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驳岸防渗结构,属于驳岸防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驳岸作为一种保护河岸的建筑物,建于水体与陆地的交界处,内部常设有城市污水管网系统。但由于地面荷载或管道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道破裂,使市政管网中的破裂管道与驳岸的连接处会出现连续的多点渗漏或裂缝,污水通过驳岸表面的渗漏点或裂缝或进入河道,污水与河道水体发生混合会造成河湖水体污染。
目前常常采用堵塞法或重新铺设管道的方法对驳岸裂缝进行治理,堵塞法维修困难,治理效果差,容易出现反复导致再次渗漏的情况,重新铺设管道耗时长,投资巨大,费用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驳岸防渗结构,该驳岸防渗结构结构简单,性价比高,治理效果好,可有效避免驳岸渗漏给河道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驳岸防渗结构,包括前角钢、后角钢和防渗布;所述前角钢和后角钢通过锚钉分别固定于驳岸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角钢和后角钢的顶部均高于常水位,底部均埋入底泥中;所述前角钢和后角钢用于对防渗布起支撑作用;所述防渗布的两端分别覆盖在前角钢和后角钢的外表面,所述防渗布通过前角钢和后角钢固定在驳岸上,所述防渗布与驳岸之间围成储水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价比高,治理效果好,可有效避免驳岸渗漏给河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本实用新型以角钢作为支撑骨架,在角钢外表面覆盖不透水材料制成的防渗布,通过锚钉固定在驳岸表面,使防渗布与驳岸之间围成一个微小的储水空间,可以将从驳岸表面裂缝或渗漏点流出的污水进行收集,从而阻止市政管网中的污水与河道水体进行混合,避免河道水质受到影响,此外,防渗结构的设置相当于给驳岸表面增加一层保护层,还可以减小水力对驳岸的侵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水层与抽水管道相连通,抽水管道上设有水泵,水泵将储水层内的水抽回至市政管网。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可以实现对驳岸渗漏的持续和高效治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渗结构还包括垫层,垫层设于防渗布外表面且紧贴驳岸。通过设置垫层,可以防止防渗布的磨损和破裂,提高防渗布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垫层为海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渗结构还包括抗冲生物毯,抗冲生物毯铺设于防渗布超出常水位部分的外表面。通过设置抗冲生物毯,可以起到美观及生态护坡的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钢的顶部均高于常水位50cm,底部均埋入底泥20cm深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i;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ii;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角钢2.后角钢3.防渗布4.抗冲生物毯5.储水层6.驳岸7.底泥8.垫层9.锚钉10.抽水管道1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驳岸防渗结构,包括前角钢1、后角钢2、防渗布3和抗冲生物毯4;所述前角钢1和后角钢2通过锚钉9分别固定于驳岸6的前端和后端,且分别位于驳岸6的右侧,所述前角钢1和后角钢2的顶部均高于常水位50cm,底部均埋入底泥7中20cm深处;所述前角钢1和后角钢2用于对防渗布3起支撑作用;所述防渗布3的两端分别覆盖在前角钢1和后角钢2的外表面,所述防渗布3通过前角钢1和后角钢2固定在驳岸6上,所述防渗布3与驳岸6之间围成微小储水空间即储水层5,储水层5将从驳岸6表面裂缝或渗漏点渗出的污水收集起来,储水层5与抽水管道10相连通,抽水管道10上设有水泵11,水泵11将储水层5内收集的污水抽回至市政管网,以避免污水与河道水体发生混合,其中,储水层5内收集的污水也可以直接采用如投加化学药剂或生物处理等原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排出;所述抗冲生物毯4铺设于防渗布3超出常水位部分的外表面。
为了防止防渗布3的磨损和破裂,提高防渗布3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防渗结构还包括垫层8,垫层8设于防渗布3外表面且紧贴驳岸6,垫层8可以为海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价比高,治理效果好,可有效避免驳岸6渗漏给河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本实用新型以角钢作为支撑骨架,在角钢外表面覆盖不透水材料制成的防渗布3,通过锚钉9固定在驳岸6表面,使防渗布3与驳岸6之间围成一个微小的储水空间,可以将从驳岸6表面裂缝或渗漏点流出的污水进行收集,从而阻止市政管网中的污水与河道水体进行混合,避免河道水质受到影响,此外,防渗结构的设置相当于给驳岸6表面增加一层保护层,还可以减小水力对驳岸6的侵蚀。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冲生物毯4,景观效果好且可以起到生态护坡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垫层8,可以防止防渗布3的磨损和破裂,提高防渗布3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