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护坡绿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089发布日期:2019-12-20 20:52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岸护坡绿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坡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岸护坡绿道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在乡村河道两岸设置生态休闲绿道,可以方便居民亲水。现如今采用的处理措施常常是进占河道,在滩地上填筑一条道路出来。但是,这种做法具有以下缺点:当发生较大洪水时,新建的绿道严重阻碍行洪,人为地造成水位上涨,威胁两岸提防安全,与人水和谐相违背。

因此,设计一种既不进占河道影响行洪,又能达到生态护坡功能的河岸护坡绿道结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石笼、压顶、栏杆、卵石、路缘石、植草砖和砂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压顶位于所述石笼的上方,压顶的上方铺设有卵石,栏杆垂直设置于压顶上方的一侧,压顶相对于栏杆的另一侧铺设有路缘石,路缘石的一侧铺设有砂垫层,砂垫层的上方铺设有植草砖,可以在不进占河道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护坡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岸护坡绿道结构,包括石笼、压顶、栏杆、卵石、路缘石、植草砖和砂垫层,所述压顶位于所述石笼的上方,所述压顶的上方铺设有卵石,所述栏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压顶上方的一侧,所述压顶相对于所述栏杆的另一侧铺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的一侧铺设有砂垫层,所述砂垫层的上方铺设有植草砖。

优选的,所述石笼的数量为至少一层。

优选的,所述石笼的数量为两层。

优选的,位于底层的所述石笼靠近河水的一侧设有抛石护脚。

优选的,所述石笼外侧罩有土工布。

优选的,所述石笼的厚度为1至2米,所述压顶的厚度为20厘米。

优选的,所述压顶是由混凝土材质构成的,且所述混凝土为c20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卵石的长径为6至8厘米。

优选的,所述路缘石的厚度为20厘米,高度为50厘米。

优选的,所述植草砖的厚度为10厘米,所述砂垫层的厚度为10厘米。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河岸护坡绿道结构,包括石笼、压顶、栏杆、卵石、路缘石、植草砖和砂垫层,压顶位于所述石笼的上方,压顶的上方铺设有卵石,栏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压顶上方的一侧,压顶相对于栏杆的另一侧铺设有路缘石,路缘石的一侧铺设有砂垫层,砂垫层的上方铺设有植草砖。通过预先设定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进占河道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护坡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岸护坡绿道结构的主视图。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原边坡线;2、石笼;3、压顶;4、栏杆;5、卵石;6、路缘石;7、植草砖;8、砂垫层;9、草;10、土工布;11、抛石护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河岸护坡绿道结构,包括石笼2、压顶3、栏杆4、卵石5、路缘石6、植草砖7和砂垫层8,压顶3位于石笼2的上方,压顶3的上方铺设有卵石5,栏杆4垂直设置于压顶3上方的一侧,压顶3相对于栏杆4的另一侧铺设有路缘石6,路缘石6的一侧铺设有砂垫层8,砂垫层8的上方铺设有植草砖7,植草砖7上种植有草,用于绿化生态环境。

石笼2是生态格网结构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其中,石笼的数量为至少一层,在本实施例中,石笼2的数量优选为两层,并且,位于底层的石笼2靠近河水的一侧设有抛石护脚11,而抛石护脚11不超过原边坡线1。

为了防止石笼2中的石块掉落,从而造成安全问题,以及提升生态环境的美观,在石笼2外侧可以罩有土工布10。土工布10,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土工布10具有重量轻、成本低、耐腐蚀,能够在不同酸碱度的泥土及水中长久地耐腐蚀;具有反滤、排水、隔离、增强等优良性能。此外,土工布10还具有以下作用:(1)隔离,利用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对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粒径大小、分布、稠度及密度等)的建筑材料(如土体与沙粒、土体与混凝土等)进行隔离,使两种或多种材料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构筑物载承能力加强;(2)过滤(反滤),当水由细料土层流入粗料土层时,利用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使水流通过,而有效地截流土颗粒,细沙、小石料等,以保持水土工程的稳定;(3)排水,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能,它可以土体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将土体结构内多余液体和气体外排;(4)加筋,利用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改善土体质量;(5)防护,水流对土体冲刷时,有效的将集中应力扩散,传递或分解,防止土体受外力作用而破坏,其保护土壤;(6)防穿刺,与土工膜结合成为复合防水防渗材料,起到防穿刺的作用。

压顶3是在重力式板顶上或浆砌块石防汛墙顶上现浇一块条形(钢筋)砼的意思。在砌筑墙体顶部(如果上面再没有其他结构)浇筑的50到100mm厚的混凝土结构,压住墙顶,防止墙顶砌块(如砖)因砌筑砂浆风化或遭震动(如风力或地震)、碰撞而松动掉落。

具体的,路缘石6位于压顶3相对于栏杆4的另一侧呈一定角度向上铺设而成。而路缘石6是设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城市道路的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设路缘石6,在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边缘、行车道右侧边缘或路肩外侧边缘常需设路缘石6。此外,整个河岸的开挖线坡比优选为1:1至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岸护坡绿道结构中,石笼2的厚度优选为1至2米;压顶3的厚度优选为20厘米,其中压顶3是由混凝土材质构成的,混凝土优选为c20混凝土;栏杆4优选为仿木质栏杆;卵石5的长径优选为6至8厘米;路缘石6的厚度优选为20厘米,高度优选为50厘米;植草砖7的厚度优选为10厘米,砂垫层8的厚度优选为10厘米。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构件的厚度、长度、高度、材质等都是可以改变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岸护坡绿道结构,通过预先设定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进占河道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护坡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优点:(1)生态绿道与护坡相结合,且不进占河道,不影响河道行洪;(2)便民亲水,卵石防滑,栏杆防落水;(3)能够牢固防护堤岸,抗冲能力强。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