10的中部形成贯通孔,注浆管30的下端贯穿贯通孔且朝下延伸布置,便于测板10与注浆管30的配合。

再者,注浆管30的外表面与贯通孔具有间隙;这样,混凝土推动测板10上升时,泥浆、水等通过该间隙流至测板10上方,提高灌注效果,且避免测板10上升因水或泥浆导致受力不均,造成偏移。

贯通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呈扩口状布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注浆管30贯穿测板10,同时,便于水、泥浆通过贯通孔。

由于水、泥浆的比重小于混凝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水、泥浆大部分处于混凝土上方,因此,水、泥浆优先从贯通孔排出。

测板10呈扁平状布置,增大测板10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强测板10上升的稳定性。

测板10呈水平布置,降低水平误差,避免测锤结构20对测板10抵触位置不同,测量数据差异大,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水、泥浆含量小,流至测板10上方,形成的厚度小,对测锤结构20的测量精确性影响小。

测板10的直径小于钻孔40的直径,这样,测板10的外表面与桩孔具有间距,便于水、泥浆等排出;且测板10端部不易受水、泥浆影响造成水平偏差。

测板10呈圆形布置,便于测板10与钻孔40配合,且测板10受混凝土的推力更为均匀,降低测板10上升偏差。

测锤结构20包括测绳22以及锤体21,测绳22具有刻度线,测绳22的一端连接锤体21,测绳22的另一端延伸至钻孔40外;当锤体21抵触测板10,通过测绳22的刻度实现混凝土高度的测量。

锤体21具有与测板10抵触的底端面,锤体21的底端面呈水平布置;这样,当锤体21抵触测板10时,锤体21的底端面贴合测板10,降低锤体21高度误差,提高测量精确性。

锤体21的底端面为刻度线起始测量点,这样,通过测绳22可以直接得出混凝土灌注高度,不需要再次去计算,也就是说,测绳22的起始测定点不为0,测绳22的起始测定点以锤体21的高度为标准。

锤体21具有背离底端面的顶端面,沿背离锤体21的底端面方向,锤体21的顶端面呈尖状布置;这样,测量完,便于锤体21回收,循环使用。

锤体21的下部设有配重块,使锤体21的中心朝下移,这样,下放锤体21时,降低锤体21下放时晃动,以及保证锤体21下放垂直度,避免锤体21倾倒,影响测量精准性。

测板10包括上板体13以及下板体14,下板体14与上板体13呈相对固定布置,上板体13和下板体14呈上下正对布置;上板体13形成有多个上通孔15,下板体14形成有多个下通孔16,各个上通孔15与各个下通孔16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上板体13与下板体14之间形成中部空间,各个上通孔15和各个下通孔16分别连通中部空间。

在上通孔15、下通孔16以及中部空间的作用下,排除钻孔40内的水、泥浆,避免造成测板10偏移,同时,便于混凝土直接推动测板10上升,且避免水、泥浆造成混凝土高度的测量误差,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侧板体11的下部嵌入混凝土,下板体14平铺混凝土,增强测板10的设置稳固性,保证后续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精准性。

钻孔40内下放有钢筋笼,测板10置于钢筋笼内,侧板体11的外表面与钢筋笼具有间隙,由于水、泥浆的比重小于混凝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水、泥浆大部分处于混凝土上方,水、泥浆从间隙朝上排出,从而避免水、泥浆对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精准性造成影响。

测板10包括内板体12,内板体12呈中空布置,贯通孔形成在内板体12,内板体12、侧板体11、上板体13以及下板体14围合形成中部空间;使测板10整体配重更为均匀,避免测板10上升时,造成水平偏移。

内板体12与注浆管30的外表面具有间距,这样,混凝土推动测板10上升时,泥浆、水等通过该间隙流至测板10上方,提高灌注效果,且避免测板10上升因水或泥浆导致受力不均,造成偏移。

在中部空间的作用下,增大水、泥浆的储放空间,降低水、泥浆对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造成影响,提高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精准性。

锤体21的密度大于泥浆、水的密度,这样,避免泥浆、水影响与测板10的抵触,影响混凝土高度测量的精准性。

注浆管30设有支撑体50,支撑体50呈水平布置,测板10处于支撑体50上方且抵触支撑体50,沿水平方向,支撑体50具有横向宽度,横向宽度大于贯穿孔的直径;支撑体50与钻孔40的底部之间距离为纵向高度,混凝土灌注具有初灌高度,纵向高度大于初灌高度。

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时,测量工具通过抵触在混凝土上的测板10,实现混凝土灌注高度的测量,测量工具不会嵌入混凝土层,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进行测板10放置时,测板10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抵触支撑体50,由于横向宽度大于贯穿孔的直径,使测板10不会直接置于孔底,且测板10设置的位置高于混凝土灌注的初灌高度,这样,测板10的设置不会影响注浆管30进行混凝土灌注,且极大便于测板10的设置。

支撑体50呈上大下小圆台状布置,支撑体50具有朝向钻孔40的底部的下端面,支撑体50的下端面呈水平布置,支撑体50的下端面的直径与注浆管30的直径一致;这样,支撑体50具有较大与测板10抵触面积,保证支撑体50对测板10的支撑;另外,由于支撑体50呈上大下小,灌注混凝土时,对混凝土起到朝两边方向的导向作用,有助于使混凝土平稳上升,保证测量精准性,以及提高灌注效果。

支撑体50具有朝向钻孔40的顶部的上端面;支撑体50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支撑体50的抵触块、弹簧以及位置传感器,弹簧的底部呈固定布置,弹簧的顶部与抵触块呈固定布置;抵触块的顶部延伸至支撑体50的上端面的上方,当测板10抵触支撑体50时,测板10下压抵触块的顶部与支撑体50的上端面呈平齐布置;这样,通过感应装置可以检测测板10是否放置到位,便于施工人员后续进行混凝土灌注。

再者,支撑体50设有两个感应装置,两个感应装置相对注浆管30呈中心对称布置;这样,实现对测板10放置水平进行监控,保证后续对混凝土灌注高度检测的精准性。

支撑体50的上端面形成有多个朝上凸起的凸粒;增强支撑体50与测板10的摩擦阻力,提高支撑体50横向移动的阻力,增强测板10的设置稳固性。

注浆管30的下端贯穿支撑体50且延伸至支撑体50的下方,且支撑体50与注浆管30呈固定布置;便于注浆管30灌注混凝土;同时,下放注浆管30,支撑体50随注浆管30下放,便于支撑体50相对孔底的高度进行控制,且便于支撑体50的安设。

支撑体50形成有呈环形布置的凹陷槽,支撑体50的上端面形成连通凹陷槽的顶部开口,测板10包括内板体12;当测板10抵触支撑体50时,内板体12的下部嵌入凹陷槽;在凹陷槽与内板体12的配合作用下,避免测板10横向移动过大,导致测板10偏移角度大,影响后续对混凝土测量的精确性。

内板体12的下部沿背离贯通孔方向,朝下呈弧形延伸布置;沿背离贯通孔方向,凹陷槽自上而下呈弧形延伸布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缩短测板10横向移动空间,提高测板10的安设稳固性;且不会影响测板10纵向移动空间,避免影响混凝土上升推动测板10上升。

支撑体50设有封盖板,封盖板铰接支撑体50的上端面,封盖板封盖顶部开口,避免混凝土等误进入凹陷槽,影响测板10的设置稳固性。

支撑体50设有使封盖板呈水平布置的复位弹簧,当将测板10置于钻孔40时,内板体12的下部的嵌入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复位弹力,内板体12的下部嵌入凹陷槽;复位弹簧。

测绳22呈张紧状态,测锤结构20设有用于测量测绳22拉力数值的拉力传感器;注浆管30的下端贯穿测板10且延伸至测板10的下方。

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时,测锤结构20通过抵触在混凝土上的测板10,实现混凝土灌注高度的测量,锤体21不会嵌入混凝土层,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当进行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前,横向平移测锤结构20,使锤体21相对测板10移动,由于测绳22呈张紧状态,当测板10出现倾斜时,拉力传感器的数值会产生较大的变化,通过测绳22的刻度线取测板10两端的平均值,从而提高测量精准性;当横向平移测锤结构20时,拉力传感器的数值未有明显变化,通过测绳22的刻度线直接测量得出混凝土灌注高度值;这样,施工人员在测量混凝土灌注高度前,可以清楚测板10是否产生倾斜,保证测量精准性。

测锤结构20包括固定杆23,固定杆23呈水平布置,固定杆23的长度大于钻孔40的直径,固定杆23置于钻孔40的孔口,这样,固定杆23对测锤结构20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固定杆23的内部设有转动轮,测绳22的另一端延伸缠绕转动轮,拉力传感器设在测绳22,实现测绳22的伸缩,满足不同深度灌注的要求。

再者,测锤结构20包括设在钻孔40外的移动导轨以及电机,固定杆23活动连接移动导轨,电机驱动固定杆23水平移动,带动锤体21相对测板10移动;实现测锤结构20的水平移动,从而使锤体21相对测板10移动,实现测板10倾斜的监控。

移动导轨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轨体,两个轨体分别布置在钻孔40的孔口的两侧,固定杆23与轨体呈垂直布置;有助于提高固定杆23移动平稳性,提高测锤结构20的移动平稳性,提高拉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准性。

锤体21具有与测板10抵触的底端面,锤体21的底端面呈水平布置;这样,降低锤体21相对测板10移动的移动阻力,有效避免锤体21移动时,晃动过大,影响拉力传感器的检测;另外,避免拉力传感器出现检测误差。

锤体21设有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包括呈纵向布置的监控块以及呈纵向布置的监控弹簧,监控弹簧的上部呈固定布置,监控弹簧的上部与监控块的内部呈固定布置,监控弹簧驱动监控块的外部延伸至锤体21的底端面外;锤体21的重力大于监控弹簧的驱动力;施工人员通过监控装置实现对锤体21是否抵触测板10进行监控,保证锤体21的下放精准性,保证后续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的精准性。

锤体21内部设有用于检测监控块位移的位置传感器;这样,位置传感器起到辅助作用,当横向移动测锤结构20时,位置传感器根据监控块的位移,辅助判断测板10是否发生偏移,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对测板10是否倾斜的监控精准性。

测板10包括侧板体11以及上板体13,侧板体11环绕包围且固定上板体13,锤体21抵触上板体13;侧板体11的上部沿朝向上板体13方向,朝上呈弧形延伸布置,锤体21具有朝上的顶端面,侧板体11的上部抵触锤体21的顶端面;在侧板体11的上部的作用下,纵向方向,对锤体21起到固定作用,便于测绳22呈张紧状态。

上板体13呈水平布置;这样,降低锤体21相对测板10移动的移动阻力,有效避免锤体21移动时,晃动过大,影响拉力传感器的检测;另外,避免拉力传感器出现检测误差。

测板10包括对接板24以及外接板25,外接板25形成有连接孔以及多个连接槽27,各个连接槽27分别连通连接孔,对接板24具有多个连接块26,多个连接块26沿对接板24的圆周间隔布置,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拼接时,各个连接块26嵌入各个连接槽27,对接板24置于连接孔,且与外接板25呈相对固定。

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时,根据钻孔40的尺寸,选择相应的测板10,当钻孔40的孔径较小时,下放对接板24,实现对接板24的使用;当钻孔40的孔径较大时,通过各个连接块26嵌入各个连接槽27,实现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拼接,从而增大侧板的直径,从而针对不同孔径的钻孔40,拼接改变测板10直径,满足不同尺寸的钻孔40,均可通过测板10实现混凝土灌注高度测量,降低施工成本。

对接板24呈圆柱形布置,各个连接块26形成在对接板24的侧面,沿对接板24的圆周方向,各个连接块26呈间隔布置;便于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拼接;且各个连接块26的相对位置一致,便于连接块26与连接槽27一一对应,便于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拼接。

连接槽27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后壁、与底壁正对布置的顶部开口以及与后壁呈正对布置的前端开口,前端开口连通连接孔,当连接块26自上而下嵌入连接槽27时,连接块26的底面抵触贴合底壁,连接块26的两个侧面贴合侧壁,连接块26的前面贴合后壁;使连接块26与连接槽27的配合效果更佳,增强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的对接稳固性。

外接板25具有顶端面,两个侧壁的顶面分别低于外接板25的顶端面,其一侧壁的顶面铰接有封盖板,另一侧壁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固定封盖板的固定孔,当连接块26嵌入连接槽27时,封盖板封盖顶部开口;在封盖板的作用下,增强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的对接稳固性。

通过螺丝等固定工具产生固定孔,增强封盖板的封盖效果,使用测板10时,有助于避免对接板24与外接板25分离,保证测板10的使用。

对接板24具有顶端面,当外接板25与对接板24拼接时,外接板25的顶端面与对接板24的顶端面呈平齐布置;这样,通过测锤结构20进行测量混凝土灌注高度时,有效避免外接板25的顶端面与对接板24的顶端面影响测锤结构20的测量精准性。

对接板24具有底端面,外接板25具有底端面,当外接板25与对接板24拼接时,外接板25的底端面与对接板24的底端面呈平齐布置;这样设置有效避免外接板25的底端面或对接板24的底端面与混凝土接触造成测板10水平偏移。

用于灌注高度测量的拼接式测板10结构包括嵌入钻孔40的注浆管30以及具有刻度线的测锤结构20,测锤结构20置于钻孔40且抵触测板10,注浆管30的下端贯穿对接板24且延伸至对接板24的下方;当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上升推动对接板24上升,实现混凝土的灌注以及灌注高度的测量。

外接板25呈圆柱形布置,外接板25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朝内凹陷的外接槽,对接槽28铰接有对接块29,对接块29的上部铰接对接槽28,对接块29的下部呈活动布置;当摆动对接块29呈水平状布置时,对接块29的下部处于外接槽外;这样,施工人员根据需要,多次进行拼接,以便于满足不同大小钻孔40的施工要求。

对接块29具有背离外接板25的外端面,对接块29的外端面朝外呈弧形布置,对接块29的外端面与外接板25的外表面呈对接布置;最大程度降低对接块29对测板10使用的影响,保证检测精确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