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沉泥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9539发布日期:2019-12-31 15:54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沉泥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查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沉泥检查井。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以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检查用的井状构筑物。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检查井主要是采用砖砌混凝土制备而成的,是由混凝土,砂浆、砖、碎石等材料,按照相应规定制造生产的,现有的检查井多为砖砌混凝土检查井,其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1.首先强度低,质量稳定性差,砖砌结构的支撑强度低,尤其是靠近路面的砖砌结构变径缩口部分因不平衡横作用力冲击易塌陷;

2.施工速度慢,井体施工周期长,施工复杂,由于必须手工现场堆砌,对土建要求高,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差,手工和用料的多少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影响大,不符合文明施工、快速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沉泥检查井,该检查井的井室、井筒皆为两次缠绕管,本身强度高,且该检查井都是提前制作完成再运至需要安装的地方进行安装,运输方便,施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沉泥检查井,它包括带承口的左支管、带插口的右支管、底座和井室、井筒,所述井室和井筒为两次缠绕成型的结构管,其特征在于,井室侧面开有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所述的左支管固定连接在井室的左连接孔上,所述的右支管固定连接在井室的右连接孔上,井筒位于在井室上端,底座密封连接在井室下端口,井室下端与底座形成沉泥槽。

该检查井的井室和井筒为两次缠绕管,且提前制作完成,运输到安装点在安装到地下管道上,整体强度好,且该检查井的井室下端为沉泥槽,地下管道内的淤泥等沉淀物会落入沉泥槽,从而不会堵塞地下管道,也方便人为清淤。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支管的承口内嵌有橡胶圈。橡胶圈增加左支管连接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右支管的插口边缘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井筒直径小于井室。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支管和右支管直径相同且左支管和右支管伸入到井室内部,伸入部分长度为20-3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井筒与井室连接处外侧设有收口加强筋。收口加强筋增强井筒与井室连接处的强度,防止损坏发生渗漏。

本一体式沉泥检查井结构的优点有:

1.该检查井的井室、井筒皆为两次缠绕管,本身强度高,且该检查井都是提前制作完成再运至需要安装的地方进行安装,运输方便,施工方便快捷。

2.收口加强筋增强井筒与井室连接处的强度,防止损坏发生渗漏。

3.该检查井的井室下端为沉泥槽,地下管道内的淤泥等沉淀物会落入沉泥槽,防止堵塞地下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体式沉泥检查井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右支管与地下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中:1、井筒;2、收口加强筋;3、井室;4、右支管;5、沉泥槽;6、底座;7、橡胶圈;8、左支管;9、地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式沉泥检查井,它包括带承口的左支管8、带插口的右支管4、底座6和井室3、井筒1,所述井室3和井筒1为两次缠绕成型的结构管,其特征在于,井室3侧面开有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所述的左支管8固定连接在井室3的左连接孔上,所述的右支管4固定连接在井室3的右连接孔上,井筒1位于在井室3上端,底座6密封连接在井室3下端口,井室3下端与底座6形成沉泥槽5。

所述的左支管8的承口内嵌有橡胶圈7。橡胶圈7增加左支管8连接处的密封性。

所述的右支管4的插口边缘倒角。

所述的井筒1直径小于井室3。

所述的左支管8和右支管4直径可同,可不同,一体式沉泥检查井有两通直型、两通弯型、三通型、四通型且左支管8和右支管4伸入到井室3内部,伸入部分长度为20-30cm。

所述的井筒1与井室3连接处外侧设有收口加强筋2。收口加强筋2增强井筒1与井室3连接处的强度,防止损坏发生渗漏。

该检查井的井室3、井筒1皆为两次缠绕管,本身强度高,且该检查井都是提前制作完成再运至需要安装的地方进行安装,运输方便,施工方便快捷。

该检查井的井室3和井筒1为两次缠绕管,且提前制作完成,运输到安装点在安装到地下管道9上,整体强度好,且该检查井的井室3下端为沉泥槽5,地下管道9内的淤泥等沉淀物会落入沉泥槽5,从而不会堵塞地下管道9,也方便人为清淤。

所述的左支管和右支管直径可同亦可不同,一体式沉泥检查井有两通直型、两通弯型、三通型、四通型且左支管和右支管伸入到井室内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