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节桩孔护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295发布日期:2020-02-14 16:0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节桩孔护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分节桩孔护壁。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地区受地质条件制约,部分建筑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非常特殊,地下溶洞、沟槽、暗河环境下,岩石裂隙较大、地下水丰富等原因,施工难度较大,导致桩基在导管方式浇筑后出现iii类桩、废桩等现象,桩身完整性检测不合格。进而浪费人力物力耽误施工的正常进展。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

但是在挖孔桩浇筑时,桩孔内壁上的土壤常常会掉落进混凝土原浆内,这些泥块夹杂在混凝土桩柱内会使得桩柱性能下降甚至断裂,混凝土灌入桩孔内时也容易对桩孔内壁造成冲击,加剧泥块掉落的可能,所以如何保持混凝土相对平稳的被浇筑起来而不落入泥块土壤是混凝土桩柱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节桩孔护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节桩孔护壁,包括护壁筒组件,护壁筒组件包括若干筒体和连接杆;筒体竖直布置,筒体底部面设有一圆环形的底凸台,底凸台的侧壁上设有底穿杆孔,底穿杆孔轴线垂直于筒体轴线,筒体顶部设有一圆环形的顶凸台,顶凸台侧壁设有顶穿杆孔,顶穿杆孔轴线垂直于筒体轴线;筒体顶面设有止动槽,顶凸台外侧面上还设有若干起吊板,起吊板沿筒体轴线的圆周尺寸小于筒体外径;连接杆为一根直角杆,直角的两段分别为穿孔段和止动段;筒体与筒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在连接位置上:底凸台与顶凸台嵌合定位,底穿杆孔和顶穿杆孔轴线重合,穿孔段贯穿底穿杆孔和顶穿杆孔,止动段端部位于止动槽内。

护壁筒组件由一节节的筒体组成,从上往下依次通过连接杆连接,可以组合成任意长度,筒体的直径根据混凝土柱的桩孔直径制造,目前施工标准或施工工艺下,为了标准化,混凝土桩柱有从小到大的几种规格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只需要制造这几种规格就可以了,每次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再次使用,通用性很强,特殊施工作业中,如果直径是不常用的混凝土桩柱直径,也可以定制这一直径的筒体,按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结构即可。筒体通过连接杆连接,具体连接时,将一节筒体竖直地吊装起来并放入一部分到需要浇注混凝土的桩孔内,然后将另一节筒体从上往下搭接到这一节筒体上,上面一节筒体的底凸台和下面一节筒体的顶凸台嵌合在一起实现平面定位,然后圆周旋转将上面一节筒体的底穿杆孔和下面一节筒体的顶穿杆孔重合对应起来,之后将连接杆的穿孔段插入底穿杆孔/顶穿杆孔实现轴向固定,连接杆绕穿孔段轴线旋转,止动段放入下面一节筒体的止动槽内,止动段因为重力的原因,在缺少人力干预时,只会一直垂落在止动槽内,而位于止动槽内的止动段则能防止穿孔段从底穿杆孔/顶穿杆孔中脱开,造成筒体与筒体间的连接松开,两节筒体连接完毕后,使用吊绳吊住上面一节筒体,然后松开下面一节筒体的吊装部件,将两节筒体下放,之后在上面一节筒体上再安装第三节筒体,如此连续直至护壁筒组件的长度足够,即最底下一节的筒体已经到达桩孔底部;此时,混凝土浇筑前的安装工作就进行完毕了。混凝土原浆的灌浆管从护壁筒组件的上孔放入护壁筒组件内,灌入一定量的混凝土原浆,之后向上吊起护壁筒组件,根据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保持护壁筒组件的下端始终只在最上面一层的未凝固的混凝土内,而不能被混凝土浇筑进去,同时又保持最上面一层的未凝固的混凝土液面位于筒体内,筒体隔开混凝土液面与周围桩孔的土壤,防止一些土壤泥块掉落进混凝土原浆内造成混凝土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护壁筒组件有一部分未凝固的混凝土与周围土壤接触,但此处的接触比较稳定,混凝土也向外“压实”土壤,就算有一些细颗粒混入到混凝土内,也只是停留在混凝土桩柱的外表上,不会进入到桩柱的芯部。当护壁筒组件上升了一节筒体高度后,使用吊具钩挂住从上往下第二节筒体的起吊板,然后人工将连接处的连接杆抽出,之后取走最上面一节筒体,如此连续直至最后一节筒体被取出,此时也是混凝土桩柱浇筑完成时刻。分节形式的筒体可以有效降低吊装装置的安装高度与高度范围,只需要使用高于一节筒体长度的吊装装置即可,因为混凝土桩柱常常浇筑得很深,土壤层较松时需要浇筑20米甚至更深的桩柱,所以如果护壁做成一体式结构,则吊装装置也需要20米以上,这样的吊装装置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施工现场也安装起来比较复杂繁琐。

作为优化,底凸台的外侧面设有底定位斜面,底定位斜面为锥形,底定位斜面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顶凸台的内表面设有顶定位斜面,顶定位斜面为锥形,顶定位斜面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底定位斜面和顶定位斜面的锥度相同,底定位斜面和顶定位斜面相贴合。上面一节筒体的底定位斜面和下面一节的顶定位斜面相贴合,即顶定位斜面的上端直径小于或等于底定位斜面上端直径,顶定位斜面的上端直径大于或等于底定位斜面下端直径,顶定位斜面的下端直径小于或等于底定位斜面下端直径。相比于圆柱面形式的圆周止口定位,使用锥形斜面作为定位斜面可以方便安装,因为装配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吊具也一般为吊绳类器具,两节筒体难以避免地发生晃动,如使用圆柱面形式的定位止口,则对中困难,锥形斜面则能有一个导向作用。

作为优化,止动槽为月牙形,止动槽的圆弧圆心位于顶穿杆孔轴线上。因为止动槽只是个止动段的安放位置,止动段可以绕穿孔段轴线旋转,所以止动槽做成月牙形并且圆心位于穿孔段的旋转轴线上就能以最小的结构加工实现使用功能,加工时使用铣刀一次周铣即可完成加工。

作为优化,筒体的长度小于5米,筒体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5倍。筒体长度不宜过长,不然分节就失去意义,也不能太短,不然要拼接很多节筒体才能满足使用,拆装过程麻烦。

作为优化,起吊板中间部位设有通孔。起吊板中部设置通孔使得吊装更稳固,吊绳的底部设置一钩子,钩子勾入起吊板通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筒体在混凝土灌浆时将顶层液面与周围的土壤层隔开,防止泥块等杂物落入未凝固的混凝土内造成混凝土桩柱性能受损,分节式的筒体不需要很高的吊装装置就可以进行安装与拆卸,连接杆插入式的连接方式拆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视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体、连接杆的分解图;

图4为图2中的视图b-b;

图5为图2中的视图c;

图6为图1中的视图d。

图中:1-护壁筒组件、11-筒体、110-底凸台、111-底定位斜面、112-底穿杆孔、113-顶定位斜面、114-顶穿杆孔、115-止动槽、116-起吊板、119-顶凸台、12-连接杆、121-穿孔段、122-止动段、4-土壤层、5-混凝土、51-凝固态、52-流体态、6-灌浆管、7-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分节桩孔护壁,包括护壁筒组件1,护壁筒组件1包括若干筒体11和连接杆12;筒体11竖直布置,如图3所示,筒体11底部面设有一圆环形的底凸台110,底凸台110的侧壁上设有底穿杆孔112,底穿杆孔112轴线垂直于筒体11轴线,筒体11顶部设有一圆环形的顶凸台119,顶凸台119侧壁设有顶穿杆孔114,顶穿杆孔114轴线垂直于筒体11轴线;筒体11顶面设有止动槽115,如图4所示,顶凸台119外侧面上还设有若干起吊板116,起吊板116沿筒体11轴线的圆周尺寸小于筒体11外径;连接杆12为一根直角杆,直角的两段分别为穿孔段121和止动段122;如图2所示,筒体11与筒体11之间通过连接杆12连接,在连接位置上:底凸台110与顶凸台119嵌合定位,底穿杆孔112和顶穿杆孔114轴线重合,穿孔段121贯穿底穿杆孔112和顶穿杆孔114,止动段122端部位于止动槽115内。

护壁筒组件1由一节节的筒体11组成,从上往下依次通过连接杆12连接,可以组合成任意长度,筒体11的直径根据混凝土柱的桩孔直径制造,目前施工标准或施工工艺下,为了标准化,混凝土桩柱有从小到大的几种规格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筒体11只需要制造这几种规格就可以了,每次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再次使用,通用性很强,特殊施工作业中,如果直径是不常用的混凝土桩柱直径,也可以定制这一直径的筒体11,按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结构即可。筒体11通过连接杆12连接,具体连接时,将一节筒体11竖直地使用吊绳7吊装起来并放入一部分到需要浇注混凝土的桩孔内,然后将另一节筒体11从上往下搭接到这一节筒体11上,上面一节筒体11的底凸台110和下面一节筒体11的顶凸台119嵌合在一起实现平面定位,然后圆周旋转将上面一节筒体11的底穿杆孔112和下面一节筒体11的顶穿杆孔114重合对应起来,之后将连接杆12的穿孔段121插入底穿杆孔112/顶穿杆孔114实现轴向固定,连接杆12绕穿孔段轴线旋转,止动段122放入下面一节筒体11的止动槽115内,止动段122因为重力的原因,在缺少人力干预时,只会一直垂落在止动槽115内,而位于止动槽115内的止动段122则能防止穿孔段121从底穿杆孔112/顶穿杆孔114中脱开,造成筒体11与筒体11间的连接松开,两节筒体11连接完毕后,使用吊绳7吊住上面一节筒体11,然后松开下面一节筒体11的吊装部件,将两节筒体11下放,之后在上面一节筒体11上再安装第三节筒体11,如此连续直至护壁筒组件1的长度足够,即最底下一节的筒体11已经到达桩孔底部;此时,混凝土浇筑前的安装工作就进行完毕了。混凝土原浆的灌浆管6从护壁筒组件1的上孔放入护壁筒组件1内,灌入一定量的混凝土原浆,之后向上吊起护壁筒组件1,如图6所示,根据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保持护壁筒组件1的下端始终只在混凝土最上面一层流体态52内,混凝土下层是凝固态51,护壁筒组件1的下端不能被混凝土浇筑进去,同时又保持最上面一层的未凝固的混凝土液面位于筒体11内,筒体11隔开混凝土液面与周围桩孔的土壤,防止一些土壤泥块掉落进混凝土原浆内造成混凝土桩柱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护壁筒组件1有一部分未凝固的混凝土与周围土壤接触,但此处的接触比较稳定,混凝土也向外“压实”土壤,就算有一些细颗粒混入到混凝土内,也只是停留在混凝土桩柱的外表上,不会进入到桩柱的芯部。当护壁筒组件1上升了一节筒体11高度后,使用吊具钩挂住从上往下第二节筒体11的起吊板,然后人工将连接处的连接杆12抽出,之后取走最上面一节筒体11,如此连续直至最后一节筒体11被取出,此时也是混凝土桩柱浇筑完成时刻。分节形式的筒体11可以有效降低吊装装置的安装高度与高度范围,只需要使用高于一节筒体11长度的吊装装置即可,因为混凝土桩柱常常浇筑得很深,土壤层较松时需要浇筑20米甚至更深的桩柱,所以如果护壁做成一体式结构,则吊装装置也需要20米以上,这样的吊装装置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施工现场也安装起来比较复杂繁琐。

如图3所示,底凸台110的外侧面设有底定位斜面112,底定位斜面112为锥形,底定位斜面112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顶凸台119的内表面设有顶定位斜面114,顶定位斜面114为锥形,顶定位斜面114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底定位斜面112和顶定位斜面114的锥度相同,底定位斜面112和顶定位斜面114相贴合。上面一节筒体11的底定位斜面112和下面一节的顶定位斜面114相贴合,即顶定位斜面114的上端直径小于或等于底定位斜面112上端直径,顶定位斜面114的上端直径大于或等于底定位斜面112下端直径,顶定位斜面114的下端直径小于或等于底定位斜面112下端直径。相比于圆柱面形式的圆周止口定位,使用锥形斜面作为定位斜面可以方便安装,因为装配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吊具也一般为吊绳类器具,两节筒体难以避免地发生晃动,如使用圆柱面形式的定位止口,则对中困难,锥形斜面则能有一个导向作用。

如图5所示,止动槽115为月牙形,止动槽115的圆弧圆心位于顶穿杆孔114轴线上。因为止动槽115只是个止动段122的安放位置,止动段122可以绕穿孔段121轴线旋转,所以止动槽115做成月牙形并且圆心位于穿孔段121的旋转轴线上就能以最小的结构加工实现使用功能,加工时使用铣刀一次周铣即可完成加工。

筒体11的长度小于5米,筒体11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5倍。筒体11长度不宜过长,不然分节就失去意义,也不能太短,不然要拼接很多节筒体11才能满足使用,拆装过程麻烦。

如图4所示,起吊板116中间部位设有通孔。起吊板116中部设置通孔使得吊装更稳固,吊绳7的底部设置一钩子,钩子勾入起吊板116通孔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