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5020发布日期:2020-03-27 13:12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属于水生植物采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已经逐渐运用清理水面漂浮物的领域中,并形成了巨大的产业。20世纪50年代水葫芦被引入中国,广泛分布在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虽然水葫芦可以解决当时家畜饲料短缺和用于清凉解毒,除湿,祛风热的中药。但随着几十年的生长,由于没有及时的限制措施,水葫芦已经泛滥成灾。比如2000年初的珠江水系已经遍布水葫芦。水葫芦过多会造成水含氧量低等问题,不利于水中植物和鱼类等生长,必须予以清除。现在国内外对于水葫芦的清理方式多以人工清除和化学清除两种方式。由于水葫芦生命力十分顽强,河道的水是动态导致水葫芦不停的移动,所以人工清除不仅耗费人力资源,而且加大了人员的危险指数;而化学清除会污染水资源和动植物。鉴于上面的状况,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用于清理水上水葫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水葫芦清理装置移动不灵活、打捞效率低、卸载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包括壳体、打捞装置、运动装置;所述打捞装置包括打捞装置支架、传送带驱动电机9、碾压筒驱动电机10、旋转收割轮11、碾压筒12、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传送带14;打捞装置支架设置在壳体的前面,打捞装置支架的前端设有旋转收割轮11,旋转收割轮11与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相连,打捞装置支架的前端且位于旋转收割轮11后面设有碾压筒12,碾压筒12与碾压筒驱动电机10连接,打捞装置支架上设有传送带14,用于把水葫芦运送到壳体下层5设置的存储舱16,传送带14与传送带驱动电机9相连,壳体下层5上设有排出口7;

所述运动装置包括小动力轮机19、马达20、螺旋桨21、螺旋桨驱动电机22;

所述壳体下层5底部安装螺旋桨21,螺旋桨21由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转向;壳体下层5底部安装有小动力轮机19,小动力轮机19有四组,组成正方形,每组小动力轮机19包括旋转涡轮23和马达20;旋转涡轮23与马达20连接由马达20驱动旋转涡轮23旋转来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14上分布若干漏水孔17。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14一端的上面且位于存储舱16上面设有遮雨罩15,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壳体下层5设置的存储舱16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层5底部一圈气垫18,气垫18与充气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出口7旁设有水位刻度计8用于测试打捞过程中的水位便于及时进行卸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飞碟型,共分为两层,壳体上层4、壳体下层5,且排出口7有三个;壳体下层5用于存放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在壳体上层4上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3,壳体上层4内设有蓄电池、电能转换装置,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蓄电池连接用于供电,壳体下层5的前面设置有打捞装置,壳体下层5的底部设置有运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警示灯6。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舱16底面呈圆锥形便于排出水葫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使用时,先通过运动装置把水葫芦清理装置运动到有水葫芦的区域,然后使用收割装置进行收割水葫芦并存储;

其中所述运动装置的工作过程:

所述螺旋桨21通过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转向到所需方向,然后再由其中相平行的两组小动力轮机19中马达20驱动各自连接的旋转涡轮23同向转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当其中相平行的两组坏了之后,通过螺旋桨21通过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旋转到所需方向,使用另外两组相平行的两组小动力轮机19中马达20驱动各自连接的旋转涡轮23同向转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

所述收割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通过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驱动旋转收割轮11将水葫芦收割放到传送带14,水葫芦由碾压筒驱动电机10驱动的碾压筒12排出多余的水分,最后通过传送带14运到存储舱16,其中传送带14分布许多漏水孔17,随着传送带驱动电机9带动传送带14的移动,有利于排出水分。在接收水葫芦的壳体开口处安装有遮雨罩15。

所述壳体呈飞碟型并配合壳底下面的螺旋桨21,相较于普通船体可以快速的实现转动方向。通过壳体下面的小动力轮机19可以快速到达水葫芦出现的位置。壳体上安装有警示灯6,防止黑夜时被其他船误撞。

所述水葫芦清理装置能很方便地倒出水葫芦。水葫芦清理装置的外壳有水位刻度计8,来实时检测水葫芦清理装置下沉的水位。由于水葫芦清理装置不断打捞水葫芦,当增加的重量使水葫芦清理装置的下降到一定的深度时,水葫芦清理装置就会停止打捞。水葫芦清理装置回到指定的位置后,通过利用充气泵使气垫18体积增加,从而增加水葫芦清理装置的浮力,使水葫芦的排放口7露出水面。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将收集水葫芦的装置对准排放口7,由于储存舱16底部是凸起来呈圆锥体型,所以利用这个结构水葫芦会自动流出来,无需人为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更好的进行水葫芦的打捞及卸载,极大的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更好的在水中灵活移动,转向方便,打捞效率高,卸载方便,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沿a-a线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动力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的旋转收割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各标号:1-摄像头、2-壳体上层进出门、3-太阳能电池板、4-壳体上层、5-壳体下层、6-警示灯、7-排出口、8-水位刻度计、9-传送带驱动电机、10-碾压筒驱动电机、11-旋转收割轮、12-碾压筒、13-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4传送带、15-遮雨罩、16-存储舱、17-漏水孔、18-气垫、19-小动力轮机、20-马达、21-螺旋桨、22-螺旋桨驱动电机、23-旋转涡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水葫芦清理装置,包括壳体、打捞装置、运动装置;所述打捞装置包括打捞装置支架、传送带驱动电机9、碾压筒驱动电机10、旋转收割轮11、碾压筒12、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传送带14;打捞装置支架设置在壳体的前面,打捞装置支架的前端设有旋转收割轮11,旋转收割轮11与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相连,打捞装置支架的前端且位于旋转收割轮11后面设有碾压筒12,碾压筒12与碾压筒驱动电机10连接,打捞装置支架上设有传送带14,用于把水葫芦运送到壳体下层5设置的存储舱16,传送带14与传送带驱动电机9相连,壳体下层5上设有排出口7;

所述运动装置包括小动力轮机19、马达20、螺旋桨21、螺旋桨驱动电机22;

所述壳体下层5底部安装螺旋桨21,螺旋桨21由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转向;壳体下层5底部安装有小动力轮机19,小动力轮机19有四组,组成正方形,每组小动力轮机19包括旋转涡轮23和马达20;旋转涡轮23与马达20连接由马达20驱动旋转涡轮23旋转来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14上分布若干漏水孔17。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14一端的上面且位于存储舱16上面设有遮雨罩15,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壳体下层5设置的存储舱16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层5底部一圈气垫18,气垫18与充气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出口7旁设有水位刻度计8用于测试打捞过程中的水位便于及时进行卸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飞碟型,共分为两层,壳体上层4、壳体下层5,且排出口7有三个;壳体下层5用于存放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在壳体上层4上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3,壳体上层4内设有蓄电池、电能转换装置,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蓄电池连接用于供电,壳体下层5的前面设置有打捞装置,壳体下层5的底部设置有运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警示灯6。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舱16底面呈圆锥形便于排出水葫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先通过运动装置把水葫芦清理装置运动到有水葫芦的区域,然后使用收割装置进行收割水葫芦并存储;

其中所述运动装置的工作过程:

所述螺旋桨21通过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转向到所需方向,然后再由其中相平行的两组小动力轮机19中马达20驱动各自连接的旋转涡轮23同向转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当其中相平行的两组坏了之后,通过螺旋桨21通过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旋转到所需方向,使用另外两组相平行的两组小动力轮机19中马达20驱动各自连接的旋转涡轮23同向转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

所述收割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通过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驱动旋转收割轮11将水葫芦收割放到传送带14,水葫芦由碾压筒驱动电机10驱动的碾压筒12排出多余的水分,最后通过传送带14运到存储舱16,其中传送带14分布许多漏水孔17,随着传送带驱动电机9带动传送带14的移动,有利于排出水分。在接收水葫芦的壳体开口处安装有遮雨罩15。

所述壳体呈飞碟型并配合壳底下面的螺旋桨21,相较于普通船体可以快速的实现转动方向。通过壳体下面的小动力轮机19可以快速到达水葫芦出现的位置。壳体上安装有警示灯6,防止黑夜时被其他船误撞。

所述水葫芦清理装置能很方便地倒出水葫芦。水葫芦清理装置的外壳有水位刻度计8,来实时检测水葫芦清理装置下沉的水位。由于水葫芦清理装置不断打捞水葫芦,当增加的重量使水葫芦清理装置的下降到一定的深度时,水葫芦清理装置就会停止打捞。水葫芦清理装置回到指定的位置后,通过利用充气泵使气垫18体积增加,从而增加水葫芦清理装置的浮力,使水葫芦的排放口7露出水面。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将收集水葫芦的装置对准排放口7,由于储存舱16底部是凸起来呈圆锥体型,所以利用这个结构水葫芦会自动流出来,无需人为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能配合外接的控制装置、视频采集装置使用以实现自动行驶及打捞;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层4内且与运动装置、收割装置连接,在壳体上层4上面设置有视频采集装置;所述视频采集装置有360度旋转的摄像头1用于实时的把周围水面的图像传送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实时检测周围是否有水葫芦,识别水葫芦采用现有技术去实现,实现的原理可以为:先搜集大量的水葫芦在水面上的图片,并进行预处理,再将图片放进卷积神经网络里进行训练,得到能够提取出水葫芦的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而使控制装置能识别出水葫芦。

识别出水葫芦后再通过壳体下层安装螺旋桨21由螺旋桨驱动电机22驱动进行转向。壳体下层的小动力轮风轮机19由旋转涡轮23和马达20组成,来提供前进的动力,到达指定位置。在壳体下层上与打捞装置连接,首先通过由旋转收割轮驱动电机13驱动的旋转收割轮11将水葫芦放到传送带,水葫芦由碾压筒驱动电机10驱动的碾压筒12排出多余的水分。最后通过传送带运到储存舱16。其中传送带分布许多漏水孔17,随着传送带驱动电机9带动传送带的移动,有利于排出水分。在接受水葫芦的壳体开口处安装有遮雨罩15。

由于不停的打捞水葫芦,导致水葫芦清理装置的不停的在下沉,当达到预警水位刻度线后,水葫芦清理装置停止打捞。水葫芦清理装置返回到预先设定的倾倒的地点后,利用充气泵使气垫18充气,使水葫芦清理装置上浮,从而使排出口7漏出水面,相关人员只需打开排出口7,由于储存舱16底部是凸起来呈圆锥体型水葫芦会自动流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