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外墙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混凝土墙后浇带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地下室由于按照规范需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往往需要从地下室侧墙中贯通并在主体结构完成后一段时间才能封闭,且地下室外墙与基坑间需要提前施工防水层并进行回填。
参照图1,现有的墙体1在浇筑时,需要先在墙体1之间的填缝7处以及其他位置铺设模板,在完成墙体1的浇筑后将模板进行拆除,再在后浇带2与墙体1之间铺设模板,在后浇带2浇筑完成后,再向填缝7内填充聚氨酯,从而避免墙体1自身收缩不均而出现裂缝,随后再往墙体1的一侧铺设背贴式止水带6。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进行墙体1浇筑时,需要先在填缝7处固定若干模板,在浇筑完成后再将模板拆下,随后再填充填缝材料,在拆卸模板的过程中容易对墙体1造成二次损坏,同时也增加了工序,延长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混凝土墙后浇带结构,能够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地下室混凝土墙后浇带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之间浇筑有后浇带,所述墙体的一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靠近墙体的一侧嵌设有背贴式止水带,所述背贴式止水带向后浇带延伸有空心的塑形腔,所述背贴式止水带与塑形腔一体成型,所述塑形腔内灌注有砂浆,所述后浇带沿塑形腔浇筑于墙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地下室内铺设保护层和防水层,随后在指定区域铺设背贴式止水带,并向塑形腔内灌注砂浆,再沿背贴式止水带灌注墙体,由于背贴式止水带与塑形腔一体成型,从而无需在墙体之间的填缝处额外拆装模板,减少了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待墙体灌注后,再在后浇带与墙体之间铺设模板,随后沿模板向后浇带灌注混凝土,从而避免墙体一体成型浇筑后因自身收缩不均而在墙体内部出现裂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塑形腔呈圆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形增加了塑形腔与后浇带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地层水向地下室渗入的路程,延缓了地层水的渗入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浆内混合有膨胀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剂能够在塑形腔内膨胀,从而避免因塑形腔收缩导致的后浇带内部出现缝隙,增强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贴式止水带靠近墙体的一侧设有凸肋,所述凸肋嵌设于墙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肋增加了墙体与背贴式止水带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地层水的渗入路程,从而增强了背贴式止水带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塑形腔向远离凸肋的方向延伸有挂耳,挂耳卡设于后浇带远离背贴式止水带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注后浇带时,挂耳能够将后浇带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从而避免混凝土从后浇带与墙体的缝隙处漏出,从而增强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浇带与墙体之间设有止水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能够增加地层水的渗入路程,从而增强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远离墙体的一侧围设有用于保护防水层的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能够对防水层进行保护,避免防水层被破坏,同时保护层能够减缓地层水的渗入过程,增强了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带有塑形腔的背贴式止水带,无需在填缝处拆装模板,从而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在塑形腔内灌注混合有膨胀剂的砂浆,能够保证塑形腔的稳定性,避免因塑形腔收缩而使后浇带内出现缝隙,增强了防水效果;
3.通过设置挂耳,能够增强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墙体;11、混凝土层;12、预制板层;121、钢筋预制板;13、钢板拉网;2、后浇带;3、止水带;4、防水层;5、保护层;6、背贴式止水带;61、塑形腔;62、挂耳;63、凸肋;7、填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墙后浇带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墙体1、设置在墙体1之间的后浇带2、贴设在墙体1一侧的防水层4以及围设在防水层4外的保护层5;当地层水向地下室内渗入时,需先后经过保护层5、防水层4以及墙体1,由于设置有多层防水结构,从而使地层水不容易渗入地下室内。
参照图2,墙体1包括平直设置的混凝土层11以及向防水层4倾斜延伸的预制板层12,预制板层12相对延伸,并在两个预制板层12之间形成有填缝7,混凝土层11与后浇带2之间设有钢板拉网13,钢板拉网13增强了后浇带2的与混凝土层11之间的强度;
混凝土层11垂直于后浇带2设有止水带3,止水带3穿设于钢板拉网13,当对后浇带2进行浇筑时,止水带3将混凝土层11与后浇带2相连接,减少了混凝土层11与后浇带2之间的缝隙,同时增加地层水的渗入路径,增强了防水效果;
预制板层12内设有钢筋预制板121,且钢筋预制板121向混凝土层11内延伸,从而使混凝土层11与预制板层12一体成型;其中,防水层4设置为防水卷材,保护层5由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板层12与混凝土层11之间的夹角45°,从而能够减少防水层4折弯处的角度,避免防水层4在折弯处破损,延长防水层4的使用寿命。
将墙体1灌注后,向墙体1之间的后浇带2灌注混凝土,从而一体浇筑的墙体因自身伸缩不匀出现的裂缝,再在墙体1的一侧铺设防水层4,防水层4能够防止地层水进入地下室;再在防水层4外灌注混凝土,以形成能够对防水层4进行保护的保护层5,从而避免防水层4被破坏,同时保护层5能够减缓地层水的渗入过程,增强了防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施工工期,同时增强防水效果,参照图2,防水层4靠近墙体1的一侧嵌设有背贴式止水带6,背贴式止水带6靠近墙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肋63,凸肋63嵌设于墙体1的预制板层12内,且背贴式止水带6与预制板层12表面平齐;背贴式止水带6向填缝7延伸有空心的塑形腔61,塑形腔61与背贴式止水带6一体成型;塑形腔61呈圆柱形,塑形腔61内灌注有混合有膨胀剂的砂浆,膨胀剂能够在塑形腔61内膨胀,从而避免因塑形腔61收缩导致的后浇带2内部出现缝隙,增强了后浇带2的防水效果;预制板层12沿塑形腔61浇筑成型,塑形腔61向远离凸肋63的方向延伸有挂耳62,挂耳62卡设于第一后浇带21远离背贴式止水带6的一侧;其中,挂耳62设置为止水棒。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在地下室内铺设保护层5和防水层4,从而增强地下室的防水效果,随后在指定区域铺设背贴式止水带6,并向塑形腔61内灌注砂浆,再沿背贴式止水带6灌注墙体1;由于背贴式止水带6与塑形腔61一体成型,从而无需在填缝7内处额外拆装模板,减少了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而挂耳62能够对背贴式止水带6进行限位,避免在拆除其它位置的模板时背贴式止水带6发生位移,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待墙体1灌注成型后,再在后浇带2与墙体1之间铺设模板,随后沿模板向后浇带2灌注混凝土,再将模板拆除,从而避免墙体1一体成型浇筑后因自身收缩不均而在墙体1内部出现裂缝。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塑形腔61,增加了地层水的渗入路程,增强了防水效果;通过在塑形腔61内灌注混合有膨胀剂的砂浆,能够保证塑形腔61的稳定性,避免因塑形腔61收缩而使后浇带2内出现缝隙,增强了防水效果;通过设置挂耳62,能够增强后浇带2的防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