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施工过程时,需要在混凝土内添加发泡材质,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但现有的都是将发泡填充材料之间进行混合,在混凝土内进行搅拌后,再将含有发泡材料的混凝土注入模板内,等待凝固成型,然而在混合时,由于密度差,使得发泡材料都是漂浮在表面,在浇筑时,随着流动冲刷,发泡材料的分布很不均匀,因此会导致各处的渗透保温能力差异较大,虽然有将混凝土制备成砖在进行堆砌使用,但其效率低,都需要进行混合搅拌,也有将发泡填充材料先进行成型,然后直接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但其和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较差,没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直接将发泡剂注入混凝土内,使其在混凝土内进行发泡成型的装置,但上述方法中,都是先制备填充物,然后在通过浇筑的形式对填充物进行包裹固定,没有同时进行发泡和凝固,导致效率低下,故而提出一种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解决了发泡材料漂浮在表面造成分布很不均匀,导致各处的渗透保温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部的一端开设有四个螺纹槽,所述四个螺纹槽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螺纹槽的一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钉,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一螺丝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接管,所述内接管的外侧开设有第二螺丝钉;
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头,所述第二转动杆靠近转头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所述车体顶部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车体顶部远离活动槽的一端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注浆机,所述注浆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浆管,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内接管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车体的底部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为伸缩柱,所述支撑柱远离螺纹槽的一端与支架的底部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螺丝钉贯穿第一螺丝孔与内接管的内部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与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浆管远离注浆机的一端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底槽的内部均与万向轮上的转轴螺纹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通过在车体上设置支撑柱和支架,并在支架上设置电机,能够转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从而带动转头在地面打孔,便于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混凝土中,避免了在浇筑时发泡材料因流动冲刷而导致分布很不均匀,造成各处的渗透保温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实现了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混凝土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的目的,通过在电机上设置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并分别在第二转动杆上设置出浆孔,能够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水利施工时建的预留槽中,使用时,电机运转使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转头转动打通上层的混凝土,将第二转动杆插入发泡材料的预留槽中,避免了将含有发泡材料的混凝土注入模板内等待凝固成型,因密度差而导致在混合时发泡材料都是漂浮在表面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防止在凝固时发泡材料漂浮在表面的目的。
(2)、该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通过在第一转动杆上设置螺纹孔,并在螺纹孔内设置导浆管,能够将注浆机中处理过的发泡材料注入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再从出浆孔进入预留槽中,便于对混凝土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避免了因没有同时进行发泡和凝固,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将发泡材料的浆液注入到混凝土中的目的,通过在第二转动杆上设置转头,便于配合电机将凝固的混凝土地面打通,避免了传统注浆方式中将锚杆或预制桩钉进预留槽中,造成预留槽顶部的混凝土层断裂甚至坍塌的情况出现,实现了打通混凝土后便于注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螺纹槽,3-支撑柱,4-支架,5-卡槽,6-电机,7-第一转动杆,8-第二转动杆,9-第一螺丝孔,10-螺丝钉,11-内接管,12-第二螺丝钉,13-转头,14-出浆孔,15-活动槽,16-内槽,17-注浆机,18-导浆管,19-螺纹孔,20-底槽,2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顶部的一端开设有四个螺纹槽2,四个螺纹槽2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远离螺纹槽2的一端设置有支架4,通过在车体1上设置支撑柱3和支架4,并在支架4上设置电机6,能够转动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从而带动转头13在地面打孔,便于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混凝土中,避免了在浇筑时发泡材料因流动冲刷而导致分布很不均匀,造成各处的渗透保温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实现了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混凝土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的目的,支架4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第一转动杆7远离电机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8,通过在电机6上设置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并分别在第二转动杆8上设置出浆孔14,能够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水利施工时建的预留槽中,使用时,电机6运转使第一转动杆7、第二转动杆8和转头13转动打通上层的混凝土,将第二转动杆8插入发泡材料的预留槽中,避免了将含有发泡材料的混凝土注入模板内等待凝固成型,因密度差而导致在混合时发泡材料都是漂浮在表面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防止在凝固时发泡材料漂浮在表面的目的,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螺丝孔9,第一螺丝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钉10,第一转动杆7远离第一螺丝孔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接管11,内接管1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螺丝钉12;
第二转动杆8远离第一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头13,通过在第二转动杆8上设置转头13,便于配合电机6将凝固的混凝土地面打通,避免了传统注浆方式中将锚杆或预制桩钉进预留槽中,造成预留槽顶部的混凝土层断裂甚至坍塌的情况出现,实现了打通混凝土后便于注浆的目的,第二转动杆8靠近转头13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14,车体1顶部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15,车体1顶部远离活动槽15的一端开设有内槽16,内槽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注浆机17,注浆机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浆管18,通过在第一转动杆7上设置螺纹孔19,并在螺纹孔19内设置导浆管18,能够将注浆机17中处理过的发泡材料注入到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再从出浆孔14进入预留槽中,便于对混凝土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避免了因没有同时进行发泡和凝固,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将发泡材料的浆液注入到混凝土中的目的,第一转动杆7远离内接管1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9,车体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20,底槽20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支撑柱3为伸缩柱,支撑柱3远离螺纹槽2的一端与支架4的底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螺丝钉10贯穿第一螺丝孔9与内接管11的内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的外表面与活动槽15的内壁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导浆管18远离注浆机17的一端与螺纹孔19的内壁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槽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底槽20的内部均与万向轮21上的转轴螺纹连接。
在使用时,先在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预留放置发泡材料的预留槽,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凝固后移动万向轮21将车体1移到预留槽上方,收缩支撑柱3将转头13顶在地面上,同时启动电机6使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转动,带动转头13旋转将预留槽上方的混凝土层打通,从而将第二转动杆8插入到预留槽中,关闭电机6,再将注浆机17上的导浆管18与第二转动杆8上的螺纹孔19连接,然后启动注浆机17,注浆机17中的浆液进入导浆管18,从导浆管18进入第一转动杆7以及第二转动杆8中,再从出浆孔14进入预留槽中,之后伸展支撑柱3将支架4连同电机6升高,从而将转头13和第二转动杆8带出预留槽,最后用预制桩后其他物品将打通的孔封闭。
综上所述,该水利施工用注浆装置,使用时,通过在车体1上设置支撑柱3和支架4,并在支架4上设置电机6,能够转动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从而带动转头13在地面打孔,便于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混凝土中,避免了在浇筑时发泡材料因流动冲刷而导致分布很不均匀,造成各处的渗透保温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实现了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混凝土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的目的,通过在电机6上设置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并分别在第二转动杆8上设置出浆孔14,能够将发泡材料注入到水利施工时建的预留槽中,使用时,电机6运转使第一转动杆7、第二转动杆8和转头13转动打通上层的混凝土,将第二转动杆8插入发泡材料的预留槽中,避免了将含有发泡材料的混凝土注入模板内等待凝固成型,因密度差而导致在混合时发泡材料都是漂浮在表面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防止在凝固时发泡材料漂浮在表面的目的,通过在第一转动杆7上设置螺纹孔19,并在螺纹孔19内设置导浆管18,能够将注浆机17中处理过的发泡材料注入到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再从出浆孔14进入预留槽中,便于对混凝土进行防渗透和减震保温处理,避免了因没有同时进行发泡和凝固,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将发泡材料的浆液注入到混凝土中的目的,通过在第二转动杆8上设置转头13,便于配合电机6将凝固的混凝土地面打通,避免了传统注浆方式中将锚杆或预制桩钉进预留槽中,造成预留槽顶部的混凝土层断裂甚至坍塌的情况出现,实现了打通混凝土后便于注浆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