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9513发布日期:2019-12-31 15:54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市政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电力电缆大多从架空布设改为落地设置,电力线缆布置在地下的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内。综合管廊及电力沟的应用使城市的景观得以提高,线缆的安装维护更加便捷。

电力电缆从地面进入综合管廊或电力沟时,需要从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吊装口进入。发明人发现,目前,在市政道路中,随着车辆的碾压,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吊装口结构容易造成路面结构的破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度都有影像,路面也经常需要进行维修,另外现有的吊装口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方便施工,不会随着车辆的碾压造成路面的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包括与综合管廊或电力沟连通的中间腔体,所述中间腔体顶端设置有入料腔体,所述入料腔体内设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腔体及入料通道的截面为圆形,入料通道两端与中间腔体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中间腔体的截面面积大于入料通道的截面面积,且中间腔体的高度高于与其连接的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高度,所述入料腔体顶端设有圆形的盖板机构,所述盖板机构用于关闭和打开入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结构应用时,打开盖板,利用吊装工具将待吊装的电缆从入料腔体顶端进入入料通道,吊入中间腔体内部,中间腔体内的电缆可在与其连通的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内进行铺设,操作人员可通过入料通道进入或离开中间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结构,中间腔体的截面面积大于入料通道的截面面积,且中间腔体的高度高于与其连接的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高度,入料通道下方形成一个敞口空间,保证了电缆的顺利吊装。

2.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结构,入料通道的截面采用圆形,避免了入料通道与路面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不会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避免了路面结构产生损坏。

3.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结构,入料腔体相匹配的盖板为圆形,有利于景观的优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拆除盖板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盖板机构示意图;

其中,1.电力沟,2.中间腔体,3.路面,4.入料腔体,5.入料通道,6.盖板机构,6-1.盖板,6-2.底座,6-3.密封圈,6-4.沉槽,6-5.固定螺栓,6-6.凹槽,6-7.吊杆,7.斜坡结构,8.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容易造成路面结构的损坏,且使用不方便,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

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包括与综合管廊或电力沟连通的中间腔体,所述中间腔体顶端设置有入料腔体,所述入料腔体内设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腔体及入料通道的截面为圆形,入料通道两端与中间腔体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中间腔体的截面面积大于入料通道的截面面积,且中间腔体的高度高于与其连接的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高度,所述入料腔体顶端设有圆形的盖板机构,所述盖板机构用于关闭和打开入料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腔体及入料腔体的腔壁均采用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腔体及中间腔体内设有爬梯,所述爬梯底端固定在中间腔体的底面,爬梯顶端固定在入料腔体的腔壁内侧面,所述爬梯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通道的截面直径为900mm-1000mm,方便操作人员的出入。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腔体及中间腔体通过斜坡结构连接,入料腔体与中间腔体之间形成锥台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机构包括圆形的盖板及圆环状的底座,所述底座与入料腔体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端面密封圈,并设有多个第一螺纹连接孔,所述盖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连接孔,盖板和底座通过第一螺纹连接孔、第二螺纹连接孔及固定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用于对盖板和底座之间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吊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包括与电力沟1连通的中间腔体2,所述中间腔体埋入路面3下方,所述中间腔体的底面与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底面平齐,其顶面高于综合管廊或电力沟的顶端面,所述中间腔体的顶端设置有入料腔体4,所述入料腔体内设有入料通道5,所述入料腔体与入料通道的截面为圆形,入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腔体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入料腔体的顶端设有盖板机构6,所述盖板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入料通道,所述盖板机构的顶端面与路面结构的顶端面平齐,有利于景观的优化,而且不会妨碍车辆的行驶。

入料腔体及入料通道采用圆形,入料腔体与路面结构的接触面为圆形弧面,可以避免路面结构与入料腔体的接触面处产生应力集中,入料腔体不会造成路面结构随着车辆的碾压发生破坏现象,延长了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所述中间腔体的截面面积大于入料腔体的截面面积,采用此种设计,入料通道下方形成了一个敞开空间,保证了电缆的顺利吊装。

所述入料腔体及中间腔体的腔壁均采用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埋入钢筋,其施工方法采用现有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腔壁采用混凝土结构,结构强度高,施工方便。

所述入料通道的直径为900mm,方便施工人员出入中间腔体,便于电缆从吊装口结构吊入。

所述入料腔体的腔壁和中间腔体的腔壁采用斜坡结构7连接,避免了入料腔体腔壁和中间腔体的腔壁连接位置处产生应力集中,增强了结构强度,同时斜坡结构使入料腔体与中间腔体之间形成了锥台状结构,上窄下宽,锥台状结构与中间腔体连通,中间腔体按照电缆最小弯曲半径预留空间,保证了电缆的顺利吊装。

所述入料腔体及中间腔体内设有爬梯8,所述爬梯底端固定在中间腔体的底面上,爬梯的顶端固定在入料腔体腔壁的内侧面上,操作人员可通过爬梯由入料通道进入到中间腔体内,所述爬梯垂直设置,不会妨碍电缆的吊入。

所述盖板机构包括圆形的盖板6-1及圆环状的底座6-2,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有密封圈6-3,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圈即可,所述底座上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盖板形状与底座形状相匹配,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螺纹孔位置相匹配的沉槽6-4,所述沉槽底面设有多个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底座和盖板通过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及固定螺栓6-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底座和盖板之间的空隙,防止漏水,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栓帽厚度不大于沉槽的深度。

所述盖板上还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凹槽6-6,所述凹槽的槽面上固定有吊杆6-7,所述吊杆用于方便将盖板打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吊装口结构的使用方法,当需要向电力沟内部吊装电缆时,松开盖板机构的固定螺栓,利用吊杆取下盖板,入料通道打开,利用起吊设备将电缆通过入料通道吊入中间腔体内部,然后可将电缆在综合管廊或电力沟内进行铺设,操作人员可通过爬梯自由出入中间腔体,方便指挥吊装人员的操作。

本实施例的吊装口结构,入料通道、入料腔体及盖板机构均为圆形,不仅避免了造成路面结构的破坏,保障了路面的耐久性,减少维护成本,还有利于城市景观的优化,盖板机构设有密封圈,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进入中间腔体中。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